求严复的译《天演论》自序 译文不是天演论全文→ →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0:45:13
求严复的译《天演论》自序译文不是天演论全文→→求严复的译《天演论》自序译文不是天演论全文→→求严复的译《天演论》自序译文不是天演论全文→→英国逻辑学家约翰穆勒有句名言:“想要考证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并且

求严复的译《天演论》自序 译文不是天演论全文→ →
求严复的译《天演论》自序 译文
不是天演论全文→ →

求严复的译《天演论》自序 译文不是天演论全文→ →
英国逻辑学家约翰穆勒有句名言:“想要考证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并且能够使其最深的理论显现出来,不通晓几国语言的人不能做到.”这句话,我开始质疑它,但是现在深刻的明白并且愈发的相信,并且感叹他的话不能改变.难道只有语言文字,至于小句子大道理,古代的人用尽全部的精力,来从事一种学问,当他有所得时,放在心里不说便是理论,动一下口舌或是把它写在书上便成了言辞.本来就都有他得到这种理论的理由,也有他记在书册来传世的原因.唉,难道是偶然吗!从后人读古人的书,却没有尝试做古人的学问,那么对于古人做学问所得到以之为理论的东西,便已经有了深刻和肤浅的差别了.且何况经历的时间久远,书本的抄写和刊刻有沿袭的错误.音韵每个时代都在变化,于是通假字便很难明了;风俗在延续中变化,于是事情的意思有了区别.像这样,即使辛勤训诂来疏通文意,但对于古人显示给后学的旨意,越来越隐晦了.所以说,读古书很难.即使这样,那些依托古书而传下的理论,本来就很相像.假使他的理论确实精确,他做事确实可信,那么年代或者国俗都不能阻隔.因此,不从这里传下来,有时候会在那里显现,事理不去谋划却相合.考证理论的人,用他从国外所得的东西,反过来来为我们古人传下来的东西作证据,便理解通透了,好像刚睡醒了一般.这种乐趣,相比于读书吟诵,被学者大大赞赏.这确实是研究别国语言文字的最大乐趣.
现今那六艺对于中国,正所谓日月在天上经过、江河从地面流过一样一去不返.然而儒家对于六艺于《易》、《春秋》最为重视.司马迁说:“《易》本是根据隐微的推求到显著的,《春秋》从明显推论隐微.”这是天下最精确的说法.开始我以为“本隐之显”不过是占卜来推定凶吉而已,“推见至隐”不过是推求意思的褒贬而已.直到学习西方人的逻辑学,才看到他们研究客观事物而得到知识的行为,有归纳法,有演绎法.归纳法是观察部分从而知道全局,研究细微之处来通晓其全部的方法.演绎法师根据客观事理来推断不同的情况的方法.于是推卷而起说:“这个啊,本是《易》、《春秋》的学说!司马迁所说的'本隐之显'是演绎法,'推见至隐'是归纳法.他的话已经说明这个道理了.这两个方法便是研究事物穷尽理论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但是后人不知道推广使用,没有尝试为自己的事服务,也没有尝试商议这种办法.”
近两百年,欧洲学术的发达,远远超过古代.他们所得到的逻辑和公式,往往看到最正确的东西,不能够再次动摇.回头看我们古人所得到的理论,往往比他们领先,这不是长自己威风.我将列举其中明白可信的地方,来求正于天下.西学最切合实际、掌握它的公理便可以驾驭繁复变化的事物的学问是逻辑学、数学、化学和物理这四门科学而已.但是我们的《易》以逻辑学、数学为经,以化学、物理为维,合起来命名叫做《易》.天下之内,物体和运动静止等自然现象互相推动,没有物体便不能以之看到自然现象,没有自然现象便不能呈现物体,凡是物体便是天,凡是自然现象便是地.牛顿力学三定律,第一定律说:“静止的东西不受外力自己不能运动,运动的东西不受外力自己不能静止;物体沿直线运动匀速运动.”这正是前所未有的理论.从这定律出现之后自然科学便明了,人文科学也事半功倍.而《易》说:“天静止时不受外力便一直静止,按直线运动(正确的意思是:天在静止时专一不乱,在运动时刚正不阿.此用来附和第一定律)”之后的二百年,有牛顿用天地演化来著书立论,用自然界的道理来解释人世的现象,这也是最近的绝世之作.
好累,大家继续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