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眼睛都炯炯有神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05:29:35
《谁的眼睛都炯炯有神吗》
《谁的眼睛都炯炯有神吗》
《谁的眼睛都炯炯有神吗》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与作文存在问题的思考
笔者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一次为某年级期中测试批改作文时惊异地发现,许多学生描写人物眼睛时都不约而同地用上了“炯炯有神”这样一个词语,有写同学的,有写爸爸妈妈的,还有写爷爷奶奶的……似乎所有这些人的眼睛都长得明亮而有精神
.当然,诸如这样学生偏爱使用某些词语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不能不引发人们对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及作文存在的问题产生一种深层次的思考.
一、课外阅读量太少
目前,小学生语文阅读仍以课堂教学为主,阅读的内容也是以课文为中心,课外阅读活动相对较少.一方面,学生在学校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足,另一方面,学生在家读的课外书的种类、数量也相当有限.尽管现在各种作文书籍及儿阅读的报刊杂志五花八门,但对于不少学生来说,他们主要的读物还是父母给他们的有限的三五本作文辅导书,这些书籍是否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知识层儿童的需要,却很少有家长深入细致地考虑过.
学生课外书籍阅读量的欠缺,再加上他们的阅读缺乏教师、家长的正确科学指导,
因此大多是凭兴趣,往往只注重故事情节,而适合他们的一些好的阅读材料并非都有精彩的内容吸引他们;因此,他们的这种阅读又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仅仅满足于对内容有一个粗略的感性了解,这种阅读效果自然是很低下的,结果是有的同学读得篇目也不少,但所汲取的养分却微乎其微.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阅读量不足的表现.
不少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感觉句子也通顺,内容也完整,但所用词语、
手法却平平淡淡,毫无新意,像有那么多的学生在写人物时都千篇一律地用上“炯炯有神”这个词语,便是学生作文词造句语言不丰富的真实缩影,其实,人的眼睛是千差万别的,关于描写不同人物眼睛的词语是很多的,但学生却不加区别、不作选择地偏偏用上这样一个词语,的确是积累太少,“内存”不足所致.
二、阅读不求甚解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很重要的.一般包括:圈点批划、查询工具书、摘抄文段、写读书笔记等.其中,查字典是对遇到的生字新词语加以理解的过程,学生只有弄懂了它的意思,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加以运用.可以说,小学生的作文具有极强的摹仿性,很多作文无论形式和内容都建立在一定的模仿基础上的,小到一个词语,大到篇章结构;但如果对一些自己喜欢的词语只是一知半解,就轻率
地加以借用,必然会弄巧成拙.
这是可想而知的事情.如此一来,虽然在他们的大脑中也储存了一些好的语言素材,学生却并没有将它们消化掉.因此,在作文时,他们会很主观地把一些自己认为极好的词语用上,希望能给文章增色,实际上适得其反,有的甚至闹出笑话.所有这些,都是由于学生课外阅读中不求甚解、浅尝辄止造成的.之所以有那么多同学不管张三李四的眼睛都“炯炯有神”,也是因为为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这个词语的缘故.他们
三、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学生将人物的眼睛都写成“炯炯有神”,抛开是否正确、恰当不说,本身就没有抓住人物特点,突出人物的个性.因为人的眼睛最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最富于变化的,如果学生都写成一个样子,势必会给人以脸谱化、毫无生气的感觉.
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写的作文题材不外乎人、事、景、物几类,无论是哪一类,都要他们能够抓住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出其本质.一些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千人一个面,万人一副腔,就在于他们
所刻画的形象,往往是抽取他所阅读的众多的文章关于这个事物的不同描写而拼凑起来的,而不是自己观察到的原原本本的样子.这就是由于一些学生受课外阅读影响而机械效仿、盲目依赖,总认为别的文章那样使用词语,采用那样的手法要好,而不去分析自己所写的实际对像.其实,在学生的作文中,不在于哪样写,写成什么样子好或不好,而在于是否最准确、最有效地写出了这个对像的自身特征.如一些学生写人物外貌总喜欢用上“一笑一个酒涡”,“瓜子脸,柳叶眉“之类,也不管那个人长得是否真的如此一副模样.
让学生把课外与课堂作文有机结合起来,提倡学生作文的模仿,并非就是让学生的作文完全建立在照葫芦画瓢的基础上,以上学生作文中的现象表明,他们往往在写作中不自觉地形成了概念化、模式化的倾向,教师应针对性地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