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谁可帮我将下面的文章翻成白话,大致看得懂,但还是想看看白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12:31:01
英语翻译谁可帮我将下面的文章翻成白话,大致看得懂,但还是想看看白话英语翻译谁可帮我将下面的文章翻成白话,大致看得懂,但还是想看看白话英语翻译谁可帮我将下面的文章翻成白话,大致看得懂,但还是想看看白话黄

英语翻译谁可帮我将下面的文章翻成白话,大致看得懂,但还是想看看白话
英语翻译
谁可帮我将下面的文章翻成白话,大致看得懂,但还是想看看白话

英语翻译谁可帮我将下面的文章翻成白话,大致看得懂,但还是想看看白话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pí,皮)、貅(xiū,休)、?(chū,初)、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阯,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极,?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訾(jū zī,居资)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yáng,阳)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xiù,秀)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卯)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驩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谁可以派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四岳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尧因此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规)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这时,尧年事已高,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一头牛作祭品.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可要审慎使用刑罚啊!
驩兜曾举荐过共工,尧说“不行”,而驩兜还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曾推举鲧去治理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试的结果是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
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
从前高阳氏有富于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得到他们的好处,称之为八恺,意思就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有有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称之为“八元”,意思就是八个善良的人.这十六个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着他们先人的美德,没有败落他们先人的名声.到尧的时候,尧没有举用他们.舜举用了八恺的后代,让他们掌管土地的官职,以处理各种事务,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又举用了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向四方传布五教,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家庭和睦,邻里真诚.
从前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掩蔽仁义,包庇残贼,好行凶作恶,天下人称他为浑沌.意思是说他野蛮不开化.少皞氏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毁弃信义,厌恶忠直,喜欢邪恶的言语,天下人称他为穷奇,意思是说他怪异无比.颛顼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不可调教,不懂得好话坏话,天下人称他为梼杌,意思是说他凶顽绝伦.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尧的时候,尧没有把他们除掉.缙云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贪于饮食,图于财货,天下人称之为饕餮,意思是说他贪得无厌.天下人憎恨他,反他与上面说的三凶并列在一起称为四凶.舜在四门接待四方宾客时,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害人的妖魔,从此开放了四门,大家都说没有恶人了.
舜进入山林的时候,遇到暴风雷雨也不迷路误事,尧于是才知道了凭着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传授给他的.尧年纪大了,让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朱,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禹、皋陶(yáo,姚)、契、后稷、伯夷、夔(kuí,奎)、龙、倕、益、彭祖,从尧的时候就都得到举用,却一直没有职务.于是舜就到文祖庙,与四岳商计,开放四门,了解勾通四方的情况,他让十二州牧讨论称帝应具备的功德,他们都说要办有大德的事,疏远巧言谄媚的小人,这样,远方的外族就都会归服.舜对四岳说:“有谁能奋发努力,建立功业,光大帝尧的事业,授给他官职辅佐我办事呢?”四岳都说:“伯禹为司空,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舜说:“嗯,好!禹,你去负责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办好啊!”禹跪地叩头拜谢,谦让给稷、契和皋陶.舜说:“好了,去吧!”舜说:“弃,黎民正在挨饿受饥,你负责农业,去教他们播种百谷吧.”舜说:“契,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你担任司徒,去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做好五伦教育,在于要宽厚.”舜又说:“皋陶,蛮夷侵扰中原,抢劫杀人,在我们的境内外作乱,你担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当,根据罪行轻重,大罪在原野上执行,次罪在市、朝内执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处理;五刑宽减为流放的,流放的远近要有个规定,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国都之外.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舜问:“那么谁能管理我的各种工匠?”大家都说垂可以.于是任命垂为共工,统领各种匠.舜又问:“谁能管理我山上泽中的草木鸟兽?”大家都说益行.于是任命益为朕虞,主管山泽.益下拜叩头,推让给朱虎、熊罴.舜说:“去吧,你行.”就让朱虎、熊罴做他的助手.舜说:“喂,四岳,有谁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种祭祀?”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喂,伯夷,我任命你担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肃穆清洁.”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那好,就任命夔为典乐,掌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要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厉,刚正却不暴虐,简捷却不傲慢;诗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长音节来咏唱诗的,乐声的高低要与歌的内容相配合,还要用标准的音律来使乐声和谐.八种乐器的声音谐调一致,不要互相错乱侵扰,这样,就能通过音乐达到人与神相和的境界啦.”夔说:“呣,我轻重有节地敲起石罄,各种禽兽都会跟着跳起舞来的.”舜说:“龙,我非常憎恶那种诬陷他人的坏话和灭绝道义的行为,惊扰我的臣民,我任命你为纲言官,早晚传达我的旨命,报告下情,一定要诚实.”舜说:“喂,你们二十二个人,要谨守职责,时时辅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国大事.”此后,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升迁或贬黜,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情都振兴起来了.又根据是否归顺,分解了三苗部族.
这二十二人个个成就功业: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法,断案平正,人们都佩服他能按情据实断理;伯夷主持礼仪,上上下下能都够礼让;垂担任工师,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担任虞,主管山泽,山林湖泽都得到开发;弃担任稷,主管农业,百谷按季节茂盛成长;契担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亲善和睦;龙主管接待宾客,远方的诸侯都来朝贡;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内的民众没有谁违抗.其中禹的功劳最大,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没有不恰当的.纵横五千里的领域,都受到安抚,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那时,南方安抚到交阯、北发,西方安抚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抚到山戎、发、息慎,东方安抚到长、鸟夷,四海之内,共同称颂帝舜的功德.于是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舜帝开始.
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舜登临帝位之后,乘着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父亲瞽叟请安,和悦恭敬,遵循为子之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上帝.十七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
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业.所以,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阳,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号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为商始祖,姓子氏.弃为周始祖,姓姬氏.
太史公说:学者们很多人都称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尚书》只记载着尧以来的史实;而各家叙说黄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们也很难说得清楚.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读书人有的也不传习.我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所到过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辈们都往往谈到他们各自所听说的黄帝、尧、舜的事迹,风俗教化都有不同,总起来说,我认为那些与古文经籍记载相符的说法,接近正确.我研读了《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发都很明了,只是人们不曾深入考求,其实它们的记述都不是虚妄之说.《尚书》残缺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但散轶的记载却常常可以从其他书中找到.如果不是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肯定是困难的.我把这些材料加以评议编次,选择了那些言辞特别雅正的,著录下来,写成这篇本纪,列于全书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