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坚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实的意义?是关于哲学的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0:29:02
结合实际,谈谈坚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实的意义?是关于哲学的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坚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实的意义?
是关于哲学的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坚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实的意义?是关于哲学的问题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的儿子刘德严谨治学态度的话.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意.”唐代颜师古对其中的“实事求是”所作注释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本义是指真诚地依据事实真相探求古书的真义,即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任务.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矢前进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522-523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
1941年5月,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 (《毛泽东选集》第3卷,8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对待 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在这种态度下, 就是要有目的地去 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 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从 它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毛泽东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并赋予本民族的特色,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
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讲到党的思想路线时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文选》第2卷,2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准确而全面的概括.1982年9月6日,中共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更为完整、准确的表述:“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十二大以来主要文献选编》上,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此后,中国共产党一直沿用这一提法.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根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指的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主客观统一的根本途径.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强调:“ 中国共产党只有在他们善于 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理论联系实际有二层最基本的意思,“一层是:一定要掌握理论.没有理论,一张白纸,凭什么去联系实际呢?另一层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如果理论不能指导实际,不受实际检验,算什么理论!”(叶剑英:《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77年10月10日.)关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毛泽东曾用了一个形象、 生动的比喻, 称之为“有的放矢”.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 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思想路线根本对立的又一重要表现.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是否成为真理的标准.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衡量的标准不是书本上已有的结论,不是主观的感觉,而是要靠社会实践的检验.
(二)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对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调查研究就是获得真实全面情况的基础性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研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开创者.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那段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日子里,毛泽东亲自从根据地农村中收集第一手材料,形成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报告.其中收录在《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中的就有10多篇.从这些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年毛泽东社会调查的对象十分广泛,除了工农基本群众外,还有社会其他各阶层的人们;调查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调查的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例如,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对当地旧有的土地关系、土地革命中各阶级阶层的表现、土地分配的状况及政策等都有详细的记载.这些调查对土地革命方针、政策的完善无疑起了直接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又如,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在对根据地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作了周密调查的基础上,就党在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工作、民主政权建设及其同革命战争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方针、政策.
1930年 5 月,毛泽东写了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他开门见山地指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他还指出:“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而可以闭着眼睛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不注重调查研究、闭着眼睛说瞎话的教条主义做法的痛恨,告诫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对遇到的每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办法.他说:“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 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毛泽东选集》第1卷,109-11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1931年,毛泽东在为红军总政治部起草的《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又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研究同样没有发言权”,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命题作了补充和发展,使之更加严谨、科学.
20世纪30年代前中期,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在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他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只会教条地公式化地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著作或共产国际决议中的某些结论,还把毛泽东提出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讥讽为"狭隘经验论".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错误,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才开始转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但是次后的一段时间里,教条主义仍在党内有一定的市场,全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开展一场以整顿学风为中心内容的整风运动,彻底清算教条主义.
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广泛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使全党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幼稚、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报告中,深刻分析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不同的态度;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主观主义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态度.他指出;"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然后"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问题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毛泽东选集》第3卷,800-801页,人民出版社,1991.)才是党性的表现,才是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才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又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着重指出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两个必须注意的问题.一是要向群众调查实际材料.这就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统一了起来.向社会实际做调查,归根结底,是向群众做调查;调查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实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二是开展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要有满腔的热情、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调查的方法,可以“走马观花”,做了解全局的面上的调查;更要经常地“下马观花”,深入基层,做“解剖麻雀”的典型调查.毛泽东还指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现实.这种现实,应该是客观的现实,不是主观的现实;是全面的现实,不是片面的现实;是反映本质的现实,不是 停留在表象的现实.怎样才能使 调查研究工作达到对 调查对象的客观、全面、本质的认识呢? 毛泽东强调,调查者要学会在详细地占有第一手材料 的基础上, 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又多次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教科书》的谈话中又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的深刻思想.他说:“我们党里有人说,学哲学只要读《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就够了,其他的书可以不必读.这种观点是错的.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度,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日战争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109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三)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 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邓小平文选》第2卷,114、1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这个论断精辟地阐明了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1)实事求是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最基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观念或主观臆造的事实出发来制订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开展工作.这是坚持从物质到精神的唯物主义思想.(2)实事求是包含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实事求是中的“求”就是指要去认识世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这就要求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坚持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揭示事物的真理,作为行动的向导.(3)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主张对待不同性质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就要求不仅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同时要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这也是实事求是的要求.因此,实事求是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2.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之中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无论哪一部分内容,都以实事求是为其出发点,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在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一系列基本问题而形成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同样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以及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思想等等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实事求是又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基础和前提,而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则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会 承认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这一客观事实,才能 从思想上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出代表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才能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国家,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将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搞好本国的革命和建设.
3.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不仅表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中,而且贯穿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基础,又是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保证.历史反复证明:凡是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和建设就胜利;凡是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和建设就要遭受挫折.邓小平在1978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强调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1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无产阶级政党,无论是从事夺取政权的革命活动,还是取得政权后进行建设,都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全部任务 和责任就是为 人民谋利益.中共十六大党章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了 党能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能够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历来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有无群众观点,是否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正是由于党把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根本路线,运用于指导党的全部工作,制定和执行党在各个方面的路线、方针,从而保证党的事业的胜利发展.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建国以后,我们党同样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正如邓小平所深刻指出的,“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对立.如果哪个党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 (《邓小平文选》第2卷,36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根本路线和方法,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党在创立初期就明确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里面去;中国革命将来的命运,要看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7年2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提出了“群众路线”的科学概念.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中强调红军的工作要注意“群众路线”这一方式的运用.1929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党的 一切工作要经过“ 群众路线 ”去执行.1930年至1934年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著作中,就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深刻阐述了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在实际上把群众路线作为党在革命活动中实行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这表明群众路线思想已经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使党的群众路线更趋于成熟.1943年,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又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群众路线提到了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的高度.中共七大在规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规定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七大之后,群众路线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为全党所熟悉和掌握.
新中国成立后,群众路线思想又得到新的阐述.毛泽东指出,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们应该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根据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新形势,对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指出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党的全部工作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1962年初,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严重背离群众路线的现象,刘少奇又一次 强调了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第一,信任群众,相信他们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相信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党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历史已经并终将证明,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实践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真正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传家宝.
(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的那时起,就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它是人民的一部分,是人民的代表.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观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三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第一,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始终牢记和践行的根本点.在共产党的队伍中,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孺子牛”.每一个共产党员,不管他的职务有多高,都必须正确处理个人同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当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服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为了群众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乃至个人的一切.
第二,一切为了群众,还必须做到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能否正确处理对人民群众负责和对领导机关负责的关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关键.作为下级机关及其负责人,必须服从上级领导机关,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这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所要求的.但是,不能把对上级机关负责同对人民群众负责对立起来;更不能只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一味地迎合某些上级领导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意见,而全然不顾人民群众的意愿,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三,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还应该正确处理好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利益这两者之间关系.首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占人口大多数的工人、农民是革命和建设的最基本的力量.同时,党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次指出,“共产党不仅反映了农民和工人的意见,也反映了许多抗日的地主、商人、知识分子等的意见,也就是说反映了我们区域内一切抗日的人们的意见.”(《毛泽东文集》第3卷,1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强调:“像晋冀鲁豫这样大范围的政权机关不应只是代表农民的,它是应当代表一切劳动群众(工人、农民、独立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及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及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而以劳动群众为主体.” (《毛泽东文集》第5卷,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既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又兼顾不同阶层群众的具体利益,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障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如果说,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目的,那末,一切依靠群众,就是手段的问题.
要做到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中,共产党只是人民群众的领路人,而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代替人民群众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汉”.共产党全部力量的源泉就在于密切地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党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人民群众自身的解放,谋取人民群众自身的利益.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真正的自觉和发动,仅仅依靠先锋队的奋斗,人民群众的解放是不可能的.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使群众自愿地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去奋斗.任何包办代替的做法,任何命令主义、尾巴主义,都是不可取的,都是应该坚决反对的.
其次,一切依靠群众还应当倾听群众的呼声.要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要善于听取群众中同领导机关、领导者意见不同的议论,不怕来自群众的批评,甚至是过火的批评.1942年8月的一天,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有各县县长参加的征粮会议.这时,天突然下起了雷阵雨,雷电击中了会场的一根柱子,坐在柱子旁边的延川县县长刘彩云不幸触电身亡.事后,有的群众说,为什么雷电没有劈毛泽东?毛泽东得知后,没有派人去追查诅咒自己的人,而是认真地向当地干部了解群众诅咒的原因.原来,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过重,群众有意见,就借“劈雷”一事发泄不满.毛泽东知道原委后,指示有关部门将征粮任务从20万担(每担150千克)减为16万担.群众的怨言消除了,党和边区政府同群众的关系更密切、更亲近了,毛泽东在群众中的威望更高了.
再次,要做到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在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方式、方法是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