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 复习思考题2007—2008 (下学期)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3:41:34
毛邓三 复习思考题2007—2008 (下学期)答案?
毛邓三 复习思考题2007—2008 (下学期)答案?
毛邓三 复习思考题2007—2008 (下学期)答案?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经济文化都较落后,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中国革命和建设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这就要求要了解和懂得中国的历史情况、社会状况、中国的国情等,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完整、统一、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结合进而达到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深人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
答:(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③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党内多次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这些历史经验引导和促使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经过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③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时代的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
④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推向前进.
(3)“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还很不安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是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⑤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①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③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④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⑤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⑦党的建设理论;⑧除了上面讲的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①党的十二大以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面展开,邓小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的论断,形成包含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④改革开放理论;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⑥除了上面指出的几个方面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④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⑤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⑥“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4.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答:(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
①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党提出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③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密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前提和工作基础;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④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实现经济社会的充分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①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②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③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
(3)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①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将不断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
②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延续.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5.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1)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①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6.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1)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2)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同时,这个精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①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毛泽东从来反对离开中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他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是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束缚,深刻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的成果.同样,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理论也都体现了这个精髓.
②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了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等.
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同时,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提出了新安全观,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④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7.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1)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同样强调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3)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
②不同国家必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不同,而具有特殊性,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应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③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①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②同时又坚决抵制各种腐朽的和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避免照搬西方模式即走“西化”的道路,而是要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
(5)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6)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