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12:01:11
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定义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西方心理学家这样解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当局当成了敌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条件
1、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认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3、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
4、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起源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Olsson与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这件事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经验.以人质为例,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第1,是要你切实感觉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胁,让你感觉到,至于是不是要发生不一定.然后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是毫不犹豫.
第2,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最关键的条件.如在你各种绝望的情况下给你水喝.
第3,除了他给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完全隔离了.
第4,让你感到无路可逃.
有了这4个条件下,人们就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警方找来心理学家:三个人质为甚么在最后的性命关头都帮匪徒逃命呢?专家深入研究,结论是: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当人遇上了一个凶狂的杀手,杀手不讲理,随时要取他的命,人质就会把生命权渐渐付托给这个凶徒.时间拖久了,人质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会觉得是恐怖份子对他的宽忍和慈悲.对於绑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惧,会先转化为对他的感激,然后变为一种崇拜,最后人质也下意识地以为凶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这种屈服于暴虐的弱点,就叫“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一九七四年,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的千金被美国的“新人民军”绑架,最后自己也穿上了军装,参加抢劫银行,感谢恐怖份子.对一个长久的施暴者不杀的恩威,觉得是一种慈悲,不止一两个人质,在地球上,还有长久匍伏在暴政之下的一些古老的民族.他们的苦难太长久,他们已经放弃了自由的希望,不要怪他们为什么甘心自我作贱,他们患了“斯德哥尔摩心理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之经典案例
1977年5月19日,27岁的卡罗离开位于奥勒冈州尤金市的家乡,起程去探访一位住在北加利福尼亚州的朋友.北加利福尼亚州距离奥勒冈州大约有644公里的路程,路上她搭了个便车,车上是一家三口,男主人卡门龙,妻子叫珍尼斯.半途中,她突然被勒令举起双手,蒙上眼睛,卡罗被带到了一个屋子的地窖里.
卡罗清楚记得卡门龙把她身上的衣服脱去,一条鞭子抽打在她的身上.以后每天,卡罗先被毒打一顿,然后吊在门檐上,脚尖仅仅踮到一点点地面.卡罗刚开始还拼命挣扎,卡罗最初的一段时间完全生活在黑暗之中,卡门龙特意用金属做了一个双层头罩和像棺材一样的箱子,她在里面不能吃、喝、听、看.卡门龙是一个虐待狂,他崇拜古代的奴隶社会,长期沉迷于带有暴力倾向的色情文学,他把卡罗当成自己的俘虏,而自己就是奴隶主.从卡罗的身上,他得到了征服感和占有感的满足.
在这个小镇,卡门龙夫妇看起来是极为平凡和不起眼的邻居,他们和平常人一样,白天去上班、购物,晚上回家睡觉.卡门龙在当地的一家木材加工厂工作,他们的邻居评价这是很爱安静的三口之家.但是从来没有人了解这一家子的背景.在邻居的眼里,卡门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他不善和人交友,只喜欢默默一个人干活.卡门龙几年前毕业于当地的一所高中,然后在1973年遇上了当时只有15岁的珍尼斯.珍尼斯患有轻度癫痫病,卡门龙就是看上了她对自己百依百顺的优点.卡门龙认为,只要有男人肯要珍尼斯,珍尼斯一定会为这个男人付出任何代价.
卡门龙疯起来的时候会把卡罗的头按在水里,直至几乎窒息,或者接通电线,或者用手扼她的脖子.而鞭打是每天的家常便饭,有时卡门龙还拍下卡罗的照片,然后在家里冲洗.每当卡门龙折磨卡罗的时候,他就会变得异常兴奋.卡门龙还想出了千奇百怪的主意来实施自己的虐待欲,包括在地下杂志上剪下一份据称是出售灵魂的契约,强迫卡罗签下.他还在卡罗的阴唇上穿了一个洞,说这是他们的“结婚戒指”,并说希望有一天可以和她生孩子.当确定卡罗不会试图逃跑时,卡门龙决定要和卡罗结婚.自此,卡罗有了更多的自由,她可以每天去洗澡、干家务活,甚至允许她出外慢跑,而卡罗每次总是会回来.一些邻居也开始看到了卡罗,他们都以为她是这家的保姆.
1980年,卡罗甚至可以到外面打工.实际上已被绑架了三年的卡罗这时有许多机会可以逃跑,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卡罗被囚禁了7年,直到卡门龙的妻子珍尼斯突然良心发现,加上嫉妒卡罗的“得宠”,帮助她逃离了这个地狱.难以置信的是,卡罗在回到自己的家以后,还一直打电话给卡门龙,他哭着企求她回来,而卡罗向他保证决不起诉他.直到卡门龙的妻子珍尼斯离开了卡门龙,找到了一个心理医生,他们聊了将近2个小时,珍尼斯把故事全部说了出来,心理医生报了警.
1984年11月,卡门龙被正式逮捕.在法庭上,主控官描述了卡门龙最喜爱的一部电影,片中讲述了一个虐待狂绑架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并把她变成一个顺从的性奴.这个女孩最终变得忠心耿耿,甚至为她的“主人”牺牲了生命.主控官试图以这种戏剧化的形象,向陪审团证明卡门龙如何深受这部电影的影响,而卡罗也和片中的女孩一样,被卡门龙完完全全洗了脑而丧失了个人的意志.此外,压在卡罗身上的是一种无形的恐惧和枷锁,因为害怕报复,所以她一直不敢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