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融入自然,实现审美人生 朱志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5:50:47
身心融入自然,实现审美人生 朱志荣
身心融入自然,实现审美人生 朱志荣
身心融入自然,实现审美人生 朱志荣
身心融入自然,实现审美人生
朱志荣
中国美学中的人生境界是天人合一,人生境界首先要和自然万物、天地精神和谐合一.审美人生是儒家精神的体悟.它不仅在于乐天知命、对自然之道的能动顺应,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贡献,更要有大公无私的伟大胸襟和感化社会的深远影响.
我们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并提的.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表现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
《诗经》说,“鸢飞唳天,鱼跃于渊.”意思是鸟儿自由飞翔但离不开天空,鱼儿快乐遨游但离不开大海,这便是在顺应自然中自得其乐.因此,顺应自然是实现审美人生的前提条件.
儒家关于“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的重要讨论,体现在孔子和他弟子共论人生理想境界那段对话中.弟子曾点以沐浴在大自然春风之中的人生情调为至高理想,在孔子看来,在生命畅达的大好春光里,在闲适的生活中,生命与宇宙生命沟通起来,这是一种顺情适性,得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人生境界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境界及其自然之道的表现.
在道家,“天人合一”是他们的最高人生境界.这时,我们马上就能想到两个著名的例子:鱼乐之辩和庄周梦蝶.在鱼乐之辩中,庄子首先感慨游鱼之乐,惠施马上反驳他,你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之乐呢?庄子又巧妙地借用惠施的逻辑角度回击了他,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之乐呢?显然,惠施的态度是科学的,强调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客观分别.庄子的态度是审美的,虽然万物之间存在着分别,然而人却可以超越这种分别而达到物我相通,最后与天合一.这种思想也体现在“庄周梦蝶”之中,庄子梦见了他化成了蝴蝶,醒来后,庄子陷入了困惑之中,到底是庄子梦见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化成了庄子?他称这种现象为“物化”,就是超越物我的界限实现圆融.
儒道都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那么如何做到领悟自然,体会大道呢?对此,儒道则各有见解,但最终殊途同归.孔子认为人的天性本来相差无几,人生境界的提高,与后天的习得和内省有关.通过观察外物、修行自身,普通人也能体味到天地生命的根本精神,达到拓展和升华人生境界的目的.孟子主张“善养吾浩然之气”,即通过自觉的身心修养,养凛然正气.老庄则讲求由觉悟而返本,使人生回归自然,从人的本真中领悟到宇宙的生命之道,使自我超越现实的羁绊,以赤子之心映照万物,而后彻悟自身,将个体的生命融汇到无限的宇宙生命之中.
(选自2011年1月12日《新华日报》,有删节)
15.解析“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诗人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析第5段的论证思路以及它在文中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儒道两家在“如何做到领悟自然,体会大道”方面的见解有何不同?请作概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⑴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它不带有任何功利与目的,更谈不上诱惑与教化.(2分)⑵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4分)(共6分)
16.⑴本段先说“天人合一”是道家最高的人生境界,然后举“鱼乐之辩和庄周梦蝶”两个例子进行分析论证.(1分)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⑶与第4段儒家“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进行同类比较,说明道家也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2分)⑷是第6段总述的分论内容,有力论证了中心论点.(2分)(共6分)
17.⑴孔子认为人的天性相近,经过后天的习得和内省,可以提高人生境界,体味到天地生命的根本精神.孟子主张通过自觉的身心修养,养凛然正气.儒家认为这样就可以使个体的生命和自然万物、天地精神和谐合一.(3分)⑵老庄讲求由觉悟而返本,使人生回归自然,从人的本真中领悟到宇宙的生命之道,使自我超越现实,心照万物,彻悟自身,将个体的生命融汇到无限的宇宙生命之中.道家认为这样就做到了领悟自然,体会大道.(3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