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工业的发展特点比较谈谈日本和韩国战后工业的发展特点,并进行比较,好的有追分!知道的请速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5:41:55
日本、韩国工业的发展特点比较谈谈日本和韩国战后工业的发展特点,并进行比较,好的有追分!知道的请速回答.日本、韩国工业的发展特点比较谈谈日本和韩国战后工业的发展特点,并进行比较,好的有追分!知道的请速回

日本、韩国工业的发展特点比较谈谈日本和韩国战后工业的发展特点,并进行比较,好的有追分!知道的请速回答.
日本、韩国工业的发展特点比较
谈谈日本和韩国战后工业的发展特点,并进行比较,好的有追分!知道的请速回答.

日本、韩国工业的发展特点比较谈谈日本和韩国战后工业的发展特点,并进行比较,好的有追分!知道的请速回答.
战后的日本经济通常可分为:1945-1955的战后复兴时期,接着是高速发展时期,然后是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稳定发展时期.
战后日本经济通过占领军实施的经济民主化,为自己奠定了崭新的腾飞基础.这个经济民主化指的是“财阀解体”、“农地改革”、“劳动改革”.
另一方面,在产业方面.1947年起采用了几种物力、财力、人力投入到煤炭、钢材生产上去的“倾斜生产方式”,1948年起日本经济虽然伴有通货膨胀,但终于走上了经济复兴的轨道.在这被称为“稳定中的恐慌时期”,广大人民被迫储蓄,大量资金流入大企业.正是这样,扶助了此后大企业的发展,却导致了中小企业的倒闭,失业率增加,社会日趋不安.就在这个时候,1950年6月爆发了朝鲜战争,日本的生产活动因战争特需飞跃增长,并且很快在1951年度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恢复到战前水平.
1951年9月签订了媾和条约,占领军时期就此告终.随之朝鲜战争也宣告结束,产业界一时陷入了动乱频频发生的逆反性不景气局面.但是,这仅仅是过度到经济高速发展的小小间歇而已.
从1955年开始之后的10年间,日本经济实际平均增长率为8%,几乎在长达1/4个世纪内,日本经济以世界最高的增长率持续发展.1955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尚居第7位,而12年后的1967年却跃居至第2位,过去的“中等发达国家”日本,如今已经被称为“经济大国”.
关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大约可以列举出以下几种:
1、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2、企业的积极投资.
3、丰富的优质劳动力.
4、高储蓄率.
5、积极的技术引进.
6、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7、较轻的军费开支.
8、劳资关系、社会及政治上的稳定等.
诚然,除去了上述原因以外,也不能忽视人们立志“赶超发达国家”的雄心壮志.
日本工业分布的最突出特点是临海性.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尤其是所谓“三湾一海”地区,即东京湾、伊势湾和大阪湾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东起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向西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最后直达北九州,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等五大工业地带及其毗连地带,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通常称之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该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但却拥有日本全国人口和工厂数的 60%,工人总数的67%以上,工业产值的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学工业产值的90%以上.特别是战后新建的大量消费原料的资源型工业,全部分布在这一带,成为临海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区之一.
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这一带状地区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输入,产品又大部分依靠输出,面向国外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在太平洋沿岸一侧的许多专业码头上,往往通过自动流水传递线,将进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运入生产车间,就地加工;同时,所产的产品也径直通过出口专业码头由海船运销世界各地.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讲,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业原料、燃料的来源地和产品的销售地.这样,既节约用地,又缩短生产周期,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战后资源来源地域构成的变化,即由战前和战时主要面向日本海一侧(如中国、朝鲜等),改变为战后主要面向太平洋一侧(如东南亚、大洋洲、欧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则更是工业愈加集中于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
第二,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绵长,沿海又多优良港湾,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阔,风平浪静,潮差不大,适宜修筑巨港和深水码头,便于大型或超级货轮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湾地区不仅为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船舶结构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运输费用的低廉.
第三,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些年来这里由于填海造陆,已使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
第四,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生产地接近消费地的经济原则得以实现.
第五,日本在实施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方针的进程中,在沿海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从而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条件.日本工业分布的高度集中,从整体看是很不平衡的,过于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个企业内部来说,则布局紧凑,用地少,也便于和其它企业联系,在技术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较高. 但是,日本工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原有工业地带已拥挤不堪,处于饱和状态,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业的问题.
工业布局开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总趋势是:(1)向原有工业地带的四周及其外围的内陆部分延伸,特别是那些技术密集型工业更是如此;(2)向消费地扩展;(3)趋向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地区;(4)在工业落后的地区建立地方性的工业据点.此外,日本还大力在海外投资建厂,就地加工原料,然后将半成品运回日本
首先韩国的发展得利于政府有力的措施.政府在二战后依靠军政府形势大力在国内发展垄断的国有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成功地推行以增长为主的经济政策,70年代之后正式走上发展经济的轨道,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汉江奇迹”。
经济起步之后,韩国能够及时调整相关经济政策.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纺织等已成为韩国的支柱产业,其中造船和汽车制造等行业更是享誉世界。韩国的电子工业发展迅速,为世界十大电子工业国之一。近年来,韩国重视IT产业,不断加大投入,IT技术水平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其次,韩国人的行为准则强调忠诚、自律和爱国.传统的伦理价值观与效率、竞争、民主等现代理念交融,成为韩国实现经济起步和迈向未来的重要精神资源.在韩国人心中,本国产品质量是世界一流的而且最适合本国人使用.因此,韩国人日常使用的物品从手机、电视机到汽车等大都是本国的产品.正是民众的这种爱国精神,不断支持着韩国民族企业从一个高峰迈向另一个高峰.
再次,二战后美国为了让韩国压制朝鲜,抵制苏联的东方战线,给予了韩国大量的帮助和支持.
而日本的发展首先得利于恢复期日本处于美国占领下,他们完全不用理会政治和军事支出,可以全心发展经济.由于日本战略位置重要,以及冷战的原因,美国和欧洲给日本的支持更多,后来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更大力扶植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