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合纵连横是什么政策,有那些纵横家,主张是什么,他们结局怎样?拜托了各位 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8:20:19
春秋合纵连横是什么政策,有那些纵横家,主张是什么,他们结局怎样?拜托了各位 谢谢
春秋合纵连横是什么政策,有那些纵横家,主张是什么,他们结局怎样?拜托了各位 谢谢
春秋合纵连横是什么政策,有那些纵横家,主张是什么,他们结局怎样?拜托了各位 谢谢
合纵连横 (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编辑本段]相关历史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孙衍曾于公元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公孙衍 公孙衍,魏之阴晋人.曾仕魏,任犀首②,人因以犀首称之,好像这就是他的本来姓名.《史记集解》引司马彪曰:“犀首,魏官名,今虎牙将军.”犀首当是武职. 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后居魏.楚使者陈轸,也是一个纵横家,他过魏,献计于衍.他说“魏相田需约诸侯纵亲,楚王疑而未信.如果您请于魏王,说您与燕赵之王有交情,多次有使者来邀请相见.魏王如答应了您,给您车子,你也不必多要,有三十辆乘就可以了.您把车子陈列在庭中,公开宣称,要到燕国和赵国去.”公孙衍照办了,燕赵之王派使者迎公孙衍到他们的国中,楚王听说,大怒,以为田需欺负他,就全不听从田需的话了.齐国听说公孙衍要到燕赵去,也派人以国事相托.于是,公孙衍行三国相事,有了相当大的权力. 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他们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公元前322年(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张仪相魏.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去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 合纵攻秦.这次进攻,没有取胜,军至函谷关而还.但这次进攻,还是一次有名的对秦的进攻. 西戎义渠跟魏有往来.有一次,义渠君朝魏.公孙衍就趁这个机会,劝告义渠君加强对秦的警惕.他说,如中原无事,秦就要对你们烧杀掠夺;如果中原有事,秦将轻使重币去同你们交好.后来,五国攻秦.恰巧这个时候,秦以文绣千纯,美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集合群臣议论这件事.义渠君说,这就是公孙衍当年所说的那话了.于是起兵袭秦,大败秦人. 《史记》称公孙衍于张仪死后,“入相秦,尝佩五国相印,为约长”.此所谓五国约长,似即指公元前318年五国攻秦之事. 《孟子·滕文公下》记景春的诸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公孙衍在当时一些人的心目中是与张仪齐名的,但传下来的事迹不多.《史记》有公孙衍传,系附于张仪传.《战国策》也只有几条零星的记载.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是关于苏秦、张仪的专书,不知是否他二人的作品,均已久佚.关于公孙衍的专书,未见著录.《汉书·艺文志》纵横家还著录有西汉的蒯通、邹阳、主父偃、徐乐等人的书,可见西汉前期,纵横家之风犹有存者,但比起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当有很大的不同. “连横之父”——张仪 一、 系出名门 张仪,苏秦的同窗好友,据传说,是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之后.与苏秦一同拜于鬼谷子先生门下.苏秦创合纵之法,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之后,张仪则施以连横之术,游说六国亲秦,拆散合纵.与张仪一同演绎战国末期,群雄“混乱”的场面. 二、 出试锋芒 张仪出道较苏秦稍晚,也没有象苏秦那样先“碰钉子”,相对来说,仕途比较顺利.传说苏秦挂六国相印之后.张仪去见苏秦,要求与之共事.苏秦言到,你我才能相当,现在我以挂六国相印,你来投靠,必然不会受到重用,再说,我二人若是帮助六国灭秦,必将因为功劳太大而被别人嫉妒.现在你应当去投靠秦国,与我的“合纵”相对.当然传说并不可信,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苏、张二人的影响有多大. 在苏秦挂六国相印之后,张仪西去投秦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颇有政绩.公元前328年,张仪正式出任秦相,并开始实行“连横”的战略.他与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国任相,设法使魏国首先背离合纵之约,与秦国结好.到魏国之后,他向魏王指出,就算是亲兄弟,也尚且会争夺财产,更何况六国各有“计谋”,同盟不可能长久.魏国处于各国包围之中,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有依靠秦国,才能保证安全.但是魏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张仪暗告秦王发兵攻魏.在他软硬兼施、打拉结合的策略下,魏王终于背弃合纵之约,转与秦国结盟. 三、 以“横”破“纵”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又主动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国,以拆散齐、楚联盟.晋见楚王时,他说道,当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齐最为强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国最强,齐、楚两国相当.如果楚国与秦国联盟,则楚国就比齐国强大;反之,如果齐国先与秦国联盟,则齐国就比楚国强大.所以,楚国最好的出路就是与秦联盟.他又许诺在楚国与齐国断交,同秦国结盟之后,秦国会把商、于之地六百余里归还楚国.楚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动,不顾众大臣的反对,受张仪相印,与齐国断交,并且派一名将军随张仪回秦国取回商、于之地.谁知张仪回秦之后,佯装摔伤脚,三个月不露面.楚王得知之后,竟以为是因为自己与齐国绝交不够,于是又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齐王大怒遂决定与秦结盟.这时,张仪告诉随行的楚国将领,自己答应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商、于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里.楚王得知此事大怒,起兵十万攻秦 公元前三一二年的年初,楚大举发兵进攻秦、韩,派将军屈丐(“丐”一作“匄”)进攻商於之地,又使上柱国景翠(“翠”一作“痤”)围攻韩的雍氏(今河南禹县东北).当时楚怀王虽然听信张仪欺骗而与齐绝交,但是在秦、韩、魏和楚齐陈兵对峙而一触即发的形势下,齐并没有因此退却,齐依然联合宋一起围攻着魏的煮枣(今山东东明东). 秦这时分三路出兵加以反击,东路由名将樗里疾统率,从函谷关进入韩的三川地区,帮助韩对围攻雍氏的景翠进行反包围;中路由庶长魏章统率,从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出发,经武关,到商於之地反击进攻的楚军.西路由甘茂统率②,从南郑(今陕西汉中)出发,向东进攻楚的汉水流域,配合魏章一起攻取楚的汉中③.中路是主要的,首先由魏章在丹阳(今河南西峡丹水以北地区)大败楚军①,斩首八万,俘虏楚将军屈丐、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多人(即《楚策一》所说“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接着魏章由此向西进攻,与西路向东进攻的甘茂所部会合,攻取了楚汉中六百里地,设置汉中郡.东路樗里疾曾帮助魏章打败楚将屈丐,因而封为严君;又帮助韩反攻楚景翠所部得胜,接着就向东进发,帮助魏打败齐军于濮水一带,齐将声子(一作赘子)战死,齐将匡章败走②.樗里疾所统率的这支秦军穿越韩、魏二国,一直攻到魏的东北边.楚怀王因汉中失守而大怒,再发大军袭秦,一度深入到蓝田,结果又大败.韩魏因此又袭楚,攻到了邓(今湖北襄樊),迫使楚退兵.魏章还曾会合韩军攻楚,取得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①. 公元前三一一年秦进一步攻取了楚的召陵(今河南漯河东北,《秦本纪》).秦将樗里疾大败齐师于濮上之后,继续助魏攻卫,包围了卫的蒲,没有攻克而秦惠王去世. 这是秦相张仪推行连横策略的重大成功,秦从此取得汉中,使关中和巴、蜀连成一块,排除了楚对秦本土的威胁;从此秦又伸展到中原,占有函谷关和武关以东重要据点,既便于防守,又便于进取中原,因而强盛起来. 楚国两次失败后,只好再割两座城池与秦国讲和.秦王提出用商于之地换取楚国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复,只要得到张仪并亲自诛之,愿将黔中之地奉送.张仪不顾个人安危,只身付楚,买通宠臣靳尚和夫人郑袖,使楚王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之后,他向楚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议不要黔中之地,两国太子互为人质,永结亲盟.楚王对此十分高兴.于是,就这样,齐楚两国也背离了“合纵”与秦国结盟. 张仪回秦之后,马上又出使其余几国,使他们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他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秦惠文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二年后(前309年)病逝. 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说辩之术,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在他死后,虽然六国背离连横恢复合纵的情况,但是已无法持久.可以说,张仪的连横之术成为了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 苏秦以合纵 苏秦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提倡合纵(联合其他国家对付秦国). 苏秦从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一无所成,搞得“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苏秦苦读太公《阴符》之时,每逢困乏欲睡,便用锥自刺其股.这是成语“悬梁刺股”中之“刺股”的由来.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于是身佩六国相印,进军秦国,可是由于六国内部的问题,轻而易举就被秦国击溃. 有说法认为他和张仪两人彼此呼应,共同达到个人的目的.《史记·苏秦列传》载:“是时周天子致文武之胙于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秦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 苏秦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周书阴符",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在有所收获后,重新出游.至秦,不被用.正好遇见燕昭王广招开下贤士,苏秦入燕,深受燕昭王信任.苏秦认为,燕国欲报强齐之仇,必须先向齐表示屈服顺从,将复仇的愿望掩饰,赢得振兴燕国所需的时间.其次,要鼓动齐国不断进攻其它国家,以防止齐国攻燕,并消耗其国力,为此,他劝说齐王伐宋,合纵攻秦.公元前285年,苏秦到齐国,挑拨齐赵关系,取得齐愍王的信任,被任为齐相,暗地却仍在为燕国谋划.齐愍王不明真相,依然任命苏秦率兵抗御燕军.齐燕之军交战时,苏秦有意使齐军失败,五万人死亡.他使齐国群臣不和,百姓离心,为乐毅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奠定了基础.之后,苏秦又说服赵国联合韩、魏、齐、楚、燕攻打秦,赵国国君很高兴,赏给苏秦很多宝物. 苏秦得到赵国的帮助,又到韩,游说韩宣王;到魏,游说魏襄王;至齐,游说齐宣王;又往楚,游说楚威王.诸侯都赞周苏秦之计划,于是六国达成联合的盟约,苏秦为纵约长,并 苏秦任六国相 .回到赵国后,赵王封他为武安君.秦知道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此后十五年,秦兵不敢图谋向函 谷关内进攻. 苏秦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和赵李兑共同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愍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意力.于是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以攻齐,齐因措手不及而败于燕.苏秦因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齐处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在许多当时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用间》,里面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的话,又如《吕氏春秋·知度》,说“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这些记载表明,战国时人都知道苏秦为燕而仕齐,最后使齐亡而兴燕,但他自己也为燕而作出牺牲.苏秦在战国晚期名声颇大,《荀子·臣道》把“齐之苏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张仪”相提并论.西汉时,苏秦仍受人称道,如《史记·邹阳传》赞扬他能成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处提到他,并肯定他有知权谋的长处.司马迁以为苏秦在“连六国从亲”的过程中,显示出他的才智过人. 说齐归燕地 燕王晚年,让位给大臣子之,引起太子平和将军市被的叛乱.齐国趁机派兵攻燕,仅五十余天就占领燕国全境.燕国因此残破.赵武灵王护送燕公子职回国,立为燕昭王. 燕昭王广纳贤士,积极准备对齐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报复行动.苏秦在这时来到燕国.昭王派他到齐国交涉仍被齐占领的燕国土地.苏秦到齐,对齐宣王说:“燕昭王是秦穆公的女婿,有强秦作后盾.齐占燕地,必然是燕和秦都不满于齐.如果大王能把所占的燕国十城之地交还燕国,那么燕和秦反而会感激大王的恩德.大王即可以秦燕为支持,号令天下.天下亦莫敢不从,则齐国霸业可成.”宣王大喜,归还燕国旧地.苏秦归燕.受到燕昭王的重用. 劝齐愍王伐宋 苏秦洞察了昭王想攻齐的意图,献计于昭王道:“我们虽然收回了被齐占的土地.然而当年亡国之恨不可以不报.如果使齐西劳于宋,南疲于楚,我们即可趁机发动进攻,一举灭齐.我请求到齐国说宣王攻宋.”燕昭王遂拜苏秦为上卿,出使齐国. 秦国一向与宋国交好,齐伐宋就必须与秦绝交、恰好秦派人到齐国商议共同称帝的事,苏秦趁机劝说齐王:“齐秦并立为帝,天下人是尊齐还是尊秦?”齐王说:“当然是尊秦了!”“那么齐放弃帝号,天下是爱齐呢,还是爱秦?”“当然是爱齐了!”“两帝并立,共约伐赵,与齐军独攻宋,哪一个更有利呢?”齐王回答:“当然伐宋有利!”苏秦接着劝齐王道:“如果我们同秦一样称帝,天下只尊秦国,如果我们放弃帝号,天下就爱齐而称强秦,共约伐赵又不如单独伐宋.所以,我主张放弃帝号以顺应天下.” 齐王听从苏秦建议,联合赵国在阿地会盟,约定共同抗秦,秦齐关系恶化.苏秦趁机劝齐王攻宋:“宋国国君荒淫无度,天下共愤,如果我们挥师西击宋,正是奉天讨罪的壮举,大王必然贤名震于诸侯,且可得到实际的利益,使齐雄踞东方,成为中原诸侯之长.” 齐于是攻宋.燕为了取得齐的信任,派兵协助齐国.宋在联军攻击下,割淮北地求和,而齐国实力也因战而衰弱. 合纵攻强秦 苏秦在齐国,继续作削弱齐的工作.他劝齐王大兴土木,纵情享乐,对外则大肆战争,广树仇敌.齐秦关系恶化,再加上齐攻宋国,秦王非常震怒.苏秦劝齐王先采取军事行动,以打击遏制秦势力的发展.同时也想使齐的力量进一步被消耗. 齐王对燕怀有顾虑.苏秦为燕辩解说:“燕国国小力弱,一向依附于强齐,而齐之所以能号令天下,也正是有了燕的支持.这种友好关系是燕国人心所向,怎么会对齐有异心?”齐王释然.于是,苏秦出使,为齐王合纵攻秦而奔走. 苏秦分别游说韩赵魏燕四国国君,各自出军兵粮草,以攻秦国,推选赵国宰相奉阳君为合纵长,而齐国实际上却是合纵的真正组织者和指挥者.齐国名义上合纵攻秦,其实不过是借齐制秦,使其不能抽身救宋,齐好再次攻宋.苏秦极力主张强攻秦国,然而齐既不卖力,赵韩魏燕自然也都互相推让而逡巡不进.因此联军始终未与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尽管如此,齐劳师袭远,仍然大损国力. 合纵反攻齐 齐王发动攻秦的同时,展开了对宋的第二次进攻.这实际上使其他四国联军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既无法合力攻秦,又不能马上撤兵回国.于是各国对齐都暗怀不满.本来苏秦此时南下,明着合纵攻秦,暗中却在积极为燕联系反齐的同盟军.苏秦见各国离心,便暗中劝在魏国的孟尝君:“昔日您在齐国时,为齐立下盖世之功,而齐王暗昧,不但不重用,而且使您背井离乡,远来归魏.今又弃信义于不顾,玩弄联军各国.燕军有攻齐意,赵国也早对齐怀恨,如果联合起来东击齐国,则中原势大,魏和先生您也定会名动天下.”孟尝君答应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又劝说齐王同秦求和:“魏赵距秦近而齐地距秦远,如果我们五国合纵不能击败秦,魏赵为了保存国家就肯定要向秦求和,秦一旦同其他国家联合,定会连横来攻打齐.望大王早作准备,先与秦谈和,以免形势被动.”齐王以为苏秦说的很有道理,便抢先与秦做出友好的表示,并打算用亲秦的韩聂做宰相. 赵国奉阳君正忙于合纵攻秦,见齐王未商量就先与秦交好,大为恼怒,便联合魏燕要对正忙于攻宋的齐国开战.齐王慌忙从宋撤军,并答应送给奉阳君土地,奉阳君才停止了攻齐的行动. 苏秦拘于赵 奉阳君得到齐王关于土地的许诺,与齐的关系又和好起来,而苏秦在暗中进行的对齐赵关系的离间活动,也被奉阳君察觉.于是奉阳君把苏秦拘留在赵国,限制其行动. 苏秦向燕王求救,并打算继续进行离间活动.燕王向赵奉阳君提出严重抗议,奉阳君释放苏秦,然而苏秦却再也不能找到机会在赵活动.他想去见齐派至赵的使臣,赵不许.苏秦无奈,离开赵入齐. 自陈功与过 苏秦入齐之后,燕昭王对他产生了怀疑,因为他以时机未到为辞,几次劝阻燕昭王对齐的进攻,于是昭王打算让别人替换苏秦回国.苏秦感到非常委屈,向燕王写信申辩.这封信可以说是他对自己一生功过的一个评说.他说:燕和齐仇恨由来已久.我为燕齐的邦交奔走,本来就难以获得各方面的信任.齐是燕国的心腹大患,我在齐国,大可使齐不谋攻燕,小可使齐赵关系破裂,以此为大王的大事作准备.五国伐秦,燕虽然出兵出粮,但一来免去齐称帝燕称臣的耻辱,二来没有齐赵攻燕的祸患.后来奉阳君接受齐的封地,将我扣在赵国.大王救臣下出于水火,现在齐赵都不谋攻燕,燕得以修饬国力,我虽无功,但自以为可以免罪了.我作为燕臣,在齐国活动,本来就会有流言蜚语.我如在齐显贵,燕国大夫就不信任我,我在齐作贱,世人就看不起我.我如受齐王重用,燕大夫就会对我抱有希望,希望达不到又徒增埋怨.齐国如有不利于燕的地方,就把责任都归到我头上,天下人不攻齐,就说我善于为齐谋划.我的处境也可以说是够危险的了.我不畏死报效于大王,大王却怀疑怪罪于臣下,我实在感到恐惧.尽管我自以为可以列于天下公卿之中也无可愧疚,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贤人,我愿在齐与他认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我就回燕侍奉大王,以宽解大王的忧虑.燕昭王终于没有撤换苏秦. 合纵失败及苏秦身亡 六国合纵,本来就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以根基不深.秦国派犀首出使齐国、魏国,一起征伐赵国,以此来破坏六国合纵,苏秦离开赵国,合纵瓦解了. 齐国乘燕国新立易王,占领了十座城池,燕王让苏秦讨还.苏秦游说齐王:燕王是秦国的女婿,您夺取燕国领土,就是引来秦国的精兵么!所以齐王归还了燕国的这些城池. 燕文侯死,易王立,苏秦与文侯夫人有染,被易王发现,苏秦畏惧被诛,遂离开燕国到齐国去,受到齐宣王重用.其后,宣王死,湣王立,多有与苏秦争齐王宠信的大夫刺杀苏秦,苏秦伤重.齐王捉拿贼人,但不得.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苏秦作乱为名,在他死后车裂他于市中,使贼人出现.齐王用其计,果得贼人,诛杀了贼人.后来,苏秦为间谍在齐为燕做事泄露,齐国憎恨且愤怒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