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争霸的大致过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4:04:53
晋楚争霸的大致过程晋楚争霸的大致过程晋楚争霸的大致过程1晋文公即位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回到了晋国.在秦国的援助下,62岁的重耳当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即位

晋楚争霸的大致过程
晋楚争霸的大致过程

晋楚争霸的大致过程
1 晋文公即位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回到了晋国.在秦国的援助下,62岁的重耳当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赏赐随从他流亡的臣属,功大的封邑,功小的尊爵.晋文公信用功臣,改革内政,实行免债薄赋,救贫济弱,减轻关税,便利交通,促进商业,宽恤农业等发展生产的政策;坚持举用贤能,论功行赏的用人政策;扩充加强军队.全国建立上、中、下三军,各军设将佐二人,中军将位最尊,指挥全军,称为中军元帅(后世元帅、将军之名始于此).这些改革使晋国财富充裕,国力强盛,为争霸奠定了基础.
  编辑本段
  2 进京勤王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二年),晋文公亲自率兵勤王,因为王弟太叔子带勾结狄国军队赶走了周襄王,勤王安周是求取霸业最好的捷径.晋文公很快打败狄军,活捉太叔子带,护送周襄王回洛邑,立下了安定周王室的头功,被视为齐桓公再世,在诸侯中建立了威望.
  编辑本段
  3 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五年)晋楚城濮之战.这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双方兵力只能据参战兵车数来估计.一种计算是引《司马法》的说法,每车甲士3人步兵2人;另一说法据孙诒让《周礼正义》卷54认为《周礼[1]》所说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就是兵车一乘.具体地说就是每车甲士二伍十人,步三伍十五人,甲士中最勇者三人居车上,为甲首;余七人在车的左右,步卒跟在车后.这样每车甲士、徒兵共25人或30人.后一说法比较符合春秋时的实际情况.《诗经[2]·鲁颂·閟宫》载“公车千乘……公徒三万”,也是这个比例.据此城濮之战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估计为二万左右.楚出动兵车一千四五百乘,兵力估计为四万左右.
  城濮之战居于劣势的晋军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战争之前,晋国采取了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可靠的基础.②晋国在外交上开展了一系列灵活巧妙的斗争,扩大了自己的同盟军,孤立了楚国.例如晋先打下楚的盟国曹国、卫国,然后暗地里答应曹、卫复国,只要他们与楚绝交.曹、卫果然与楚绝交,使楚陷于孤立.又如晋利用齐国、秦国同楚的矛盾,同齐、秦建立联盟,陷楚于不利的境地.③ “退避三舍”不仅使晋军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在军事上也使处于劣势的晋军避开了在不利条件下同楚决战,保存力量,待机破敌.在决战中晋军避开敌人强大的中军,选择比较薄弱的两翼冲击.又伪装败逃,造成敌人的错觉,然后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使自己在局部上占据优势,再从局部的优势转变为全局的优势.
  编辑本段
  4 邲之战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城濮之战后,楚北上受阻,转而向东发展.楚庄王即位,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为争霸奠定了基础.接着率兵北上,在周的直辖区耀武扬威,并向周使询问象征王权的九鼎之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于是晋、楚为争夺郑国大战于邲.晋军将帅对和战问题争论不休,步调不一,迟疑不进,在楚军突然进攻下大败,诸军争舟渡河,自相砍杀.邲之战后,楚庄王饮马黄河,雄视北方.鲁、宋、郑、陈诸小国又相继依附楚国,楚庄王一时称霸中原.
  编辑本段
  5 谈判
  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奔走于晋、楚等国之间,取得各诸侯国的同意,在宋都举行有14个国家参加的弭兵大会.会议作了“晋、楚之从交相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的决议,即原来晋、楚各自的属国,现在变成晋、楚双方共同的归附国,对晋、楚尽同样的义务.晋楚两大国牺牲中小国家的利益,互相瓜分霸权,形成了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