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休养生息的政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09:54:41
西汉休养生息的政策西汉休养生息的政策西汉休养生息的政策安民为本  年轻的贾谊作《过秦论》为文帝提出治国的根本方针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这股要求安民的社会思潮,是惠帝以来朝野共同的要求,也是巩固西汉

西汉休养生息的政策
西汉休养生息的政策

西汉休养生息的政策
安民为本
  年轻的贾谊作《过秦论》为文帝提出治国的根本方针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这股要求安民的社会思潮,是惠帝以来朝野共同的要求,也是巩固西汉统治的需要.  在“安民”方针指导下,归纳起来,文帝采取的措施有:
减省租赋
  为了吸引农民归农力本,文帝以减轻田租税率的办法,改变背本趋末的社会风气,用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即纳1∕30的土地税,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此外,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
减轻徭役
  文帝“偃武兴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样的减免,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令列侯归国
  文帝即位之初,列侯多居长安,远离所属食邑,造成“吏卒给输费苦”,给人民增加了一项新的转输负担.文帝二年(前178年),即诏令列侯回归封邑,做官吏的及有诏令特许的,要将太子送归封邑,其他任何人不许留居长安,以减轻人民的负担.
弛山泽之禁
  文帝后六年(前158年),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弛禁的结果,“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废除过关用传制度
  汉代在军事重镇或边地要塞,都设关卡以控制人口流动,检查行旅往来.出入关隘时,要持有“传”,即通过关卡的符信(凭证),方可放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三月,文帝取消出入关的“传”,从而有利用于商品的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入粟拜爵
  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号称“智囊”的太子家令晁错向文帝建议:“募天下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采取公开招标价卖爵的办法来充实边防军粮.晁错又建议,入粟拜爵办法实行后,边境积粟足以支5年,可令入粟者输于郡县,是郡县也积粟;边境和郡县都已充实,就可以免除天下田租.入粟拜爵办法的实行,使农民的处境暂时有所改善.
躬修节俭
  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第一个治世
  由于文帝采取了上述的方针和措施,就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帝和景帝时期,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多了.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进入治世.

与民休息也就是我们历史上常说的“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政策自汉高祖开始,历经几代皇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执行了六七十年。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班固说:“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

全部展开

与民休息也就是我们历史上常说的“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政策自汉高祖开始,历经几代皇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执行了六七十年。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班固说:“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无为而治汉高祖称帝后,有鉴于秦亡经验,遂在政策上采取道家“黄老治术”、“无为而治”的理念。   
首先,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在中央实行与秦朝相同的郡县制,地方实行分封制。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另外,对内注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恢复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外则和亲匈奴,维持边区和平。汉朝这一系列政策大体维持了一时和平,但亦引致一系列问题,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形成土地兼并;对外则匈奴侵略日频,威胁边区和平。   
在执行这些政策之余,汉高祖也对在楚汉相争中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们起了猜忌之心。韩信就是在这时候被萧何用计被吕后处死,随后彭越、英布等人也相继被铲除。异姓诸侯王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刘姓诸侯王。刘邦在白马之盟上对众人说了一句话:“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受伤,不治死亡。时为前195年。   
吕后专权
汉高祖死后,政权渐渐被高祖皇后吕太后所掌握,继位的太子汉惠帝因受到吕后的刺激,不理政事,惠帝死后,吕太后连立两傀儡皇帝,并渐渐削弱刘氏,并封诸吕为王,掌权长达八年。这种局面一直到吕后死后,周勃和陈平夺禁军权,斩杀吕产等人,才告消灭。   
文景之治吕太后死后,由于诸吕掌握兵权,而功臣更不满吕氏专权,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由于汉高祖只余下两个儿子,朝臣以淮南王母家赵氏强横,代王母家薄家善良,故以吕太后所立的傀儡皇帝非惠帝亲生为由,迎立代王恒即帝位,是为汉文帝。他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其子景帝即位后,也持续此种政策,因此历史上将此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二帝都是道家思想的推崇者,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在此期间,国家稳定发展,国力大大增强。   
只是,景帝在位期间,听取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操之过急,结果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为此时期唯一的一次动乱,且为期不到一年,结果由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所平定。七国之乱后,朝廷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这一时期,西汉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也就是将公主嫁给匈奴王室,并且给予匈奴大量物资。然而,匈奴仍屡屡犯境,边患越来越重。但文景之治使西汉国力空前提高,为后来大规模反击匈奴奠定了基础。

收起

采取黄老之学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概括起来就两点,轻徭薄赋和约法省禁

文景之治 无为而治
总的来说就是不折腾 慢慢发展稳固基础 毕竟汉朝建立初期经济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