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03:43:47
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他们是怎么做到的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04

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04755.html
给你个别人回答的 我认为他说得比我好.
我就知道美国的扶持以及高科技电子产品.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展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1、1945年—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美的扶植下,日本经济全面启动,恢复迅速.工业生产超过了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国民平均消费额也达到了战前的标准,生铁、粗钢、化纤、电子、汽车等产品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2、1956年—1973年,是广泛运用科技成果,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这时期日本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紧紧抓住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50—70年代)适时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大幅度跃升,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3、1973年至今,是在危机阴影笼罩下进行经济低速增长期.这一时期的日本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1971—1975年,平均年增长率达5.5%、1970—1980年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上升3.2倍,199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仍达到了5万亿美元.
上述一切成就的取得,可谓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不能不令人叹服和深思.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
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一.
1、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
根据“杜鲁门主义”的战略,美国原想通过扶助蒋介石并使之统治中国,再以它为据点进行反共的战略.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远东的战略而破产.于是,日本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变得重要起来,即美国打逄使日本替代原来拟想中的蒋介石政权,而成为其亚洲的反共据点,为了实施这一新战略,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美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建设“远东工厂”就是最好例证.
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革命的胜利,1948年1月美国提出了一个占领日本的新方针——“建设自主国家”,这个所谓的“自主国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美国在亚洲的“远东工厂”的代名词.
为了建设“远东工厂”,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主张解除对多数军需工厂的指定赔偿,为了实现日本的复兴,美国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
建设“远东工厂”的重要一步就是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2、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
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立时成了美烟的后方军需物资供应基地和武器、军械的修理厂.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达36忆美元.这些“特需”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无怪乎日本垄断资本家称朝鲜战争为拯救日本经济的“及时雨”,就连日本经济学家,不论学术观点如何,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侵朝战争是“救助日本经济之神”.“以战争为契机而发展起来的日本资本主义体制又重新复活了”.
3、旧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
为了积极有效的扶植日本,美国加紧策划对日本的媾和活动,以便把日本纳入它的远东战略计划之中.1950年9月,杜鲁门发表了作为媾和基础的七原则,此后,双委派国务院负责对日媾和工作的顾问杜勒斯东奔西突,穿梭往来于有关国家之间.年底同去伦敦协调同英的意见.完成一切策划之后,1951年9月4日在旧金山召开了片面的对日媾和会议,9月8日,日美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安保条约”规定美军有权在日本领土及其周围驻留;驻日美军可用以“维持”远东的“和平与安全”;可应日本政府的要求出兵镇压日本内乱的.“安保条约”,宣告了美国对日本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 体制”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了美国“核保伞”,日本从中获益颇丰.从政治上看:由于美军的“保护”使战后日本刻的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从经济上看,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日本战后军费支出只占战时军费支出55左右,在国民生产总值比率中相当微小.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展.
二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入国际竞争体系,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二.
在美国的大力的扶持下,日本经济很快完成了战后经济恢复,为了使经济进入战后发展的快车道,日本政府适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看准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内资源贫乏的实际,选择了以“重、化学工作”为中心的加工贸易型的面向国际的发展战略.力争在钢铁、造船、电力、石油化学、汽车制造、重型电机、合成纤维等方面全面突破.并相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国内企业,保护大型企业,鼓励发展托拉斯企业.1964年6月,三菱系统三大重工业企业合并成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就是成功的典型.
从60年代开始,日本实行贸易资本的自由化政策,积极加入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体系.在国际贸易竞争体系中,日本人牢记:“有、全、新、精”的四字竞争方针,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人新我精”.在产品市场占有上,做到销售一代,储存一代,研究一代的“三代”销售原则.
为了立足国际市场,日本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扶持与干预经济的政策,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就是最好的证明.
世界汽车工业,60年代是美、德、英、法四足鼎立,欧洲的市场英、法、德三分天下.日本要想挤进世界汽车强国行列,实在有点“自不量力”.日本人想了,更是做了,而且做得很好,成左边秘诀就是:首先,政府积极扶持,给予政策倾斜.一是减免多种费税,二是重奖设计新产品开发的有功之臣.三是扩大企业的进口权、生产权和技术开发权.其次,优化国内企业,建立大型集团.汽车工业在日本也是新型工业,资金相对不足,技术力量相对较弱.发展之初,全国有中小型汽车制造工厂100多家,面对这小而全,多而散的汽车工业的现状,国家大刀阔斧采取“关、并、停、转”整改策略,集中现有资金和技术,得点扶持以“丰田”为龙头的四家汽车制造工业,其它工厂勒令转产或倒闭.
再次,确定主攻方向,开发自己名牌.面对汽车行为“四足鼎立”和“三分天下”的局面,日本提出了“立足亚洲,挤入欧洲,打进美洲”的汽车发展战略,把着眼点瞄准到发展中国家和欧美中下等收入的家庭.以开发中档轿车为突破口,“丰田一代”、“丰田二代”相继诞生.80年代初,在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启动之际,丰田汽车率先闯关,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打出一条醒目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至今叫人记忆犹新.经过几十年的拼搏,今天日本的“丰田王”轿车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欧洲在美国,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成为日本经济崛起的支柱工业.
三根据本国实际,适时调整政策,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三.
1、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把科学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新纪元.
50年代—70年代是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运用的关键时期,更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日本赶上了机遇,更抓住 了机遇,在确立外向型经济妥展战略的同时,制定了“科技立国长远发展战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选择以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合成材料技术的开发,为振兴日本工业的突破口,引进国际尖端技术,进行消化后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从1950—1972年共引进11786项新技术,使日本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据统计1956—1964年,日本经济全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其中因技术而增长的部分为48.5%.可见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是日本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2、制定“高度经济成长”政策.
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日本进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池田内阁制定了“高度经济成长”政策,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为了“高度成长”,政府给国家财政进行巨额投资和金额贷款,采取对公司企业减税及其他财政措施,以增加资本积累,增加出口贸易.为了“高底成长”,工业生产在大规模设备投资下,以技术革新为中心,进一步以世界第一的超高速度继续增长.
1964年佐滕内阁执政,继续执行“高度经济成长”政策,1965年至1970年,出现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7.2%的十年里日本工业生产水平年平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超过了美国2.69倍,英国4倍,联邦德国2.4倍,国民生产总值,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盟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3、推行贸易外汇的自由化计划.
为了扩大出口,增收外汇,加速经济发展,1960年6月,日本政府制订了《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同时恢复日元对美元的交换性能.池田内阁执政后,1961年7月,进一步制定了《促进自由化计划》.1962年内,包括石油、煤炭在内,日本实现了产品88%的自由化.1964年6月,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8月,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所规定的国家.接着又加入了当时以开发“后进国”为名的欧洲合作组织(OEEC)这些标志着日本“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系列计划的实施,是日本的对外贸易呈迅速上升势头.
4、积极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70年代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随其经济的发展,地位的提高,开始改变其向美国“一边倒”的对外政策方针.为了获得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日本政府积极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为发展经济服务.先后出台了“等距离多边外交政策”、“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以及“自主选择外交政策”.
1972年9月田中内阁同中国恢复邦交,迈出了“多边自主外交”的第一步.1973年9月田中首相访问西欧这是日本与西欧关系的转折点,奠定了日本与西欧“确立伙伴关系”的基础.1974年三木武夫组阁后,推行中苏两国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政策”,福田赳夫任首相衔后修补了上述政策,推行“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1977年8月福田出访东南亚各国,表示向东盟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扩大了日本对东南亚的影响.鉴于苏联威胁的增加,福田内阁末期于1978年8月同中国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从此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日中友好,为日本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两国贸易迅速增长,1981年贸易额达100亿元,为复交前1971年10亿美元的10倍,1991年中日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为复交前的20倍,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已达1500多家.这些无疑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多次采取“反萧条对策”.第四产供销中东战争爆发,由石油危机而导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深刻的经济危机之中.日本从60年代开始,就以中东的廉价石油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中东的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剧烈的打击,日本的经济也进入战后最严重的危机中.从1973年11月至1975年3月,工矿业生产指数从最高点下降20.6%,倒闭企业达11681家,失业人数达112万15、元人,197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第一次出现0.5%的负增长,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低速增长的时期.
为了缓和危机,刺激经济的复苏,从1975年开始日本政府多次采取“反萧条政策”,主要对策有:“⑴增加财政开支,扩大公共投资.⑵对垄断资本减税,以刺激扩大生产.⑶松动银根,降低利率,增加企业利润.⑷发行赤字公债.⑸制订修订种种法律,为垄断资本摆脱寻找出路.上述措施,促进了日本经济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从1975年至1978年连续4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5.5%的水平上.这次经济的回升,主要是靠政府空前干预和企业“减量经营”实现的,同时也是实行产业合理化的结果.
四重视教育,加速人才的培养,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四.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教育成为重要的杠杆.无论是战后最困难的时期,还是60—7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教育始终是政府给予特殊关注的问题.日本政府重视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高等教育体系完善.
日本较早的推行义务教育制度,战前就已普及了四年及六年义务教育,1947年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50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全普及,就学率达99%,1965年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率达69.6%;1970年高中毕业升入大学的达23.6%.同时还有配套齐全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一句话“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机会.
2、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
日本政府重视教育,还表现在教育经费在行政费中逐年增加,1956—1978年期间,教育经费在行政费中的比例就达20—33%;1978年教育经费占国民总投入的7.1%;同年按人口平均的教育经费相当于1950年度的51.46倍.
3、提出“造就人才”“建设国家”的发展战略.
为了振兴日本经济,适应“高度经济成长”的政策,1962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了“造就人才”“建设国家”的战略思想.
“造就人才”实质是美国的“开发人类能力的政策”即把人看作经济上的生产力,因教育投资来开发这个力量的政策,是和日本式“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暗物.“建设国家”就要造就“热爱民族、国土和文化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见识,在国际上也是以赢得依赖和尊敬的日本人”.
为了实现“造就人才”、“建设国家”的发展战略日本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⑴进行“学力测验”,建立早期优秀学生选拔制度,建立优秀学生跟踪档案,确保成才.
⑵颁布《教科书免费分配法》,对义务教育期间的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境贫穷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和中餐补贴制度.
⑶建立“光荣母亲”评选制度.
为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重视教育的氛围,日本文部省在全国推行“光荣母亲”评选活动,对那些教子有方、爱女有道的突出母亲或父亲政府授予“光荣母亲”(父亲)的荣誉,给予奖励,登报表彰,通过评选,涌现了一大批“光荣母亲”(父亲),使尊师尊教成为日本国民的自觉行动.
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发展经济所需的各类人才都有了较充分的保证.
五“经济第一”勤勉劳作的精神,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五.
战后的日本,在学习西方尤其是学习美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反省”战前的“军刀政治”、“版图扩张”的富国强兵文化,认识到“军事第一”绝不能使日本通向幸福,从而确立了“经济第一”、“勤勉劳作”的新的经济文化观点.
1、国内建设中,信奉“经济第一”的原则,他们在狂热的军事热情遭到破灭后,所幸福的希望完全建立在国内经济发展上,经济成为战后日本所关心的唯一国策.发展经济,努力生产,成为有志青年的献身目标,大批优秀的人才开始由军事转向企业界,科学、教育和工程人员的奋斗归宿只有一点,那就是推动日本振兴.
2、国际事务中,坚持“经济第一”的原则.
在国际事务方面,日本也坚持“经济第一”的原则,一切以日本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基点,对战后冷战、地区冲突坚持保持中立的消极态度,使得日本经济在国际交往中避免了许多 不必要的“封锁”和“干扰”,以至今天日本仍有“经济动物”的雅号.
3、乐于奉献的“勤勉劳作”精神.
与“经济第一”相共存的是日本人的“勤勉劳作”精神.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勤勉劳作同样成为日本民族的精髓.日本人为了家庭、为了妻子儿子,为了幸福的生活,自觉地加倍工作.他们坚信勤劳就会幸福,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汗水而少取工资.日本人效忠企业,以厂为家.真正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企业竞争意识,正是这种乐于奉献的勤勉劳作精神,创造了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奇迹.塑造了日本民族深邃的灵魂.
三、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给人们的启示:
通过战后日本经常济的崛起原因的初探,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日本能在短短的50年时间,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创造日本经济腾飞的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绝非偶然,从上面的探索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日本经济崛起,得益于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得益于吸收消化欧美先进的文化科技技术.日本1960—1970年十年里,工业生产水平保持16%的增长速度,其中增长的80%都是靠吸收转化科技成果而获得.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谆谆教导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今天我们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就要有日本当年那种敢于引进,善于引时,甚至不惜“错误”引进的决策和胆识.充分利用、吸收消化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所用.
启示之二:日本经济崛起也得益于政府政策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为了发展经济,日本不惜以允许美军驻军为代价,来换取美国的“保护”和支持;为了发展经济,日本能够主动改善邻国的关系,包括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关系,化敌为友,赢得安宁的国际环境;为了发展经济,能够依据需要制定适应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包括暂时“不平等”的政策.这些对我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不正有力证明邓小平“猫论”的无比正确吗.在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只有对我们建设有用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大胆尝试,不要怕“吃亏”,今天的“吃亏”就是为了明天的崛起.
启示之三:日本经济的崛起还得益于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战后困难时期,还是六七十年代高速增长时期,日本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教育成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杠杆.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下一个世纪即将到来,我国要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各级政府都必须要向日本那样,真正把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真正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决不能以经济困难为借口而忽视教育压缩教育经费的投入.全教会刚刚落幕,《教育发展十年纲要》已经颁布,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发展的春天就要到来.
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咬定发展经济不放松,借助日本成功经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日本今天的富强,就是我们明天的现实.
参考资料:http://www.nlyz.com/teacherinfo/content.asp?i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