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德”是指哪五德?另外有“五德色”之说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9:09:2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德”是指哪五德?另外有“五德色”之说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德”是指哪五德?另外有“五德色”之说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德”是指哪五德?另外有“五德色”之说吗?古人认为玉有五德,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德”是指哪五德?另外有“五德色”之说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德”是指哪五德?另外有“五德色”之说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德”是指哪五德?另外有“五德色”之说吗?
古人认为玉有五德,以玉比人,人爱玉,就应该在把玩玉的同时,修生养性,以玉养人,以人养玉.
  (1)玉仁——润,指细腻光滑、湿润、润滑;润泽:指玉石断口的油脂光泽.比喻施恩泽;温指温和柔和.“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是说,颜色,质地,光泽温润柔和,滋益万物或恩泽万物,本是玉石富有仁德的表现.
  (2)玉义——理是指玉石的纹理.“白外可以知中”即根据玉石的外部特征可以了解它的内部情况,表里如一,内外一致,这是玉石富有正义感,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现.
  (3)玉智——优质玉可制作乐器,因玉质地坚硬细腻,故击之声音舒展清扬,散播四方,听起来和悦,这是玉石富有智慧和远谋的表现.
  (4)玉勇——玉虽硬度不算太高,但韧度在自然宝玉石中居首故玉有宁折断而不弯曲,显坚贞不屈的勇敢精神,即使折断也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玉洁——廉即廉洁,清廉.忮即嫉恨.絮音洁.锐廉而不忮,指玉碎之后,断口虽然锐利,有能力嫉恨报复于人,或求得好处,但玉能保持廉洁而不为之.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孔子言: “君子比德于玉”.君王无德,不可陪葬玉器.
  “玉,石之美,有五德者”.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对玉的评价是至高无上的,认为玉有玉德,人只有具备了玉的这些高尚品德才能成为君子,实现人的最高境界.所以玉的一个定义除了是“石之美者”,还应具玉的德,古人关于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种种论述,更将玉石的人文内涵提高到了一种神圣的地步,在诸多宝玉石品种之中,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突出的"中国特色".这里就玉的“五德”进行说明.
  春秋齐国国相管仲曰玉有"九德":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声清团彻远,纯而不杀,辞也.
  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
  孔子是儒家学术的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教文化为主体演绎发展而形成.自古以来,儒人们便遵守"君子比德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君子必佩玉"等传统观念.
  许慎撰文、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中,"玉"原为"王".在封建帝制出现后,帝王的"王"与"玉"为同形字,为了区别开来,便在玉的"王"字旁加点作"玉".由此看来,玉字的演化,是封建文化的体现.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洁白、美好、善良、高雅、华贵的象征.含玉的词多为褒义词,如赞美女人的词有玉女、玉人、玉容等;称赞住处的有玉府、玉堂、玉房、玉楼等;对月亮的雅称有玉兔、玉宫、玉蟾等;对衣食的赞词有:玉衣、玉帛、玉冠、玉食、玉实等;称人之情操高雅为"冰清玉洁";称人之坚守美德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什么是玉的“五德”呢?“仁”、“义”、“智”、“勇”、“洁”.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
  不挠而折,勇之方也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
  “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 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
  “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
  “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