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1.文学接受的过程(论述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10:55:21
文学理论 1.文学接受的过程(论述题)
文学理论 1.文学接受的过程(论述题)
文学理论 1.文学接受的过程(论述题)
从我的复习资料里撬了一堆出来,你看有用不?
第三节 文学接受过程
【期待视野与预备情绪】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和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读者的期待视野是一种“前理解”的心理状态,是文学接受活动的基础,具体分为文学的期待、生活的期待与价值的期待三个层次.)预备情绪(预备情绪是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过程跃进的中间环节,是读者受作品基本特质的激发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绪,是一种“前审美”的心理状态,具有审美性、朦胧性与期望性三个特性.)
【接受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包括个人性与集体性两个互相渗透、交融的审美层面.)同化与顺应(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对文学作品采取两种主要的应对方式,即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在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总是把具体文学作品整合到他原先就存在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当作品的信息与结构相一致时,审美心理结构就得到强化和巩固,同化是接受者首先采取的本能性的心理行为,他总是从既有的审美心理结构出发,去领会、解释与评价作品;顺应是指在接受过程中,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具体文学作品中的新因素发生严重的不一致,结构无法同化作品,只能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的新情况,作品 对原有审美心理结构起改变和更新的作用.)
【召唤结构与接受的创造性】召唤结构(作品的召唤结构是指留下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召唤性是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结构特征.)接受的创造性(接受者的创造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品形象的具体化,二是作品情感的再度体验,三是作品意义的“合理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