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水母的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9:03:23
桃花水母的历史桃花水母的历史桃花水母的历史桃花水母(学名:Craspedacusta)是一类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生命周期由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阶段组成.栖于淡水,故英文名淡水水母(Freshwaterj

桃花水母的历史
桃花水母的历史

桃花水母的历史
桃花水母(学名:Craspedacusta)是一类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生命周期由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阶段组成.栖于淡水,故英文名淡水水母(Freshwater jellyfish).直径约2厘米,钟形身体的边缘有数百根短触手.有世代交替.螅形体高约2公釐(0.08吋),无触手,借出芽方式产生水母体.水母体分雌雄,分别产卵和精子.受精后成自由游泳的浮浪幼体,降在物体表面上长成水螅体.
桃花水母,又称“桃花鱼”、“降落伞鱼”,多成粉色白色,生长于温带淡水中,其形状如桃花,并多在早春桃花盛开季节出现,因此,我国古代称它们为“桃花鱼”.但古人明确指出,桃花鱼“非鱼也,生于水,故名之曰鱼;生于桃花开时,故名之曰桃花鱼”.这种正确认识在几百年前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其通体透明,像透明小伞在水中悠然漂浮,它们无头无尾呈圆形,晶莹透亮,柔软如绸,身体周边长满了触角,像飘落水中的桃花在表演“花样游泳”.最引人注意的是,它们中间长着五个呈桃花形分布的触角状物体.它们在水中一张一缩上下飘荡,悠然自得.它们是一类濒临绝迹、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已有至少6亿年的生存历史,是地球上最低等级生物之一.由于其对生存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活体又极难制成标本,所以,其珍贵度可媲美大熊猫,有两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明万历三十七年《归州志》中有“桃花鱼”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桃花水母最早的记录。清雍正三年(1726年)《古今图书集成》中曾这样细致而生动地描述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形如榆荚,大小不一,蠕蠕然游水中,动则一敛一收,若人攒指收放之状,不知避人,取贮盂中亦然。离水取视,不过如涎一捻,绵软无复形体。”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归州志》中有“桃花鱼出叱溪河,桃花开时始见,有红白二种,花落后即无”记载。其他古籍...

全部展开

明万历三十七年《归州志》中有“桃花鱼”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桃花水母最早的记录。清雍正三年(1726年)《古今图书集成》中曾这样细致而生动地描述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形如榆荚,大小不一,蠕蠕然游水中,动则一敛一收,若人攒指收放之状,不知避人,取贮盂中亦然。离水取视,不过如涎一捻,绵软无复形体。”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归州志》中有“桃花鱼出叱溪河,桃花开时始见,有红白二种,花落后即无”记载。其他古籍中还有:“桃花鱼形圆,薄如蝉翼,浮水面作翕张状。”对其出现时期说:“以桃花为生死,桃花既尽,则是无物矣。”在秭归,可以说“桃花鱼”是家喻户晓,并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汉王昭君为了汉胡和好,远嫁塞外。昭君出塞合亲前返故里探亲,怀抱琵琶,坐在叱溪河上的小舟上,深情弹了一曲琵琶行,不禁黯然泪下,晶莹泪珠,滴入河水中,顿时化作体态透明的桃花鱼。
  世界上首次以现代动物学方法和标准记录桃花水母是在1880年,标本采自英国伦敦,订名为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ester, 1880)。约半个世纪后,才在世界各地陆续被发现,主要在亚洲、欧洲、美洲等温带地区,大洋洲也有发现。我国的桃花水母首次以现代科学方法记录是在1907年,为一日本人采得,经日本学者丘浅定名为川井桃花水母[C.kawaii(Oka,1907)],我国也叫宜昌桃花水母。根据已查到的资料,可以肯定我国对桃花水母的认识至少早于欧美各国270多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