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的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18:27:30
麒麟的意义
麒麟的意义
麒麟的意义
中国古代灵兽 编辑本义项百科名片
麒麟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现实中常认为长颈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同时网络游戏中多用该物种作为游戏角色.有同名浏览器:麒麟安全浏览器.
目录
麒麟与四灵
麒麟简介
相关记载麒麟介绍
西狩获麟
麒麟文化
麒麟故乡
相关风俗
麒麟送子
麒麟文化
麒麟星座
麒麟印
历史人物麒麟与四灵
麒麟简介
相关记载 麒麟介绍
西狩获麟
麒麟文化
麒麟故乡
相关风俗
麒麟送子
麒麟文化
麒麟星座
麒麟印
历史人物展开 编辑本段麒麟与四灵
麒麟与龙的不同,以及四灵的区别. 麒麟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地上的,常伴神灵出现,是神的座骑,属火系属天仙.一般不会飞,不过成年的麒麟是会飞的.成年的麒麟能大能小,平时较慈祥,发怒时异常凶猛.主聪慧,祥瑞.成年的麒麟法术全面,同龙一样,能飞能入水,并生有双翼但并不靠双翼而靠驾云飞翔. 麒麟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河图洛书.传说中记载的神马,便是成年的麒麟.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种龙头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龙马即成年的麒麟,龙头,马身,有麟,有翼.成年的麒麟才有翼)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 麒麟每次出现都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据记截.伏羲,舜,孔子等都伴有麒麟出现,并带来神的指示,最终指引胜利. 释义 【麒麟(Kylin White)】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外形像鹿,头上独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
2:用来比喻才能杰出的人. 3:为四灵之而二,麟凤龟龙,四灵兽中地位最高,性仁慈.是神的坐骑.后由于封建皇帝对龙的褒扬,麒麟被排挤到民间.成为民间祥瑞的独特代表. 麒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盼麒麟送子,就是中国古代的生育崇拜之一. 麒麟主太平,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玄学称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含仁怀义. 《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公、侯、驸马、伯以麒麟作为补服图案.故称一品麒麟.
编辑本段麒麟简介
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麒麟照片集锦(19张)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马;圆的头顶,有一对角.但据说麒的开头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毛之虫的意思是有毛的动物). 麒麟是中国古人创造出的虚幻动物,这种造型是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的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部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麒麟介绍
汉许慎《说文解字》十:“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注云:“状如 麒麟
麕,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按何法《徵祥记》:“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许云仁兽,用公羊说,以其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也.”古麒麟或简曰麟,咸以为祥瑞之物.《礼记》礼运:“出土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椰"同"菽",沼泽),又:“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西狩获麟
“西狩获麟”发生在春秋末期鲁国西境大野泽地.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首先见于战国成书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战国史学家公羊高撰写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撰写的《谷梁传》,也都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与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传·卷十二》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在其《集解》和《正义》中又注:“大野,薮名,鲁田圃之常处,盖今巨野是也.” 《兖州府志·圣里志》载:“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钥商获麟.”“折其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氏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 1991年出版的《文史知识·说麒麟》一文记载“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剪纸麒麟照片集锦(6张)‘麟’的,一是《春秋》,二是《诗经》.”《春秋》以记载谨严著称,绝不语怪、力、乱、神没有的事,更不会捕风捉影地瞎说. 再如《历朝纲会纂》、《纲易知录》、《曹南文献录》、《曹州府志》、《巨野县志》等也都作了如实的记载. “西狩获麟”发生在周敬王庚申三下九年(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七十一岁,从此已不再著书.这就充分证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传的“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是真实的.孔子获麟绝笔,从客观上讲,是年纪大了精力不佳.但从主观上讲,感麟而忧也是个重要原因.传说在公元前551年(鲁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怀了孕,祈祷于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降生时,头顶长得有点像尼丘山,帮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死,他认为是个不祥之兆,立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由于孔子感麟而忧,再加他唯一的爱子孔鲤的早逝,使他难过极了,终于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 479年),与世长辞了.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西狩获麟”的故事,在埋葬麒麟的地方建筑了麒麟台,亦名获麟台,古称获麟 麒麟
古冢.该建筑地处巨野城东七公里——今麒麟镇陈胡庄以东、后冯桥以北大洼内,为县级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此台为鲁哀公“西狩获麟”处,东西长73米,南北宽52米,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这里原有唐代石碑数座,由于年湮日久,已遭毁坏.明嘉靖十四年,济宁州通判张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立于曹济公路旁,碑上刻的冢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存.“西狩获麟”闻名全国,一些州、县、乡、村地名如唐代的麟州,巨野以东的嘉祥县,巨野城东的获麟保(乡)、获麟集等,都以此命名. 由于古代都把龙凤龟麟当成神灵,西狩获麟,也就成了文人笔下的重要内容.晋征南大将军兼史学家杜预撰写的《春秋左传集解》一书云:“麟者,仁兽也,圣王之嘉瑞也”.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获麟解》(注释)云:“麟一角而载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游必泽土,祥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王者有出,与凤龟龙谓之四灵.”由于麒麟为四灵之一,一些史书故事如《麟经》、《麒麟书》、《金壁故事》、宋程俱的《麟台故事》、清李玉的《麒麟阁》等,均以麒麟为书名或内容.再如古代帝王的年号或者古建筑、古地名,也往往以麟字作为祥瑞的代号,汉高祖刘邦称未央宫为记麒麟殿,汉宣帝必称为麒麟阁.唐高祖武德四年,取西狩获麟意,于巨野置麟州.唐高宗称年号为麟德,武后则天必中书省为麟台.唐德宗大历四年,在麒麟台立麟台碑.后金皇统七年,取麒麟祥瑞意,在巨野县山口镇(今嘉祥县大山头一带)增设嘉祥县.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以麟为祥瑞,在巨野县治北建麟凤亭;元文宗至顺二年,巨野县主簿樊逊,重修麟凤亭.明代,巨野知县方时化,在麒麟台建瑞麟寺.瑞麟寺建造宏伟,规模壮观,据当地传说,当时整个寺院占地百余亩,有僧侣百余人,佃户数十家.寺院附近有铺店、石碾、菜园、盐畦、车坊等,显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瑞麟寺南面,有一小河,名曰八里河,此河东西流向,岸柳成行,流水潺潺,游鱼可数.河南岸有一渡口,即《巨野县志》上所说的“获麟古渡”.每值阳春,风和日暖,鸟语花香,士家工商,男女老少来此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可惜由于明崇祯末年的战乱,整个寺院都变成了虚墟,今天能见到的只有这座荒草萋迷的土台子了.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后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元年),年方二十一岁的爱国诗人辛弃疾,参加抗金起义军,途笃巨野麟台,即兴作五言律诗一首: 终始春秋笔,经名旧记麟.荒台曾建鲁,野草未烧秦. 郁郁山川秀,葱葱景钯新. 韦编续继否?书带已成茵. 明代诗人孙宜,游“获麟古渡”时,作五言律诗一首,其诗曰: 古渡寒烟积,沙明照落悬. 春秋悲凤日,天地泣麟年. 鲁变时交阻,周衰辙竟旋. 至今皆绝笔,真意更谁传. 现代作家张晓风也以获麒为主要事件写了一篇文章
麒麟文化
麒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就是中国旧时生育民俗.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伪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见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拾遗记》.民间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图”之作.作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以此为佳兆.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湖南》引《长治新年纪俗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原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属于龙族,此乃以龙灯代麒麒者.
麒麟故乡
巨野是麒麟的故乡,巨野百姓对麒麟情有独钟.在巨野,关于麒麟的民俗遗迹比比皆是.描写麒麟的诗词歌赋、描绘麒麟的书法绘画、纪念麒麟的雕塑碑刻在巨野民间不胜枚举.巨野历代以麟为名的人和事物也数不胜数.2007年,巨野被命名为中国麒麟文化之乡,为巨野开发麒麟文化迎来了契机.
编辑本段相关风俗
麒麟是以鹿类的特征为主,融合了牛、羊、马的特征.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谁,其源流怎样,还不是很清楚,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为周人原居西北,那时的西北,水草丰美,适宜鹿类的生长. 到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龙、凤被最高统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来的图腾综合的意义,而成为最高统治者帝王、后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权利角逐中,被挤到了民间,老百姓期望它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 公元1419年,郑和带着马林国国王赠送的长颈鹿回到了南京.由于长颈鹿长相极像中国民间传说的吉祥之物:麒麟,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国民对长颈鹿知之甚少,大家一致认定,马林国国王所赠长颈鹿就是麒麟. 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龙、紫龙,亲王、阿哥、贝勒、贝子为龙子图案; 1、麒麟乃是传说中的神话动物,现实生活中或许不存在; 2、麒麟在百兽中地位仅次于龙.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与龙、凤、龟合为四灵,乃毛类动物之王; 3、麒麟对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兽.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据传孔子即为麒麟所送; 4、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兽之一.麒麟含仁怀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帝王兴衰与麒麟的传说很多; 5、麒麟与凤凰一样,乃有雌雄,麒乃雄,麟为雌,麋身、牛尾、鱼鳞、足为偶蹄(但亦有麒麟有五趾之说)头上有一角,角端有肉; 6、麒麟作为吉祥物,中国古代各朝朝政也常采用.史载汉武帝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图绘功臣图像,以表嘉奖和向天下昭示其爱才之心; 7、麒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龙、紫龙,亲王、阿哥、贝勒、贝子为龙子图案; 8、麒麟或许就是长颈鹿?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回国后,带回非洲地区的长颈鹿,当时明朝人没有见过这种只有在热带草原才出产的大型动物,以为其是麒麟!所以才有上面朋友说的麒麟是长颈鹿一说!"麒麟"这个词在日本就是长颈鹿的意思. 9、麒麟的形象现在仍然可以看得到.中国现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镇守瑞兽有多种神兽,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来,在南京中山门外,有一雕塑,名辟邪,此形象亦是南京的象征,取材于南京城外南朝萧梁帝陵.此雕塑纹饰华丽,身躯趋向于狮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该雕塑挺胸曲腰,目瞋口张,颈短而阔,昂首作仰天长啸状,兽身纹饰极富装饰味,其体感强,且厚实,在重视整体感的基础上,更注意夸张和变形,显得壮美而有生气. 10、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被制成各种饰物送给未成年的儿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如名著《红楼梦》一书中的第三十一回和三十二回,大篇幅写"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里的麒麟不仅是史湘云的护身符,也是暗示她婚配的一件信物.另黄梅戏《女驸马》中,一对玉麒麟也是代表爱情的见证.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受阻于女方父母的决定,女主人公交于男主人公一只玉麒麟,发誓"生生死死不变心,清风明月作见证,分开一对玉麒麟,这只麒麟交于你,这只麒麟留在身,麒麟成双人成对,散心两意天地不容".等到双方冲破重重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麒麟成双人成对,并蒂花开万年红",大喜之夜双方麒麟终于成对.
编辑本段麒麟送子
中国旧时生育民俗.祈子法的一种.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纬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见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拾遗记》.民间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图"之作.作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以此为佳兆.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湖南》引《长治新年纪俗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原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麒麟送子."按麒麟属于龙族,此乃以龙灯代麒麟者”.
编辑本段麒麟文化
一、麒麟的创造与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黄色.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所谓"集美",通俗地说是将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在一个事物上的一种表现.这种理念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所追求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因而,麒麟所选择的鹿、牛、马、鱼等吉祥动物进行组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鹿崇拜在中国属于原始动物崇拜,并在古代一种帝王的象征,同时,还被纳入神学政治的范畴之中.《宋书·符瑞志》云:"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瑞应图》亦曰:"王者承先圣法度,无所遗失,则白鹿来."后来,当人们崇拜神仙时,白鹿又被当作仙家的神畜.中国的蒙古族古代崇拜白鹿,在《蒙古秘史》一书中早有白鹿与始祖神诞生的神话传说.满族中有《抓罗妈妈》鹿神神话.在养驯鹿的鄂伦春、鄂温克族和打猎的赫哲人中,鹿常常是萨满巫师的神灵,并以为萨满常化成鹿形出现,甚至于萨满巫术中都坚信萨满的真魂可以化为鹿身斗法,鹿胜则萨满胜,鹿死则萨满生命也终结.在民间,鹿还以长寿仙兽的形象出现,在多种场合用以表达祝寿、祈寿的主题.此外,鹿还与"禄"谐音,象征福气、奉禄. 牛,在上古时期就走向祭坛,成为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神圣物.民间传说牛是来到人间帮助人类的天上神灵,其在田野默默耕耘,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的财富,而且它身上所体现的奉献精神,也给人类以精神的财富.牛崇拜在中国各族民间都很普遍,在西北各地有公牛崇拜,在南方多水牛崇拜.史书记载战国时代的秦国己设有怒特祠专祀神牛,这是古代最早记录的耕牛崇拜.象中国的纳西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及哈尼族等少数民族都将牛视为创世神兽.苗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白族、鄂温克族、傣族等地区亦都有祭招神牛习俗.道家也把牛做为供奉的对象. 马,被认为是聪明、忠诚、勇敢而耐劳的动物,具有高贵、飘逸、优雅的气质.《易经》中将马象征天,即"乾为天".马崇拜多流行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游猎民族中,他们以马为主要乘运动力.清代文献中多有祭马神礼仪和修建马冲庙的记述.另外在古代的祭天地和出师盟誓时常有以白马为祭马,认为白马属阳,为天神所驱使.青牛属阴,为地神所享用.在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中都有祭天神或牲畜保护神时选神马、献神马的习俗.这种神马不准女人骑用,可随处吃走,不准驱赶,甚至可以随意在田中啃吃青苗.神马多选全白色,全尾全鬃,从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彩绸作为标记. 鱼,作为一类水生动物的总称,其身上的鳞皮被珍视为吉祥、美丽的装饰,"鱼鳞锦",就是传统的吉祥纹样.鱼崇拜一直在中国汉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等民族广泛流传,许多神话中都有说大地是驮在巨大的鱼背上的故事传颂.,"在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画上的世界图像,也把人间大地放在两条巨大的鱼之上.鱼又与"余"谐音,成为生活富足、美满的象征. 中国古人将以上几种吉祥动物创造性地进行组合,建构了麒麟这一神兽的形象,符合长期以来培养、铸就的心理接受力和艺术欣赏力. 二、麒麟的传承与儒家思想 麒麟,在传说中被赋予了十分优秀的品质,比如,说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因而被称为"仁兽".西凉武昭王《麒麟颂》曰: "一角圆蹄,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翔而后处,不蹈陷阱,不罹罗罟."《宋书·符瑞志》曰:"含仁而戴义,不饮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说苑》亦有:"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而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其质文也,幽问循循如也."的记载.体现了麒麟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发展传承中被广大民众和统治阶级所接受,正是因为这种"仁兽"所具备的品质正符合几千年来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 儒家学派是由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就其目的、功用、宗旨和结构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以教化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学派,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较大的积极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学","仁'可以说是儒学中伦理学说的根本和最高道德准则,其主旨是"爱人",亦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具有"仁爱之心",并以"爱人"与否这样一个道德标准来确定人们是否应该受到尊敬和重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秦始皇运用法家的学说统一天下,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一次严重打击,但秦朝"二世而亡".汉初尊崇黄老之学,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学正式居于统治地位.魏晋时代,玄学盛行,虽然嵇康公开倡言"非汤武而薄周礼",但玄学家仍尊崇孔子为最高的圣人.隋唐时代,佛学昌盛,儒、释、道三教并尊,但政治法度仍是儒家学说.宋代理学兴起,恢复了儒学的权威地位,历宋、元、明、清,儒学受到统治者的尊崇.直到五四运动,儒学受到严厉的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儒学独尊的格局一去不返了.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的主导地位和深远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在民间传说中,麒麟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说孔子降生的当天晚上,有麒麟降临的孔府阙里人家,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徵在贤明."字样.既告众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孔子家人将一彩绣系在职角上,以示谢意.周敬王末年时,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时,竟挖出了那条当初系于麟角的彩绣.以后,人们又引申出玉书三卷,孔子精读后成为圣人.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孔子生活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社会动 荡不安.传说麒麟见于郊野,为人所贱,孔子喟叹麒麟"出非其 时",标志着世界的日暮途穷和哲人的穷困,所写《春秋》于此绝笔,故《春秋》又别称"麟史"、"麟经". 三、麒麟的吉祥意义与人类的趋利心性 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深藏着并不多方面显示出自己的民族民俗特征.民族的不同,种族的不同,还使人类在形体、肤色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又有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征.有关人类基本心理特征相同的理论,学术界称之为"心性同一说".其中之一便是趋利心性. 趋利心性的"利",不可狭隘地理解为利益、钱财,它泛指对人类有利的一切事项,是人类向往、追求吉祥、幸福,希望万事万物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对事物的发展往往作有利于自身的解释或赋予其有利于自身的特征的一种心理特点.审视古往今来存在过、存在着的人们,不论何种民族、何种文化,他们都具备这样的心理.没有人向往灾难、祸患,没有人希望万事万物朝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基督教、佛教教义要求人们吃苦、禁欲,其指归也在于解脱原罪,了却前缘,导引人们进入天堂或极乐世界,体现了这种趋利心性.麒麟崇拜也同样具备这样的心性.如同在传统文化反思中提出的中国叙事文艺作品"大团圆"的结局一样.这也是麒麟之所以久传不衰的主要缘故. 传说汉武帝时曾得到过麒麟.元狩元年(公元前1盟年)冬十月帝行幸雍祠五峙,获得"白麟",主祥瑞,帝作白麟之歌,为此将原来的年号元朔改为元狩,以庆吉祥.此外,他还修筑了麒麟阁(一说萧何造),赏赐群臣白金.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画功臣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11人图像于阁,以表其功.后世多以"麒麟阁"或"麟阁"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又传宋太宗亦获麒麟,满朝称贺.由此可见,麒麟预示征兆的吉祥意义已被广泛认同. 四、麒麟的造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麒麟,是上古中国人最企望出现的吉祥动物,它们的出现表示一代的幸福.因此,那时的人们希望麒麟总是伴随着自己,给自己带来幸运和光明,而辟除不祥.当上古时代的这种信仰被传承下来的同时,麒麟所具有的吉祥意义也随之被广大民众公认且牢牢地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麒麟便成了某种意念的象征,某种意境的表现,某种力量的显示,并启发人们的想像,引导人们的精神去契合某种意念,进入一种特定的境界,给人们以希望、安慰和某种追求的力量,化入民俗生活之中,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