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榷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08:44:16
国榷是?
国榷是?
国榷是?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谈迁(1594年—165
8年)撰.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采,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
国榷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国榷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作者:谈迁(1594年—1658年)。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采,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
全部展开
国榷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国榷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作者:谈迁(1594年—1658年)。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采,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
目录
《国榷》是什么
成书经过
1. 缺点
2. 史学价值
目录
该书的较近出版
谈迁
出书历程
展开
《国榷》是什么
成书经过
1. 缺点
2. 史学价值
目录
该书的较近出版
谈迁
出书历程
展开
编辑本段《国榷》是什么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作者:谈迁(1594年—1658年)。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采,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400万字的巨著《国榷》。岂料两年后,1647年8月,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后经4年努力,终完成新稿。1653年,59岁的他,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遗文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使这部呕心沥血之巨作得以完成。
《国榷》
编辑本段成书经过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丁母忧居家,累读明代史书,觉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广搜资料,毕五载之功而成初稿。嗣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四百余万字的历史巨著《国榷》。岂料两年后(1647年8月)书稿遭窃,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1653年,为了使新书更加翔实,59岁的他,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遗文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寓亡国之恨。
缺点
但书中叙事有的过于简略,有的事件前后记叙重复且说法不一。另外,封建正统史观、儒家天命论、佛道等迷信思想,在书中也有浓重反映。由于书中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成为禁书。《国榷》原稿称百卷,谈迁死后仅有抄本传世,后经浙江海宁张宗祥据蒋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藏抄本,及崇祯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补,加以标点,分为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别作四卷,共一百零八卷。
史学价值
该书记叙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顺治二年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政权灭亡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间的历史。书中敢于直书《明实录》避而不谈的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对一些重要事件﹐常以个人和诸家的评论并列于后。其史实注意考订精审﹐材料有相当的可靠性或参考价值。万历以后七十多年的历史﹐以及建州女真的发展和后金同明的关系的记载﹐尤为他书所少见。根据邸报﹑方志和官吏遗民口述材料编补的崇祯朝十七年的史实﹐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书中叙事有的过于简略﹐有的事件前後记叙重复且说法不一。另外﹐封建正统史观﹑儒家天命论﹑佛道等迷信思想﹐在书中也有浓重反映。《国榷》原稿称百卷﹐谈迁死后仅有抄本传世﹐后经浙江海宁张宗祥据蒋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藏抄本﹐及崇祯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补﹐加以标点﹐分为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别作四卷﹐共一百零八卷。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册出版。
编辑本段目录
谈迁和《国榷》
题记
喩序
自序
义例
卷首之一
卷首之二
卷首之三
卷首之四
卷一 元文宗天历元年戊辰九月至顺帝至正二十三年癸卯
卷二 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甲辰至二十匚年丁未
卷三 太祖洪武元年戊申至二年己酉
卷四 太祖洪武三年庚戌至四年辛亥
卷五 太祖洪武五年壬子至七年甲寅
卷六 太祖洪武八年乙卯至十二年己未
卷七 太祖洪武十三年庚申至十六年癸亥
卷八 太祖洪武十七年甲子至二十年丁卯
卷九 太祖洪武二十一年戊辰至二十五年壬申
卷十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癸酉至三十一年戊寅闰五月
卷十一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戊寅闰五月至惠宗建文三年辛巳
卷十二 惠宗建文四年壬午
卷十三 成祖永乐元年癸未至三年乙酉
卷十四 成祖永乐四年丙戌至七年己丑
卷十五 成祖永乐八年庚寅至十一年癸巳
卷十六 成祖永乐十二年甲午至十六年戊戌
卷十七 成祖永乐十七年己亥至二十二年甲辰八月
卷十八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八月至仁宗洪熙元年乙巳五月
卷十九 仁宗洪熙元年乙巳六月至宣宗宣德元年丙午
卷二十 宣宗宣德二年丁未至三年戊申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来源:苏教版《语文》第九册(五年级上册的第20课) 作者:蒋光宇(选作课文时文字有改动)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è)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8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编辑本段该书的较近出版
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册出版。
编辑本段谈迁
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所注心。
编辑本段出书历程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400多万字的巨著《国榷》。岂料书稿即将付印前(清顺治四年1647年 8月)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顺治十年(1653年),60岁的他,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遗文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使这部呕心沥血之巨作得以完成。
收起
国榷》记载明代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谈迁撰。全书正文104卷,卷首4卷。共五百万字。
该书记叙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1645年南京沦陷、福王抗清政权灭亡为止的317年间的历史。书中敢于直书《明实录》避而不谈的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对一些重要事件,常以个人和诸家的评论并列于后。其史实注意考订精审,材料有相当的可靠性或参考价值。万历以后七十多年的历史,以及建州女真...
全部展开
国榷》记载明代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谈迁撰。全书正文104卷,卷首4卷。共五百万字。
该书记叙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1645年南京沦陷、福王抗清政权灭亡为止的317年间的历史。书中敢于直书《明实录》避而不谈的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对一些重要事件,常以个人和诸家的评论并列于后。其史实注意考订精审,材料有相当的可靠性或参考价值。万历以后七十多年的历史,以及建州女真的发展和后金同明的关系的记载,尤为他书所少见。根据邸报、方志和官吏遗民口述材料编补的崇祯朝十七年的史实,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但书中叙事有的过于简略,有的事件前后记叙重复且说法不一。另外,封建正统史观、儒家天命论、佛道等迷信思想,在书中也有浓重反映。由于书中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成为禁书。《国榷》原稿称百卷,谈迁死后仅有抄本传世,后经浙江海宁张宗祥据蒋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藏抄本,及崇祯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补,加以标点,分为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别作四卷,共一百零八卷。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册出版。
[编辑本段]成书经过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年中,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500万字的巨著《国榷》。岂料两年后,1647年8月,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1653年,60岁的他,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遗文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使这部呕心沥血之巨作得以完成。
[编辑本段]目录
谈迁和《国榷》
题记
喩序
自序
义例
卷首之一
卷首之二
卷首之三
卷首之四
卷一 元文宗天历元年戊辰九月至顺帝至正二十三年癸卯
卷二 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甲辰至二十匚年丁未
卷三 太祖洪武元年戊申至二年己酉
卷四 太祖洪武三年庚戌至四年辛亥
卷五 太祖洪武五年壬子至七年甲寅
卷六 太祖洪武八年乙卯至十二年己未
卷七 太祖洪武十三年庚申至十六年癸亥
卷八 太祖洪武十七年甲子至二十年丁卯
卷九 太祖洪武二十一年戊辰至二十五年壬申
卷十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癸酉至三十一年戊寅闰五月
卷十一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戊寅闰五月至惠宗建文三年辛巳
卷十二 惠宗建文四年壬午
卷十三 成祖永乐元年癸未至三年乙酉
卷十四 成祖永乐四年丙戌至七年己丑
卷十五 成祖永乐八年庚寅至十一年癸巳
卷十六 成祖永乐十二年甲午至十六年戊戌
卷十七 成祖永乐十七年己亥至二十二年甲辰八月
卷十八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八月至仁宗洪熙元年乙巳五月
卷十九 仁宗洪熙元年乙巳六月至宣宗宣德元年丙午
卷二十 宣宗宣德二年丁未至三年戊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