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要结合相关史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8:52:59
综合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要结合相关史实
综合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要结合相关史实
综合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要结合相关史实
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是一次成功的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另外还统一了货币.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这些改革遭到两方面的反对:一方面是失意的武士,他们纠集对农业政策不满的农民多次兴行叛乱;另一方面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民权论者,他们要求实行立宪,召开议会,万事决于公论.明治政府在各方面的压力下,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为了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大量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经过明治维新而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了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1895、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帝国清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但其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些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总之:
1、日本人文化崇尚团结,本性争强好胜,注重学习,民族性具有相当活力.鸦片在中国盛行,但在日本并不盛行,很能看出中日两国民族的精神面貌的不同.改革前景自然也就能够看出几分.
2、日本自古以来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并不稳固.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自皇帝以下各级官员臣民一体遵守的局面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并没有出现.老实说,日本人锁国不过就是上层人物“锁国”,下层各级人士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打破封锁,开眼看世界.这和中国的锁国大大不同.
3、既然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在日本没有什么太大根基,推翻幕府自然比推翻清朝容易许多,破坏性也小很多.日本天皇和将军两套元首模式可以方便除旧布新,一个不行再换一个.中国皇帝独揽大权,皇权意识,官僚机构根深蒂固,一体同根,尾大不掉.改变帝国自然伤筋动骨,改革和革命很困难.
4、天皇不掌权的“虚君”历史也有助于日本确立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立宪”,但至少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中国自古皇帝独尊,明清更是皇帝独裁的登峰造极时期,所以任何分权或者民主改革均难以执行.即便推翻了帝国,继任的“总统”,“主席”,“总书记”一类的,和皇帝的权力也差不多,甚至犹有过之!
5、日本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为顺畅,日本商人地位卑下,但因为社会结构的关系,其自由度和社会影响也远比中国商人大,因此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在日本也颇受欢迎.中国资本主义长期受到压制,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农村贫困生产力低下,购买力也低下,资本主义水土不服也是自然的.
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有观点认为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大多将目光投注在像是印度、中国这样既有广阔市场又有丰富原料的国家,对日本的殖民侵略相对而言没有那么严重,也让日本能够把握住难得的机会而走上强盛之路。但若深入检视改革历程即可发现: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
全部展开
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有观点认为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大多将目光投注在像是印度、中国这样既有广阔市场又有丰富原料的国家,对日本的殖民侵略相对而言没有那么严重,也让日本能够把握住难得的机会而走上强盛之路。但若深入检视改革历程即可发现: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则是全盘西化,并且相当程度地注重典章制度与思想、观念方面的改革。
就社会经济层面而言,19世纪时的日本已有一些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当时的中国则仍旧欠缺。例如:日本幕府时代已有专责封地管理的“藏元”,称为“两替屋”的银行业,以及其他各种现代商业元素。明治维新只不过是把各种商业元素予以结合,成为强大的力量影响全国。中国在现代商业元素方面则几乎付之阙如,社会上的商业行为仍以农业为其根本,欠缺银行业、保险业、会计业、法律业等现代商业体系的必要机制。要在中国推行类似明治维新的改革,容易被传统社会排斥。
此外,大和民族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力促团结,结合成一股影响力远胜于传统守旧派的强大势力,也确立排除改革障碍的决心;加上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进行各方面学习(相对于洋务运动)的彻底性,并改变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最终使日本得以快速崛起。中国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所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开始稍有动作,但改革共识的凝聚力显然不足,最终仍逃不过传统守旧派的扼杀而以失败告终。
收起
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有观点认为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大多将目光投注在像是印度、中国这样既有广阔市场又有丰富原料的国家,对日本的殖民侵略相对而言没有那么严重,也让日本能够把握住难得的机会而走上强盛之路;但更可信的说法是: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
全部展开
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有观点认为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大多将目光投注在像是印度、中国这样既有广阔市场又有丰富原料的国家,对日本的殖民侵略相对而言没有那么严重,也让日本能够把握住难得的机会而走上强盛之路;但更可信的说法是: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日本则是全盘西化。
此外,大和民族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力促团结,结合成一股影响力远胜於传统守旧派的强大势力,也确立排除改革障碍的决心;加上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进行各方面学习的(相对于洋务运动的)彻底性,并改变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最终使日本得以快速崛起。中国於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所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对於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开始稍有动作,但改革共识的凝聚力显然不足,最终仍逃不过传统守旧派的扼杀而以失败告终。
收起
日本人惯有的全盘对外学习性,废除身份等级制度,大力帮助私营企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赶上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侵略中国掠夺大量资源,在中国输出资本。望采纳
1 外部环境有利 西方列强把主要的侵略经历都放在中国
2 内部条件成熟 日本的改革派掌握着实权可以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日本国内的封建自然经济教薄弱
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1、日本奴隶社会较长,封建社会较短,封建势力不强大,改革阻力小
2、国内的有识之士在国门被打破后,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日本有个救亡图存的国内氛围。
3、日本本来也被美国侵略了,但是当时西方列强忙于侵略中国,给日本维新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
4、甲午中日战争获胜,得到巨额赔款。...
全部展开
1、日本奴隶社会较长,封建社会较短,封建势力不强大,改革阻力小
2、国内的有识之士在国门被打破后,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日本有个救亡图存的国内氛围。
3、日本本来也被美国侵略了,但是当时西方列强忙于侵略中国,给日本维新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
4、甲午中日战争获胜,得到巨额赔款。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