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求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08:01:40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求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求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求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战争爆发之初,中方只视英军为蛮夷,认为不具威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求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
求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求鸦片战争的经过与意义,
战争爆发之初,中方只视英军为蛮夷,认为不具威胁.1840年6月,英军统帅兼全权代表懿律领兵到达广州海面,并根据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指示,在封锁珠江口之后,北上进攻浙江舟山,并攻陷战略要地定海县城.(中国方面称英军之所以北犯浙江,是因为遭早已当地准备作战的林则徐击退,之后转而攻击厦门,亦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败.但英国方面的指令从一开始已是进攻定海.)8月,英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帝,眼见英舰迫近,开始动摇.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国书,令琦善转告英人,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以此求得英舰撤至广州,并派琦善南下广州谈判.10月,琦善署理两广总督.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12月,琦善通过私人翻译鲍鹏与义律谈判,拖延时间.义律失去耐心,决定战后再商.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军死伤700余人,师船、拖船沉毁11艘.琦善被迫让步,1月25日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条约第一款就是将香港岛割与英国.第二天,英国军队就占领了香港岛.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他虽上书道光帝,力言必须禁烟和重视海防,使被道光帝斥为一片胡言.不过穿鼻草约由始至终并未经中国皇帝批准,而琦善也没有盖用关防印,因此该条约不具法律效力. 第二阶段 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但义律先下手为强,于1841年2月23日进攻虎门炮台,虽然部队英勇抵抗,但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5月21日,奕山令水陆军1700余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动,挈火箭、喷筒,夜袭英船,掷火焚烧.次日早晨英军2400人反攻.清军溃退.四天之内,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奕山竖起白旗求和,签订《广州和约》,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英军收钱后也撤出广州.期间广州民间反英气氛炽热,发生了三元里抗英事件.而奕山为了不被皇帝惩罚,便虚报战功,甚至将该战役的惨败说成大胜. 第三阶段 英国政府认为穿鼻草约所获权益太少,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来华为全权代表,扩大侵略.1841年8月27日,英军再次北上,攻陷鼓浪屿、厦门、定海、镇海(今宁波)及乍浦(浙江平湖).其中定海是第二次被攻破,总兵葛云飞及四千将士战死,英军也损失惨重.英军后来又攻打长江的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坚守西炮台,两江总督牛鉴欲求和,下令撤退被拒.牛鉴逃走,东炮台被攻陷,陈化成与部下死守西炮台,孤军作战,直至战死.吴淞的失利,使英军军舰开入长江.镇江驻防副都统海龄自闻乍浦、吴淞不守,认为汉人通敌,纵兵杀害汉人.7月21日,英军6600余人击败镇江城外绿营守军,越城而入,与1500蒙古八旗兵巷战,英军死37人伤129人,旗兵死约600人,海龄自杀.全城惨遭焚掠,废墟一片.镇江对岸的扬州绅商,惶恐万状,向英军交纳五十万两赎城费,免收军事占领.8月4日,英军直逼南京,清廷处于不利位置. [编辑本段]8.战争结果 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军费,分24年付清).(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6)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制裁.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编辑本段]9.民众抗英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大人民,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了清军作战,并自发地坚持反侵略斗争.侵略军所到之处,无不遭到当地人民的抗击.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自动组织起来,袭击英军,迫使侵略军退守鼓浪屿.英军入侵浙江,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英军.侵略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英国舰队前进. 1841年5月29日,盘踞在广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军,闯入三元里骚扰抢劫.当地群众奋起抗击,打死英军数名.随后,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庙集合,以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同时,还联络了附近的数千农民和手工业者,手持大刀、长矛,冒雨迎敌.将英军困在牛栏岗,展开肉搏战,数名英军死亡,20多人受伤.第二天清晨,2万多民众高举三星旗,把四方炮台围得水泄不通.英军总司令传话给当地长官余葆纯,如果不解除义勇包围,主力英军将攻打并尽屠广州城.余葆纯清楚双方实力,也知道英军的枪炮不会永远受潮,于是劝退义勇,避免广州被屠,从此担上卖国贼的恶名.三元里抗英后,广东人民又以“社学”的形式,组织武装力量,开展反侵略斗争. [编辑本段]10. 评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随着鸦片的输入,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越来越依赖这种毒品来消磨荒淫无度的寄生生活.他们既接受内外烟贩的收买,又依赖这种毒品的走私,从中取得利益.有些走私船,公然插着两广总督或粤海关监督的旗号,威风十足地从伶仃洋驶进广州.清廷的贵族大臣,则从广东和沿海官吏那里,获得丰厚的贿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为这种“通商”关系里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烟与反禁烟、战与和的问题上,他们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战守无策,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当战争受挫时,他们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当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于维系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时,他们就屈辱投降. 政治上的反动和腐朽,带来了军事上的无能和腐败辽阔绵长的中国海岸线,长期疏于战备,有边无防.以八旗、绿营为主力的清军,长时期养尊处优,懒于训练,军心涣散,纪律松弛;将帅素质低下,军事思想保守落后,不会组织、指挥打仗.鸦片战争爆发后,许多将领不谙敌情,株守建筑落后的营垒要塞,一线防御,不顾纵深侧后;许多地区的守军,远远看见敌军即开炮轰击,未等敌军靠近,便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甚至举起白旗投降.宁波、余姚、慈溪、奉化、上海等地,竟不战自弃.而以林则徐、邓廷桢为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虽有决心,有成果,但他们最终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诗人陆嵩语).任用投降主义分子耆英、伊里布等去抵抗侵略者,无疑是缘木求鱼. 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 在民族自卫战争中,清朝反动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本来是敌寡我众的形势,但在实际战场上却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甚至当中国人民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者时,他们却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责他们“潜相煽惑”、“为害甚大”,横加反对、破坏、镇压,直至堕落到去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爱国人民的抗侵斗争.这样的反动、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编辑本段]11.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清廷对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反应并不激烈,反而对中英两国文件采用平等体制感到不安.但是经济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同时也对外国开放了中国市场. 五口通商后,清朝海关及税率被英国控制,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进口货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税率,外国商品大量倾销中国,无法保障中国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鸦片继续销售,白银外流,银价上涨,银贵钱贱的情况更加严重.英国输入中国的货品大增,1837年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价值为90多万英镑,到1845年已到达239万4千英镑.随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刺激了国内一批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的欲望. 新开的五个条约口岸中,长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资丝绸和茶叶的产地,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区,同时是国内南北海运的中间站,原在广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佣的买办蜂拥而至,开设洋行.英美法三国相继沿黄浦江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后来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为纪念《南京条约》开放上海而被命名为南京路.中国市场大门的打开,使得商品贸易首先在沿海地区展开,工商业日益充满活力,大批新兴城市兴起,打下了沿海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基础. 伴随着经济上的深入,国外的先进文化也同时传入中国:自然科学冲洗着国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国外的生活方式开始融入上层社会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国国内悄然传播,为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始打下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