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早期发家史请讲讲万历末年(万历40~48年)到天启年间郑芝龙是如何发家的?是靠颜思齐?李旦?还是什么?传说他和颜思齐是"玻璃",真的假的?到天启末年时,郑芝龙势力如何?船几艘?炮几门?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0 01:17:33
郑芝龙早期发家史请讲讲万历末年(万历40~48年)到天启年间郑芝龙是如何发家的?是靠颜思齐?李旦?还是什么?传说他和颜思齐是"玻璃",真的假的?到天启末年时,郑芝龙势力如何?船几艘?炮几门?人郑芝龙早

郑芝龙早期发家史请讲讲万历末年(万历40~48年)到天启年间郑芝龙是如何发家的?是靠颜思齐?李旦?还是什么?传说他和颜思齐是"玻璃",真的假的?到天启末年时,郑芝龙势力如何?船几艘?炮几门?人
郑芝龙早期发家史
请讲讲万历末年(万历40~48年)到天启年间郑芝龙是如何发家的?
是靠颜思齐?李旦?还是什么?
传说他和颜思齐是"玻璃",真的假的?
到天启末年时,郑芝龙势力如何?船几艘?炮几门?人几多?内部团结否?
大恩大德~感激涕凌~
我问的是---万历末年(万历40~48年)到天启年间!楼下说的后期崇祯年间了.
楼下的楼下说的也还不够详细啊~他和李旦的关系也没说~我就将就着用吧~

郑芝龙早期发家史请讲讲万历末年(万历40~48年)到天启年间郑芝龙是如何发家的?是靠颜思齐?李旦?还是什么?传说他和颜思齐是"玻璃",真的假的?到天启末年时,郑芝龙势力如何?船几艘?炮几门?人
一、发迹海外
其先世居固始县(今河南省潢州县),“我郑自唐·光启间入闽,或于三山(福州),于莆(莆田)、漳(漳州),于潮(潮州),是不一处.独吾五郎公隐石兴,二三懿亲,若许若伍者,茑萝相附,意味投合,遂于(泉州南安县)杨子山下石井家焉.”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郑芝龙出生在南安石井一个小官吏家庭,原名一官,字飞黄,后改芝龙.荷兰文献案闽南音,拼写作Iquan,或连教名称作尼古拉·一官(Nicholas Iquan).
石井为闽南渔村,郑一官“少落魄”,从小习海事.《台湾外记》说他“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跅弛放纵,渐流荡逸,失父爱.
郑一官十七岁时,因家庭生计艰难,偕其弟芝虎、芝豹赴当时中外贸易中心地点之一的广东香山澳(澳门)依舅父黄程.黄程是个海商,在澳门从事海外贸易.他留下郑一官在身边做帮手,协助商务.郑一官在商业竞争和利益角逐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学会经商贸易,到过马尼拉,并学会了卢西塔语和葡萄牙文.在与葡萄牙人打交道中,受其影响,接受天主教洗礼,取教名贾斯帕,另名尼古拉,外国人称他尼古拉·一官.
黄程营商置舶,兴贩东洋,见郑一官能干,明·天启三年(1623年)谴其附日本平户华侨李旦(泉州人)之舶,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货物,从香山澳放洋,远赴日本,侨居长崎.人地生疏,始以“卖履”为业,或兼“为人缝纫以糊其口”.后转经商,为其舅黄程贩卖白糖、奇楠、麝香等物.郑一官从事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后寄身李旦门下,帮助李旦做生意,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海商李旦的部下,并“以父事之”.李旦资本雄厚,拥有一支船队,专门从事海外贸易,是当地华侨的首领.李旦觉得一官能干可靠,“抚为义子”,交给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做生意,获大利.不数年,郑一官成为巨贾,常往来中国、日本间,居日华侨,咸推重之.
郑一官还热心学习剑术,认识了“为邑主锻刀剑”起家的“泉州冶工翁姓者.” 郑一官以领袖华侨之资格,晋谒日本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於骏府(今之静岗)献药品,家康亲问以中国事,大喜,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郑一官受幕府召见,日本人视为光荣显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贵常从交游,称为“老一官”.
平户岛为当时日本对外贸易中心,各国商船云集.由于郑一官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为日本政府所重视,初召后“屡访藩士家”.后迁肥前国平户,受到松浦侯优遇,松浦侯为在长崎附近平户的河内浦千里滨(即今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赐宅地建新居,并介绍平户侯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缔婚.
田川昱皇即翁昱皇,是中国迁平户的侨民(一说是泉州驻日本的海商),在日本为田川氏.田川松日本人,系翁昱皇养女,故又称翁氏.田川氏,年方十七,性端淑.成婚翌年,以明·天启四年(1624年),岁在甲子古历七月十四日辰时,田川氏出游千里滨,拾文贝,俄将分娩,未及回家,乃依滨内巨石以诞,是为长子郑成功(幼名福松).此石呼为儿诞石,至今仍立“郑成功儿诞石”纪念碑.1629年生次子七左卫门.
二、亦商亦盗
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已是西方海洋经济世界的“超级大国”,他们的军事和商业复合体“东印度公司”到处拦截葡萄牙、西班牙商船,攻占伊比利亚人的海外要塞、商馆,在日本平户建立商馆,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大本营.1622年荷兰人占领澎湖,李旦居中斡旋,说服荷兰人退出,转移台湾.
郑一官个性不能安份守己.明·天启四年(1624年)1月底,郑一官离开田川氏和还没有出生的儿子,被李旦派到澎湖,担任荷兰人的通事(翻译).但荷兰人这时正与明军进行军事对峙,双方没有交往,中国商人也不可能与荷兰人交易,故郑一官的通事派不上用场.荷兰占领澎湖舰队司令雷约兹在1624年2月20日发给东印度公司总督德卡本特的信说:“等候好多时的帆船于1月21日由日本出航,月底到达此地.…我们接纳了来自日本的一名通事,虽然给予优厚待遇,但目前对我们没有什么用处.”
不过,荷兰人 为了垄断对日贸易,指使一些中国船只在中国沿海掠夺,郑一官也是和荷兰人合作的海贼之一,为荷兰人执行在台湾海峡上截击前去马尼拉的中国帆船的海盗任务.后来担任荷兰第二任台湾长官的德韦特,这时正在澎湖服务,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经过雷约兹司令的批准,我们每天都期望能够在这里集中二、三十艘中国帆船,通事一官被派往北方去截击于俘获一些船只”.
同年夏秋之交,荷兰人在明军的压力下撤出澎湖,转移到台湾大员(今台南安平),在台湾建筑“热兰遮”和“赤嵌城”两个要塞,侵占了台湾南部地区.同年荷兰、西班牙两个殖民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台湾的统治权,发生战争,荷兰得胜,独占了整个台湾 ,这是历史上台湾第一次为外国人占领.
在随荷兰人在大员(今台南安平)立定足跟以后不久,郑一官就奉荷兰人之命率领几艘中国帆船袭击前去马尼拉与西班牙人通商的中国船只,直到第二年(1625年)的3月20日才回到大员.
明·天启五年(1625年)四、五月间,也许是在荷兰人手下没有太多的发展,或因奉义父李旦之命,郑一官离开荷兰人,开始亦商亦盗的海上生涯.1625年4月底,他已经带着手下活跃在台湾海峡了.一名荷兰船长曾经给第一任台湾长官宋克写信说:“(4月)27日,星期天,…突然首领一官,作为代表,后面跟着手执刀剑的铳手七、八名,向我们寒暄.”
两个月后,身为日本长崎、平户侨领的李旦向宋克长官请领了出航许可证,在7月3日从大员启程回到平户,但一个多月后的8月12日,就在平户去世了.李旦死后,他在台湾的产业和事业都归郑一官所有,为郑一官合并当时台湾既有的其他汉人武装势力(主要在今云林北港地区),及从大陆招收新的势力到台,创造了条件.
三、称雄台湾
颜思齐(1589~1625年),字振泉,漳州海澄县人.生性豪爽,仗义疏财,身材魁梧,精熟武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颜思齐遭官家欺辱,怒杀其仆,逃亡日本,以裁缝为业,兼营中日间海上贸易,数年后渐富.其间,颜思齐与经常到长崎贸易的晋江船主杨天生结下深交,结识了一批流寓日本从事海外冒险的闽南人.由于他广结豪杰,遐迩闻名,日本平户当局任命他为甲螺(头目).
明·天启四年(1624年),颜思齐等因不满日本德州幕府的统治,密谋起事造反,参与日本人民的反抗斗争.农历六月十五日,颜思齐与杨天生、陈衷纪(海澄人)、郑一官等二十八人拜盟为兄弟,众推颜思齐为盟主.不幸事泄,幕府遣兵搜捕,颜思齐率众仓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驶至九洲西海岸的外岛洲仔尾,陈衷纪建言:“吾闻琉球(台湾旧称)为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饶可霸,今当先取其地,然后侵略四方,则扶余之业可成也.”
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颜思齐率船队抵台湾,在笨港(今北港)靠岸,乃率众伐木辟土,构筑寮寨.与此同时,派杨天生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计三千余众.颜思齐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拓垦活动.同时组织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以解决移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要.
明·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颜思齐和部众到诸罗山捕猎,豪饮暴食,不幸染伤寒病.数日后竞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七岁,葬于今嘉义县水上乡与中埔乡交界处的尖山山巅.颜思齐临终,召众人告之:“不佞与公等共事二载,本期创建功业,扬中国声名.今壮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继起.”颜思齐故后, 十二月,众推郑一官为盟主,继统其业,树旗招兵,下设参谋、总监军、督运监守、左右谋士等,代统一寨众目,建立了初具规模的郑氏地方统治政权.
郑一官自立门户后,从福建招徕了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部将.他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 并从此改名为“芝龙”,而不再称“一官”.郑芝龙继续拓垦大业,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凡我内地之虚实,了然于胸.加以岁月招徕,金钱所诱饵,聚艇数百,聚徒数万……礼贤而上(尚)士,劫富而施贫,来者不拒,而去者不追.”(江日升:《台湾外纪·卷一》)
明·天启六至七年(1626~1627年),闽南发生严重旱灾,遍野赤土,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尽.阴历二月,郑芝龙利用此机会,自率船队袭击福建漳浦,劫掠金门、中左所(今厦门)和广东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师福建,再犯厦门,袭铜山(东山),陷旧镇,击败金门游击卢毓英、福建总兵官俞咨皋的进剿,纵横东南海上,声势所向披靡,官兵疲於奔命,莫可奈何.奔袭中,郑芝龙等还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沿海饥民及无业者竞往投靠.这一仗郑芝龙打败官兵和许心素,使厦门从此成为郑氏的地盘,势力日益强盛,官兵不能敌,也代表着泉州帮势力的兴起.

在台湾的开发历程上,17世纪20年代是一个值得特别强调的转折点。从这个时候开始,台湾地区的开发才转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而为台湾的开发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开拓者是当时的“海盗”颜思齐、郑芝龙。
颜思齐和郑芝龙在我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历史记录上,虽然一向被视为“海盗”出身的人物,但是,连那些对台湾早期的移民事业最缺乏同情的人,也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颜、郑集团在台湾的活动,对于台湾的开荒工...

全部展开

在台湾的开发历程上,17世纪20年代是一个值得特别强调的转折点。从这个时候开始,台湾地区的开发才转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而为台湾的开发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开拓者是当时的“海盗”颜思齐、郑芝龙。
颜思齐和郑芝龙在我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历史记录上,虽然一向被视为“海盗”出身的人物,但是,连那些对台湾早期的移民事业最缺乏同情的人,也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颜、郑集团在台湾的活动,对于台湾的开荒工作,曾经起过头等重要的推动作用。
颜思齐,字振泉,福建海澄人。身体雄健,武艺精熟。因为遭受宦家巨室的欺凌,愤杀其仆,逃亡于海上,就此与海寇相结。约在万历晚年(1610),辗转到日本,初以裁缝为生,同时在中日之间从事货物贩运。若干年后渐渐富裕起来,因喜仗义疏财,为大家所倚重。颜思齐胸怀大志,不甘于这样生活,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他广交朋友,郑芝龙、杨天生即是其中之一。
郑芝龙,字飞黄,小名一官,福建泉州南安人,他身材魁梧奇伟,胆智材略超人。其父郑绍祖任职于泉州太守府,其母为澳门商人之女。郑芝龙自幼不喜读书,却喜欢舞枪弄刀,所以不为其父喜爱,被迫离家,东渡日本。万历四十年(1612),18岁的郑芝龙到达日本,当时日本正是德川家康幕府时期,他前去拜谒家康,并赠以药物。后居住在肥前平户,从事贸易。 1618年娶日本女子为妻,几年后,这位田川氏为他生了一子,起名郑森,这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
颜思齐与郑芝龙既有同乡之谊,彼此又均为豪杰之士,意气相投。颜思齐好结交朋友,他还结交了当时往来日本做贸易的船主杨天生等人,相处甚笃。在一次饮酒微酣时,颜思齐叹气道:“人生如朝露耳,若不能扬眉吐气,虚度岁月,羞作肮脏丈夫!”于是大家商量要干一番大事。这时颜思齐俨然已是流亡日本的闽人领袖,大家都愿归附,所以当时的28人拜盟兄弟,推颜为盟主。盟兄弟中郑芝龙最小,但颜思齐看他“才略过人”,对他特别器重。他们密谋于天启四年(1624)八月十五日起事,推翻德川幕府,但事机泄漏,被幕府发现,幸好郑芝龙的岳父及时通知,他们不得已只好率众分乘13艘船逃离日本,经商议决定到台湾落足并建立基地。船行了几天几夜,到达台湾,他们在北港上岸,定居下来,开始了对台湾的早期开发。
颜思齐等一行到达台湾后,在诸罗山一带建筑山寨,安抚原住民,并分派部下耕种渔猎。漳州、泉州的“无业之民”3000余人也陆续闻风而来。这时郑芝龙的父辛已去世,他的几个兄弟和堂兄弟也从家乡赶来,势力逐渐扩大。颜思齐将部下分为十寨,郑芝龙为其中寨主之一。由于来台人数日益增多,他们不久就组成了一支强大的海上队伍。过去来台湾的,以商贩为多,此后则留居者增多,所以后人的记载上说,台湾之有中国居民自颜郑始。他们除组织耕猎,还率众到海上劫掠或贸易。但他们对原住民却多给以安抚。一年之后,即天启五年(1625),颜思齐在打猎时染上伤寒病,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召集郑芝龙等人告诉他们说:“不佞与公等共事二载,本期建立功业,扬中国声名。今壮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继起。”颜思齐死后葬在台湾诸罗(今嘉义市)三界埔山。
颜思齐死后,郑芝龙代替他成为首领。他进一步树旗招兵,势力更加强大。天启六年(1626),福建大旱,郑芝龙截劫粮船以救济灾民,饥民多来相投,兵源益盛,当时他已拥有数百艘船只。由于他禁止焚掠奸淫,勒迫富人助饷,颇得人心。当时有人说他:“礼贤下士,劫富而施贫,来者不拒,而去者不追”,“一人作贼,一家自喜无恙;一姓从贼,一方可保无虞。族属亲故,击楫相访”,“偶或上岸,则附近戚里牵羊载酒,束帛承筐,惟恐后也。真耳目未经之奇文,古今旷见之元凶。”所以他能屡败官军,纵横沿海,并通市琉球朝鲜南海诸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沿海大批的破产农民纷纷加入,他的队伍迅速扩大到3万余人,其中一部分人可能移民台湾本上,成为开发台湾的生力军。
郑芝龙占据台湾,以此为根据地,设立佐谋、督造、主饷、监守、先锋等官职,对当地居民实行管理。同时,“置苏杭两京珍玩,兴贩琉球、朝鲜、真腊、占城诸国,掠潮、惠、肇、福、汀、漳、台、绍之间”,在海峡两岸进行大规模的走私贸易活动。不仅如此,他为了进一步壮大势力,召集部下说:“夫人惰则弱,众合则强。今台湾庶事略备,势可自守,宜为进取之计。”亲自带船十艘向金门、厦门进发。他们所向披靡,明政府无可奈何,于是有招抚之议。在明政府的苛刻条件下,郑芝龙率众扬长而去。此后一两年内,郑芝龙又与明官军多次交手,屡战屡胜。而明政府则屡战屡败,无奈中又想起了“招抚”的法宝。崇祯元年(1628),郑芝龙接受了“招抚”,明政府授他以“海防游击”的官职。而郑芝龙的条件是船只武器和部众仍归他统领,在行动上仍保持很大的独立性。其实,郑芝龙降明有自己的目的,他并不是出于什么建立功名、光宗耀祖的目的,而是为了商业上的利益,为了名正言顺地进行并控制海上贸易。在就招抚期间他既未领过明政府的军饷,也从未听从明朝的调动,只不过是双方相互利用达成默契而已。明政府想利用郑氏集团的力量平定东南沿海的海盗骚扰,而郑芝龙也想借助明政府的力量,消灭刘六、刘七等众多的海上竞争对手,达到垄断海上贸易的目的。这时的明政府早已是政治腐败,军队软弱,毫无作战能力,明王朝东南沿海的海防,只能倚重于这位“威名震于南海”的“海盗”了。而郑芝龙降明后,也屡屡战败闽粤海盗,击败荷兰人的入侵,由此明政府升任他为都督。郑芝龙俨然成为“海上之王”,航行在海上的船只,只有悬挂了郑氏的令旗,方能航行。
郑芝龙经略台湾可以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尤其是他奖励移民垦殖,意义最为重大。中国一向是一个多灾荒的国家,在郑芝龙受抚之前,1626年他已招来不少闽南饥民渡台开垦。受抚之后,1630年福建旱灾更为严重,“谷价腾涌,斗米百钱,饥殍载道,死亡横野”,出现了大批的无业游民,社会动荡不安。郑芝龙向福建巡抚熊文灿建议,据募饥民到台湾去垦荒,每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载他们到台湾进行垦殖。熊文灿听从了郑芝龙的建议,于是郑芝龙就组织了几万福建灾民到了台湾。从此以后,大陆人民移民台湾开垦荒地的就更多了。这次大批灾民移民台湾的举动,有极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有计划、大规模的向台湾移民,以前则均为私人的活动。对于大陆汉人在台湾的基础的奠定,裨益自必不小。其次是中国政府仍认定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虽然荷兰人已侵入多年,但台湾仍属于中国。因为尽管荷兰人当时在台湾,但台湾真正的占领者是郑芝龙。郑芝龙没有驱逐荷兰人的原因是希望能从商业上得到互惠。当时郑芝龙拥有船舰1000余只,势力极其强大,荷兰人与他几次交锋都以失败而告终。
郑芝龙归抚之后,台湾理所应当地归并入明政府管辖,这才有这次大规模的移民之举。以后郑芝龙授官,衣锦荣归,生活趋于豪华,对于台湾似渐不重视。加之清兵入关,国事大变,1646年,郑芝龙不听其子郑成功的苦苦相劝,执意降清,致使父子关系破灭,郑芝龙随之北上京城。不仅他个人从此和台湾的关系断绝,明政府无力顾及台湾,清廷一时不了解台湾的地位,台湾方真正为荷兰人全部占据。而郑芝龙于1661年被清廷斩杀。
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不仅是大规模有组织地移民台湾的第一人,而且也是把大陆封建经济和生产关系推行到台湾的第一人,所以说郑芝龙对台湾的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郑芝龙运送大批灾民赴台垦荒这一大事发生之后,大陆人民前往台湾开荒的,便络绎不绝,为台湾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