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八阵图是怎么排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4:21:45
诸葛亮的八阵图是怎么排的?
诸葛亮的八阵图是怎么排的?
诸葛亮的八阵图是怎么排的?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见《三国演义》)
【记载】
据《三国志_蜀志_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迹绘成图形,见《武备志》.据记载,八阵图遗迹有三处:《水经_沔水注》及《汉中府志》说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诸葛亮墓东;《寰宇记》说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南江边,《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的牟弥镇.
最近,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员将帅.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此图的发现,把我国八阵兵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
《周易》·诸葛亮·“八阵图”
【《周易》的精髓】
诸葛亮崇尚法家和黄老思想,同时精通易学.陈立夫先生曾为1994年举行的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讨论会题词 “明易先知”,就明确指出了诸葛亮的“先知先觉”与其精通《周易》密切相关.
《周易》的精髓是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把不同质、不同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探讨其运行的规律.诸葛亮治国、用兵时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综合考察.他在《将苑·智用》中写道:“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强调一个优秀的将领应“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 (《将苑·将器》).“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星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将苑·兵势》)这真是将《周易》天、地、人综合一体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卦象占筮】
从传世的诸葛亮的有关著作来看,其中不但涉及《易》理,也透露出诸葛亮对卦象占筮的精通.如《阴符经注》云:“天垂象,圣人则之,推甲之,画八卦,考著龟,稽律历,则鬼神之情,阴阳之理,昭著平象,无不尽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转而用之,神出鬼入,万明一矣.”所谓“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就是指《周易》的占筮方法.
【相关记载】
今人感到颇为神秘的“八阵图”是不是子虚乌有呢?诸葛亮是否真的创有“八卦阵”呢?
《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作为古代战争中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图,诸葛亮的原“图”今虽不见,然有传说为诸葛亮练兵遗址的所谓“八阵图垒”.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云,这种“图垒”皆垒细石为之.共有三处:一在陕西沔县;一在重庆奉节;一在四川新繁,尤以在奉节者最为著名.奉节原为古鱼复县,治所在今奉节东白帝城,三国时刘备改名永安,唐改称奉节.
诸葛亮“八阵图垒”据传就在永安宫南江滩上.根据唐代李鉴《太白阴经》、李靖《问对》等记载,以及当代学者的推演(见《孙子学刊》1994年第9期封底),现将诸葛亮的“八阵图”示意如下:
【八阵图的命名和组成】
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蛇)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
【八阵图的特点】
八阵图的特点,正如李靖《问对》所指出的,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内圆外方”;而其构想,则与《周易》是分不开的.八阵的排列,实际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图”(即“后天八卦图”).八阵中的每一阵都由六小阵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阵加中军的总共六十四个小阵,与《周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于八阵图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孙子注》所说的“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穷,循环无穷”,则更是《易》理在布阵中的具体应用.(林花甲2005年2月)
“八阵图村落”就坐落在金坛儒林镇东南的大鲁墅和小鲁墅村,因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八阵图村落”早已面目全非.上图为“八阵图村落”的分布图.
【内容记载】
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谨慎堂《诸葛氏宗谱》就载有“八阵功高妙用藏与名成八阵图”的诗词赞歌.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云垂阵赞:云附於地,始则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出,云能晦异,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龙飞阵赞: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阵形赫然,名象为龙.
虎翼阵赞: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鸟翔阵赞:鸷鸟将搏,必先翱翔,势临霄汉,飞禽伏藏.审之而下,必有中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蛇蟠阵赞: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绕,性能屈伸.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困.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元武蛇(阵),虚其中大将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
【相关诗词】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解释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八阵碛
苏轼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従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
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孙子兵法】
八阵(1)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2),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3),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诲锋有后(4),皆待令而动.斗一,守二(5).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6)乱,先其选卒以乘之(7).敌强以治(8),先其下卒(9)以诱之.车骑与(10)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11)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12)则多其弩.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13).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古人讲布阵之法多称“八阵”.“八阵”不是指八种不同的阵.
(2) 万乘国,指可以出兵车万乘的大国.
(3) 诤(zheng证),借为静.意谓没有取胜的把握就按兵不动.
(4) 诲,疑借为每.锋,先锋部队.后,后续部队.
(5) 意谓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与敌交战,以三分之二的兵力等待时机.
(6) 以,犹言“而”.下文“敌强以治”同.
(7) 乘,凌犯.意谓先以精兵攻击敌人.
(8) 治,严整.意谓敌人战斗力强,阵容严整.
(9) 下卒,战斗力弱的士卒.
(10) 与,参与.
(11) 易,地形平坦.
(12) 厄(e饿),指两边高峻的狭窄的地形.
(13) 生、死,指生地、死地.
八阵是早在诸葛亮之前已有的阵法。孙子有八阵,其阵图著录在《汉书·艺文志》中。而郑玄的《周礼注》中,孙子八阵有“苹车之阵”,是利用“对敌自隐蔽之车”,构成的防御方式。孙子之后,孙膑在他的《孙膑兵法》中也写下了《八阵篇》。东汉时,作战或作战训练中普遍使用了八阵。车骑将军窦宪“勒以八阵”,大破北匈奴单于。到了东汉末年战乱之时,八阵更为流行,成为“士民素习”的项目,也是诸葛亮熟悉的阵法。
由于蜀...
全部展开
八阵是早在诸葛亮之前已有的阵法。孙子有八阵,其阵图著录在《汉书·艺文志》中。而郑玄的《周礼注》中,孙子八阵有“苹车之阵”,是利用“对敌自隐蔽之车”,构成的防御方式。孙子之后,孙膑在他的《孙膑兵法》中也写下了《八阵篇》。东汉时,作战或作战训练中普遍使用了八阵。车骑将军窦宪“勒以八阵”,大破北匈奴单于。到了东汉末年战乱之时,八阵更为流行,成为“士民素习”的项目,也是诸葛亮熟悉的阵法。
由于蜀军的作战对象是魏国的步、骑兵,而作战地形是陇右山地,诸葛亮从蜀军的实际出发,改革原有的八阵,发挥蜀军步、弩兵的特长,更加适合山地作战。诸葛亮以擅长的巧妙思维“推演兵法,作八阵图”。他的八阵图,是基于古代八阵的创新阵图。
葛亮自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当时人也对诸葛亮的八阵图评价很高。就连司马懿也叹道:“天下奇才也。”晋代李兴说:“推子八阵,不在孙、吴”。
诸葛亮八阵法在唐代失传,但是诸葛亮曾经垒石作八阵图,留下三处八阵图的事物遗迹:一是在鱼腹江边沙石滩上。北魏郦道元记载:“江水又东迳诸葛亮图垒南。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八阵图,东跨故垒,皆垒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今夏水漂荡,岁月消损,高处可二三尺,下处磨灭殆尽。”第二处在汉中定军山以东的高平旧垒。《水经注》说:“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钟士季征蜀,枉驾设祠营东,即八阵图也,遗基略在,崩褫难识。第三处在新都弥牟镇(今属成都)。这三处,以第一处保存最好,这八八六十四堆垒石遗迹,包含着八阵图的信息。
现对诸葛亮八阵图的编成、机动、阵战、兵种运用、阵形变化介绍一下。
1、八阵编成及原则。
八阵是集团方阵。从阵式编成看,每个八阵都具有八个方向。每一个方向向,都编有一中阵。全阵八个方向,编有八个中阵,分别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所谓“散而成八,复而为一”,就是分别看为八个中阵,合起来看就是一个大阵。八阵***,是大将及直属的余奇之兵,“中心零者,大将握之”。《唐李问对》中有“数阵有九”的说法,所以八阵***也可视为一个中阵,因此宋朝又把八阵称为九军阵。
每个中阵,平时编为六个小阵,***编为十六个小阵,整个八阵共六十四个小阵。大方阵之后,可能还有游骑二十四小阵,则共编为八十八小阵。有人推测,游骑的编组,是将二小阵编为一组,将三组编为一冲,共四冲十二组。为了防御时迟滞敌人的进攻,在八阵的外围还设置了冲车和鹿角等障碍物。
在编成时,阵内兵力的部署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是包容和对称。八阵的大、中、小之阵间,具有包含容纳的关系。大阵由中阵编成,中阵由小阵编成。从全阵看,“阵间容阵”,“大阵包小阵”。在阵式结构上,则保持两两平衡,形成“隅落钩连,曲折相对”(阵的角落互相牵连呼应,一曲一折,彼此相对)的状态。诸葛亮《军令》所提到的左右阵和甲乙校,是阵式对阵的表现。
第二,是中外和离合。八阵在兵力配置上,区分为中外,即区分为***和外围。其主兵力配置在外围;以少而精的兵力配置在***,形成厚外薄中,外重内轻、外实内虚的兵力部署。“八阵之法,虚中之法也,自伍而至阵法,皆虚其中焉”。在配置阵地时,讲究离合。阵地上,往往有丘阜、沟堑、林木等地形障碍,因此讲究离,对其兵力进行必要的分散配置,以避开障碍;又讲究合,在分散配置以后,能在统一指挥下迅速合成作战。
第三,是奇正。在编成时,把部队区分为正兵(常规作战部队)和奇兵(非常规作战部队)。在区分奇正时,把八个中阵区分“四为正,四为奇”。在部署奇正时,“各以一正而间一奇。”在八个中阵之外,还区分出“余奇”之兵,即***大将直属之兵。
2、八阵的机动方法。
八阵编成后,可根据敌人作战方向的变换,随时调整方向。由于阵式对称,只要前部改为后部,后部改为前部;或左部改为右部,右部改为左部,即可掉头,行动十分灵活。但是由于阵形庞大复杂,为了保持整齐,前进时不许速奔,后退时不许猛跑,机动速度受到较大的限制。这就是《唐李问对》中八阵口诀所诉“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度,退无遽走”。
3、八阵的战斗方法。
八阵具有全方位作战的功能,有四正可充当四头(侧翼),有四奇、四冲可充当八尾(增援部队),任何方向受到攻击,该方向不必作出根本变更,即可完成主要作战方向的部署,形成阵首、侧翼和殿后的兵力配置。一处受到攻击,相邻左右中阵可自动作为两翼,前来夹击来犯之敌。这就是《续武经总要》所讲的“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
4、兵种运用。
阵内最活跃、机动性最强的是骑兵,“首尾相救,变用不穷,皆出于冲骑”。其运用方法是:赋予其侧击、佯击、伏击、断敌粮道、阻击、夜袭、尾击和行军、宿营、布阵时的警戒等广泛任务。平时,横列成两排,置于大方阵之后,如《武备志》所讲“行则居前,止则居后,战则进退无常位”。
阵内的弩兵,在其他兵力的配合保护下,弥补了短于自卫的弱点,发挥了长于远射的优势。运用弩兵的方法,是强调协同。诸葛亮在《军令》中规定,当来犯的敌人在鹿角前受阻之时,阵内弩兵立姿发射,矛戟兵蹲姿前进作战,互相协同,矛戟兵不得战立和停止,否则影响射界,妨碍用弩。
车兵通过用车设置障碍,迟滞和割裂敌军的冲击和机动,对阵内步、弩、骑兵提供掩蔽和保护,增强防御的稳定性。其运用是:在山地遭遇战中,如果敌军骑兵左、右翼前来夹击,我军步兵从行进间转入仓促防御,又不便于登上山岭时,则用车布于阵外,阻敌冲击;在地形狭窄、难于展开时,则把布于阵外的车排成锯齿形状,以防御敌冲击。
5、阵形变化。
为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敌情,八阵须视情将阵形调整为方、圆、曲、直、锐等形状,又要根据作战不同阶段的需要,调整其阵中兵力配置,组成不同的阵势。例如,行军时组成发兵结阵的阵势,备战时组成敛兵待敌的阵势,防御时组成先锋应敌的阵势,追击时组成战胜追逐、收阵整兵的阵势,等等。
总之,诸葛亮针对魏军的骑兵优势,以最先进的速射武器元戎为支撑,综合发挥步、弩、骑、车协同作战的威力,编成八阵。他的八阵,是四正四奇合成的集团方阵,阵形可离、可合、可变。编成上是包容和对称的,具有以前为后、以后为前、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的快速反应和灵活应变能力。
收起
二楼的大哥啊!
楼主好象是问你八阵图怎么排的吧!
你第一段不就回答了吗?
还排了那么一大堆废话,岂不是画蛇添足乎!
诸葛亮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可敌十万精兵.
根据 八卦阵位
八阵与八卦无关,是后来民间把道家的东西加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