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舟曲泥石流的感人事迹?要很感人的,听了就想哭的那种!如果谁有,我看了之后会加分的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5:12:38
谁有舟曲泥石流的感人事迹?要很感人的,听了就想哭的那种!如果谁有,我看了之后会加分的哦.谁有舟曲泥石流的感人事迹?要很感人的,听了就想哭的那种!如果谁有,我看了之后会加分的哦.谁有舟曲泥石流的感人事迹

谁有舟曲泥石流的感人事迹?要很感人的,听了就想哭的那种!如果谁有,我看了之后会加分的哦.
谁有舟曲泥石流的感人事迹?
要很感人的,听了就想哭的那种!如果谁有,我看了之后会加分的哦.

谁有舟曲泥石流的感人事迹?要很感人的,听了就想哭的那种!如果谁有,我看了之后会加分的哦.
但舟曲百姓和人民子弟兵并未放弃对被埋百姓的搜救.都说“生活就是柴米油盐”,但在残酷无情的自然灾害面前,那些平日里润物细无声的亲情爆发式地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昨日上午7时30分左右,太阳的光芒开始冲破黎明的薄雾,通往舟曲县城城关镇的马路开始热闹了起来.几辆农用车费力地奔跑着,后兜塞满了表情淡然的人和各种农作工具.比农用车更多的,是匆忙赶路的行人. “铁锹大队”进城拯救家人 8月7日晚10时左右发生特大泥石流灾难后,不少幸免于难的当地居民失去了家园,房子尚可居住的人们也忌惮泥石流卷土重来,他们纷纷到县城外的乡镇投亲靠友,以渡过眼下的难关.可是,人口5万的县城目前尚有千余人被列在失踪的名单上.失踪,意味着生死不明,也意味着希望.他们必须行动,自己动手,拯救家人. 行人们几乎人手一把铁锹,他们行色匆匆,走得很快.灾后当地的公共交通已近瘫痪,不少人家的私家小车被冲毁了,他们眼下只得步行,少则走数公里,多则要走十余公里.经过一番长途跋涉,他们终于走到了县城.白龙江水漫沿江马路,他们只得绕走狭窄的小路“回家”. 8日,遇灾地带陆续传来女人们的哭声,号啕大声,感天动地.这,是她们在呼唤泥土下或许还幸存的家人.这,是她们随着时间流逝而无法抑制的悲伤和绝望.一名当地人摇着头告诉记者:“很多房子被夷为平地,就算能找到家的位置,也不一定能挖到人.那场泥石流太恐怖了,很多人顺着峡谷被冲到了其他地方——甚至白龙江里,尸体可能被冲到江的下游了.” 时间就是生命,纵然是正午艳阳高照,人们仍埋头苦挖,不休息,吃喝拉撒全在废墟之上.狭长的小路熙熙攘攘,这是一场拯救行动,紧促的节奏贯穿全天. 三天三夜,老父“永不放弃” 在舟曲县委附近的邮局,五六名男子透过窗户,一刻不停地挖着充斥整个房间的泥土沙石.领头的是个中年人,姓韩,他在苦苦寻找自己28岁的儿子韩修平(音).这家邮局紧邻峡谷,因此深受泥石流的摧残.暴戾的泥石汹涌而下,那一带地基脆弱的居民平房被冲得粉身碎骨,邮局地基打得较深,因此没有倾倒,但泥石破门破窗而入,填埋了整个一楼. 8月7日晚,韩修平和他同在邮局上班的堂兄凑巧值夜班,除兄弟俩之外,还有另外一名年轻同事.灾难发生后,三人的家属心急如焚,火速投入行动.遇灾时三人到底被困在了邮局的哪个方位?家人不得而知.他们只能推测他们当时都老老实实地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从相应的办公室位置开始挖. 前天,“第三人”被挖了出来,当时泥土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已没及他的胸口,但心跳和呼吸尚存;韩氏兄弟仍不知所终.头发斑白的老韩和亲朋好友们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坚忍地继续挖土.仅凭这五六个人的力量,要把充斥整个办公室的泥土一锹一锹地挖掉,需要多大的工作量?更何况兄弟俩的身子未必就真的在那间办公室里. 上接: 舟曲泥石流救灾感人事迹材料范文汇总大全(1) 挖了三天一无所获,老韩仍在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祈祷兄弟俩都能活着. 孝子照顾病父放弃逃生 吕灵大哥今年32岁,为人憨厚,对60岁的父亲老吕尤其孝顺.老吕是个药罐子,罹患糖尿病、高血压.老人家行动需有人搀扶,每天都需打两针胰岛素.昨天上午8时,人民子弟兵出动冲锋艇拯救了他们一家三人. 8月7日晚泥石流爆发时,妻子正在省城兰州出差,吕灵和妈妈在家照顾父亲.他家住在三楼,泥石流呼啸而过,房子没倒,他和母亲都有充足的时间逃生.但母子俩没有这么做,因为老吕腿脚不便,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又不可能把老吕一并带出去. 吕灵平静下心绪,决定留下来陪伴和照顾父亲,8月8日凌晨,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水位已没及他家的二楼,吕灵却不为所动,“稳坐钓鱼台”.他当时心想:“虽然停电了,但冰箱里的东西还在.只要省着吃,冰箱里的水果、馒头够我们一家三口坚持一个星期.”于是,他决定白天就把手机关了,晚上才开一会儿,等待通讯恢复,省着电向外界求救. 在此后的两天里,吕灵像往常那样每天给父亲打两针胰岛素,喂他吃饭喝水,照顾他饮食起居.前天晚上,冲锋艇发现了他们一家三口. 一扇天窗让老妪奇迹存活 在这场罕见的特大泥石流灾难中,遇灾百姓能否幸存,运气很重要.71岁的杨阿婆便运气不错,前天中午10时左右被武警甘肃总队陇南支队的官兵救了出来.杨阿婆育有5女1子,老伴已先她而去,6个孩子各自成家,她独自一人居住在一套平房里.8月7日晚的泥石流死死地固定住了她的下半身,所有进出房子的通道都被堵得严严实实——除了一个位于泥石流冲击面反方向的卫生间天窗. 杨阿婆的女儿介绍说,洗手间原本没有窗户,姐妹几个怕妈妈的洗手间太闷,就请人开了一个天窗.如果没有这个天窗杨阿婆会被活活憋死,两名武警也正是通过这个天窗爬进去把她救了出来. 目前,杨阿婆正躺在武警甘肃总队医院的帐篷医院里恢复休养,牟医生向记者介绍说,杨阿婆被困了整整36个小时,但因为饥饿以及灾后被埋的房间光线太黑,她获救后已失去时间观念,“以为自己只被困了5个多小时”.饿了将近2天,老人家的消化系统出现了异样,起初只能靠输液来吸取营养;但经过一天的恢复,她现在已经开始喝粥了. 作为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抗震救灾的重要团队,中国国际救援队的80名队员于8月9日凌晨4时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赶赴舟曲灾区.他们带来了12条搜救犬和200多套救援装备、器材. 领队尹光辉介绍,泥石流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地震的地质灾害,地震发生后,建筑物的废墟内往往存一定空间,甚至有短暂的时间供人们逃生;但泥石流一旦突袭而来,瞬间就可完全掩埋建筑物,不留任何空隙,让里面的人窒息而死,非常残酷.这给搜救犬提出了新挑战:“要让搜救犬准确感知地底下有没有生命迹象,就必须给它一定的缝隙,否则生命的气息冒不上来,它辨别不了;泥石流的废墟,经常没有缝隙——当然,这种情况同时也意味着地底下的人存活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了.” 或许,这次泥石流的确过于残暴,以至于被埋者中几乎已经不再有幸存者;或许,在高密度填埋的废墟上,搜救犬的确失去了在地震灾区的神奇.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泥石流的灾后援救工作中,现代化的机械和设备的确很难派上用场. 上接 :舟曲泥石流救灾感人事迹材料范文汇总大全(2) 一名援救者说:“在地震灾区,救援队员可以根据声音等各种信号来准确判断出被救者的准确位置,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力学等科学原理制定出合理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的施救方案,然后利用机械设备把他救出来.只要方案合理,大型设备就不会意外地伤到人.但泥石流能够瞬间把人整个地活埋掉,一旦把头也给埋进去了,生还的希望就很小了.严严实实地埋在地底下,往往没有任何信息可供我们参考,设备派不上用场,胡乱用设备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基本上只能靠用铁锹挖等最简单的手段来救人,效率很低.几个救出来的人都是被埋得不深的.” 被埋60小时残疾人奇迹生还 昨天上午,一名被埋在坍塌的房屋废墟下60个小时的老人被救出.从上午11时20分到12时50分,本报记者用相机记录了整个营救过程. 昨天上午11时20分,正在一幢被泥石流掩埋了一层的危楼下面挖掘的民兵报告说,废墟下面发现了一个活着的老人.这一消息让连续工作倍感疲惫的搜救人员立马兴奋起来.指挥官下令马上向上级汇报,请求支援. 11时22分,兰州军区的军医迅速赶到现场,并做好各项准备,将点滴瓶、氧气袋等必需物品拿在手上.其中一名战士脱掉上衣,沿着废墟上挖出的洞进入生还者所在的位置. 11时43分,军医将担架抬到洞口,随后,生还者被运送出来,先是双脚出来.全身出来后,马上放在担架上,几个解放军战士将其抬到比较空旷的地方,军医上前为其插上氧气管,扎上点滴针. 11时46分~11时52分,几名战士抬着生还者,走过泥石流留下的淤泥地,历时6分钟,辗转将近1000米的路程,来到一个军队用帐篷搭建的临时医疗点. 11时52分,担架到达临时医疗点,军医开始对生还者进行紧急救治. 12时50分,救护车赶到,生还者被送往医院救治.据参与救治的一位军医介绍:生还者没有太大的外伤,只是由于被埋在废墟下60个小时了,身体极度虚弱. 住在楼梯旁边赢得生存空间 在救援地点,生还者的侄子刘江告诉记者:生还者名叫刘马幸代,现年52岁.他生下来就身有残疾,双腿不好,不能说话,也听不见.所以一直未婚.他说,当天夜里将近12时他才到家,还没有进家门就听见房子后面的那条河发出很大声音,他就大喊着要家人离开房子,可惜声音很快就被雨声、雷声和河水声淹没.很快,大水就淹没了一楼,他父母从后窗户逃出来.而大伯则被困在屋子里. 水退后,刘江和家人就来到自家楼房前,告诉救援人员大伯所在的位置,“由于他住的房间距离楼梯很近,他的腿脚又不好,不可能移动,因此我们很容易确定他的位置.”刘江说.三天来,他们的亲戚和救援人员一直用双手和铁锹挖,直到昨天上午,部队的人用光学生命探测仪探测的时候,说下面好像有生命迹象.“我们听说不少探测到生命迹象的地方挖出的人都已经死了,一直不敢相信大伯还活着.” 刘江称,他们家的房子是土木结构,大伯就住在楼梯附近的屋子里,所以,坍塌的时候那个地方有空间,大伯才成为被困在废墟下面60个小时后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