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志、力、物的文章!以《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展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4:02:21
写一篇关于志、力、物的文章!以《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展开写一篇关于志、力、物的文章!以《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展开写一篇关于志、力

写一篇关于志、力、物的文章!以《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展开
写一篇关于志、力、物的文章!以《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展开

写一篇关于志、力、物的文章!以《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展开
王安石曾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登山是这个道理,做事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容易攀登的地方,你易他也易,自是人多;而陡峭艰涩之处,到的人就少的多了.于是那高绝之处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也自是只有这极少的人才可以看到.若是人都望山,而不前一步,也还罢了,不甚可惜.叹只叹那些既心存登山,也迈出了脚步,只是因为倍感疲累,畏惧高远,九九八十一难走过,什么苦都先受了,看不到结果却兀自先怕了、退了、不前了的攀登者,只差一步啊!就没有看到,对流层上面的平流层,原来却是没有风雨的,是可以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奈何登山者中竟是后者居多.也应了王安石的另一句话: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人没有点精神是不行的!
2005年6月我有幸加入了一支攀登哈巴雪山的队伍.进山,一脚就踏到云里雾里.雨云把天挤满,又压向地面.偶有天光从地平线透出,也被雨雾弄得迷迷朦朦.像是开凿混沌的楔子,探险队的越野车从垂云与山野的夹缝中,硬挤进苍茫天地间.司机们大气不敢出,恨不得把车轮变成野狗的爪子,紧紧抓牢路面.云里雾里走了不知多少路,坐车坐得晕乎乎飘飘然.不到80公里山路,走了5个多小时.我们步行的起点哈巴村,就从这儿开始.
 虽然已到了哈巴雪山脚下,但主峰依然云遮雾绕,不愿让人瞻仰.四周的黑云还在向它聚集,偶有雷电闪过,照亮半壁青灰色的绝壁,暗示着它的威严和神秘.
 按计划,我们第一天必须从海拔2640米的阴山村上至3500米的大尖山坪牧场扎营.一路上要经过两个气候带:海拔2000米-2800米的湿润温和气候带和海拔2800米-3000米的湿润气候带.
 我们迷路了.照理,我们该向偏西北方向走,不知怎么搞的,一到林暗幽深时,两条腿便不知不觉往光亮处寻,越走越偏南了.
路开始消失,那些说不清是人是兽踏出的像路一样的沟沟道道,引诱我们走了不少冤枉路.太阳忽地在山那边沉没.刚刚还流得满背的热汗,不一会便冷冰冰地粘在衣上贴在身上了.山谷里的风穿透冷杉林,渐渐把暖色的天空吹成冷色.用坐标尺量来量去,显示我们已向南偏离了大约800米,不能再顺这条山脊走了.
 于是,我们改向北行,穿过一个乱石嶙峋、荒草丛生的山脊.密林中幽幽升起寒雾,把冷杉林变成一排排时隐时现的幽灵.大家一言不发,匆匆越过这片沉寂阴森的死亡之地.道路只有在伸入林区的时候,我们才又重新领略到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的魅力.
沿着花路飞瀑上溯,穿过冷杉林,植被渐渐稀少,换成岩石和冰雪的颜色,看看海拔表,已达4000米,开始进入高山冻荒漠地带.这是人迹罕至的荒凉之地.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娇嫩的杜鹃花在这里竟开得正好.山丫口带冰雪味的溯风,把她们的枝叶吹得翻了过去,裸露出苍白的身躯.在寒风中她们肩臂相连,挽成一片与死亡抗争的白色的网,把花一坡一坡撒开,罩住高山冻荒漠地带.这悲壮的寂寞把这帮不易动情的人看得痴痴的.
 铁青的云重重地压在湖面,水静得几乎可以听得见云影的呼吸.这是冰川位移时推动形成的冰碛湖.水清亮得诱你把手伸进去,但立刻被刺得缩回来.那已经不是什么冰水,而是冰电,好像雪山上的雷暴都化解、融合在湖中了.
 第二天,我们向哈巴雪山丫口的冰大坂冲刺.高原荒漠地带的清晨,静得神圣.云雾飞来,把开始闪耀的晨光化为天地浑然的迷茫.探险队员鲜红和橙黄的背心,在几十米外就消失了.
 在大雾中,我们进入一片黑茫茫的高山沼泽.除了脚掌之外,其他感觉都被浓雾模糊了.天昏昏的,草地软得使人感到地也是昏昏的.上下都是陷阱.我一直搞不懂,硬挺的雪山周围,怎么会有这些稀软的沼泽?
 空气寒冽而且潮湿,仿佛几世纪不见天光一样,让人很容易产生世纪之初或地狱之门的联想.我想,这里可能不会有什么生物了吧.才这么想,就已瞥见满地小黄花,挑衅般地洒落在浓雾里,像些阳性的小精灵,星星点点延展很远.
还有托住我们脚掌的草,也长得不一般,它们不是一棵棵、一片片地生,而是一团团地长.它们或许是为御寒才抱成一团的.我觉得,那草是有灵性的,它的确很配这个名,它们使我想起一种智慧--这些平凡而又超凡的小生灵,平静地生活在处境恶劣的冻荒漠地带.我觉得,在此生存者,不仅需要有顽强的生命力,还需要有一种超然的智慧.能在其间自在者,地狱之门同时也是天堂之门,何需界限.
 浓雾忽地亮开一个豁口.被严实的山壁和云雾囚禁已久的风,此刻放开速度,贴着冰大坂向上狂吹,直吹上苍苍高天,吹得乌黑的云流无序地飞旋,一堵堵撞向雪崖.一看海拔表,已超过5000米.这个高度,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却是一生可能达到的最高点.
 "走过这样的路,以后再有什么苦,也不算什么啦." 有人说.
现在回顾那次去哈巴雪山,最重要的准备不是装备或是高原反应什么的(当然这些也不是不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心理上的准备,要有一种征服它的强烈的渴望,和遇到困难时,能够敢于面对的勇气和信心.
人们常说:山高人为峰,我觉得只有那些真正攀登上高峰的人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