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12:56:55
点绛唇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
点绛唇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
点绛唇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
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赏析一】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赏析二】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