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有哪些人性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3:03:09
先秦时期有哪些人性论先秦时期有哪些人性论先秦时期有哪些人性论“有善有恶论”战国初期人世硕,他主张人生来就具有“善”和“恶”这两种不同的自然属性,这两种属性是先天具有的,与生俱来的.他虽然认为人生来就有

先秦时期有哪些人性论
先秦时期有哪些人性论

先秦时期有哪些人性论
“有善有恶论”
战国初期人世硕,他主张人生来就具有“善”和“恶”这两种不同的自然属性,这两种属性是先天具有的,与生俱来的.他虽然认为人生来就有善与恶的不同本性,而要保持和发扬这种先天的本性,则在于养.后天养之善性,则是善性不断增长;养之恶性,则是恶性不断增长.
“无善无恶论”
战国中期人告子(告不害).他认为人性无善恶,人们生来的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善与恶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所以他说:“性无善与无不善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性善论”
战国中期人孟子,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和发展人,是他创造了儒家哲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的特征.因为人心天赋是善的,所以人性也是善的.他也认识到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后天的培养有一定关系,人心有与生俱来的善端,但要发展这种善端,就必须存心、养性;存心就是存养这些善端,养性就是培养这种善端,使其不断发挥完善.所以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性恶论”
战国中期人荀子(荀况),他认为,人生来性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他认为由于人人都有欲望追求,这是性中自有,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了人的性恶.所以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纵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矣.”荀子的两个著名的门徒李斯、韩非子等,是性恶说的坚定支持者.尤其韩非子,更是坚定地认为人性本恶,并由此毫不余力的主张用严刑峻法来安民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