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我的家乡的故事(历史论文) 偶的家乡素广东中山,1000字左右,麻烦大家帮偶想一想!是中山,不是孙中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22:40:19
追溯我的家乡的故事(历史论文) 偶的家乡素广东中山,1000字左右,麻烦大家帮偶想一想!是中山,不是孙中山
追溯我的家乡的故事(历史论文) 偶的家乡素广东中山,1000字左右,麻烦大家帮偶想一想!
是中山,不是孙中山
追溯我的家乡的故事(历史论文) 偶的家乡素广东中山,1000字左右,麻烦大家帮偶想一想!是中山,不是孙中山
广东省中山市是孙中山的故乡,在孙中山的一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全国唯一一座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这座城市与伟人孙中山不但是血脉相连、精神相依,而孙中山更是这座城市之魂.中山市在学习、研究和宣传孙中山精神方面,坚持长期性、地方性、现实性的方针,不断取得新成果,在全国孙中山研究中有较大影响.本文从三方面介绍了中山市的孙中山研究,一是孙中山与中山市的特殊渊源;二是中山市的孙中山研究,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又分三小点予以介绍:主要研究机构和组织,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中山人民对加强孙中山研究充满期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化认识、强化策略、强化统筹、强化协调、强化落实,着力推进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等各项工作.
一、孙中山与中山市的特殊渊源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近代化的杰出代表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香山县诞生了一代伟人孙中山,在他逝世后,1925年,广东国民革命政府为纪念孙中山而易名为中山县,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中山市(县级),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
中山市作为孙中山的故乡,是与孙中山关系最密切的地级市,是全国唯一一座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孙中山出生于中山,13岁到檀香山读书前一直生活在翠亨村.17岁时回国,在故居门前南侧亲手栽种一颗酸子树.由于在檀香山接受了数年西方文化教育,他针对当时翠亨村旧习进行改革,如设立壮丁夜警团,修改村道,装设街灯等.尽管孙中山变革现实的愿望是那么良好,由于条件所限,特别是他在村里宣传科学,破除迷信,捣毁神像的行动,不但得不到支持,反而触怒了村民,被迫离开翠亨去香港.这是孙中山第二次离开生他养他的翠亨村.1886年至1892年,孙中山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也常在寒、暑假返乡度假.1892年3月,由其兄孙眉出资,孙中山亲自设计和主持建造了中西合璧、具有独特艺术风格与极具科学内涵的新居——一座赭红色二层小楼,即我们今天瞻仰的翠亨村孙中山故居.1892年7月23日,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至1895年间,在澳门、广州行医期间也经常返乡居住,并常与陆皓东等好友议论时政,讨论救国方略.孙中山还在石岐开办中西药局,借行医卖药宣传民主革命.1894年孙中山提出改良政治、拯救中国建议的《上李鸿章书》即是在翠亨村新居书房中奋笔疾书而成.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最后放弃医人的职业,转而从事“医国”的事业,走上了武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职业革命家.由于广州起义的失败,孙中山遭清政府悬赏通缉,被迫流亡国外坚持领导革命.
1912年5月27日,刚刚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亲往各省考察,决心致力于“社会革命”,途中,得便经香港、澳门回乡探亲访友,回到了他阔别了16年的故乡,这也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在他自己亲手建造的小楼里小住.他在翠亨以平民自居,热情接见亲友乡邻,备茶设宴,与民同乐.为了对这次团聚作永久之纪念,孙中山还与家人在故居门前拍摄了照片,这张照片是现今发现的孙中山及其家人与孙中山故居的唯一一张合影.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因患肝癌医治无效,留下“和平……奋斗……救中国!”的最后遗言,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综上所述,中山市翠亨村是孙中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他最早认识社会的窗口,是孕育他革命思想的土壤,是他最早进行社会改革的试验场.中山市作为孙中山的故乡,在孙中山的一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与孙中山相关的历史资源优势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二、中山市的孙中山研究
孙中山生于我们中山这块土地,我们的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是中山人民的骄傲和荣耀,也是我市的城市品牌和精神财富.中山有研究孙中山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山人民怀着崇高敬意纪念孙中山、学习孙中山,弘扬他的精神,研究他的思想和实践,长期坚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主要研究机构和组织
1.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及依托故居纪念馆建立的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
纪念馆和研究所相继成立于1956年和2002年,现任馆(所)长萧润君.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孙中山研究所合二为一,是中山市研究孙中山的常备力量.
位于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独具天然的优势,是伟人故里最早研究孙中山的机构.加强对孙中山及其伟大思想的研究,是中山市文史学者别无旁贷的责任.1956年11月,我市在翠亨村成立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开始广泛收集有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资料与文物,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十年动乱期间,故居幸而没有受到严重破坏,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
2002年,我市又依托故居纪念馆成立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加强对孙中山及其伟大思想的研究,现有研究人员11人.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历史环境”为主要的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包括孙中山出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如:岭南文化、珠江三角洲民俗、华侨历史的研究;孙中山生平经历的研究;孙中山的家庭、亲属与后裔的研究;孙中山与其同时代特别是香山籍人物的研究;孙中山及其相关文物的研究;孙中山思想的研究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经过持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在朝着孙中山史绩的陈列展览中心、孙中山文物资料的收藏中心方向努力;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则力争成为全国孙中山研究中心.
2.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
成立于1983年,现任会长为原中山市政协副主席、孙中山曾外甥孙杨海(孙中山姐姐孙妙茜的曾孙),该会是中山市孙中山研究的核心力量.
中山市对孙中山研究有着特殊的感情和贡献.孙中山研究同孙中山家乡有着特殊关系.在时任政协主席陈振光,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山市委会主委苏干远等提议下,经中山市委宣传部批准,1983年8月28日,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研究孙中山的地方群众性学术团体.研究会以中山学者为主,包括部分从中山调离赴外地工作或移居港澳及海外的会员,聘请著名辛亥革命史和孙中山思想研究学者陈锡祺、章开沅、张磊、黄彦等为顾问,孙中山亲属孙满、孙乾、孙穗芳、孙穗芬、戴成功等为名誉顾问.研究会成立后,在中山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长期性、地方性、现实性的方针开展孙中山研究工作.目前,该研究会共有174名会员,其中市内会员158人、市外内地会员6人、港澳会员2人、侨居国外的会员6人,分9个研究活动小组,累计发表文章870多篇,其中许多文章论点新颖,史料翔实,富有地方特色,学术价值较高.
3.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孙中山研究所.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孙中山研究所于2008年11月22日成立,所长是肖飞副教授.其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孙文研究室.该所现有研究人员18人,注重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着重在研究孙中山原著上下功夫,并紧密结合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
4. 民革中山市委会孙中山研究小组.
民革组织与孙中山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山市民革许多老党员对孙中山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的父辈或祖辈曾经是孙中山的学生和战友,是孙中山的追随者.他们了解或掌握着许多珍贵的见闻或资料.民革注意加强对孙中山思想的研究、学习和宣传.民革孙文研究会(小组)成立于1994年3月.2007年民革市委会完善了对孙中山思想研究的组织架构,成立民革中山市委会孙中山思想研究小组,现有成员19人.
(二)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中山市研究孙中山的全体力量,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笔耕不缀,硕果累累,成绩喜人.
1. 以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为主体的力量长期坚持从事孙中山与家族文物及其史料收集、整理,保存了大量有关孙中山事迹的第一手史料,如有关孙中山青少年时代的史迹,孙中山家族和后裔及孙中山与香山籍革命追随者的历史资料,都是孙中山研究很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这其中尤以1955年即进入故居工作、后又长期担任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副馆长的李伯新最为突出.50多年来,他走访了大量相关人士,请他们忆述有关孙中山的事迹,整理和挖掘出了大量历史资料,出版了《孙中山史迹忆访录》、《孙中山史料辑录》,得到了包括资深的新中国第一代研究孙中山的专家学者陈锡祺、张磊、黄彦等的高度肯定和赞誉.
故居收集整理了大批孙家文物,都是极其珍贵的.如1994年在整理馆藏文物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一枚孙中山在美国使用过的火车票.这张车票是考证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在美国活动的重要线索,亦是孙中山文物中颇具特殊性者,1994年4月,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小组将其誉为“一级中的一级”文物.纪念馆现有孙中山遗物68件,各类文物1610件,照片500张.其中一级藏品20件,有孙中山外甥孙杨连逢赠送的孙中山家谱、开荒合约的契据等.
2. 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编辑出版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孙中山与宋庆龄》、《孙中山与翠亨》等图片集,资料丰富、编辑严谨、印刷精美、装帧大方,被陈锡祺教授称为“孙中山图片资料集中的精品”.
3.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不断提高会员的理论学术水平,26年中,成员由创会时49人发展到现时的174人,出版有季刊《孙中山研究》和其前身的会讯、会刊87期近3万册,研究论文集5辑,翠亨小组出版了《集腋》2期(1990,11;1991,10)、《酸豆》4期(1994,7;1995,11;1996,10;1997,10),发表会员论文590篇,会员出版的有关孙中山的各类著作30多本近4万册.组织或参加国内和国际的学术研讨会30多场,其中国际性的7次,全国性的6次,全省性的2次.1984年8月举行首届学术年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内容丰富的市级学术年会或小型研讨会,会员登台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大中小学生中举办旨在弘扬孙中山精神的讲座、故事会、征文、演讲和知识竞赛等50多场次,让伟人与名人的思想、精神和史迹进入课堂,给青少年很好的鼓舞和教育.
4. 为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开展,中山市的孙中山研究者还编辑出版了几部资料集:《孙中山言粹》、《临时大总统和他的支持者——孙中山英文藏档透视》、《孙中山藏档选编(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与海内外友人——孙中山家藏海内外友人书信选译》、《孙中山的家世——资料与研究》等.
在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的倡议下,中山市从2007年起,开始将每年孙中山诞辰所在周确定为孙中山纪念周,并举行一系列的纪念、研讨活动.倡议会员多读孙中山原著,通过阅读孙中山原著,掌握史实而深入探求孙中山精神的本质,研究会为每位会员配发了三卷本《孙文选集》,对孙中山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研究会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深入研究孙中山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拍摄了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道路的纪实电视专题片《中国·中山路》,讲述全国为纪念孙中山而命名的187条“中山路”,播出后在市民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出版了《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建立“孙中山史迹径”.
5. 为向广大群众宣传和普及孙中山,让更多人认识他,学习他,充分利用《中山日报》这党报媒体的专栏,宣传孙中山.如2006年9月起,《中山日报》每周日开设“香山周刊”栏目,介绍岭南文化、香山文化以及孙中山等香山人物.2008年7月,该报再开辟“走近孙中山”专栏,以普及与学术研究的形式,进一步宣传孙中山的事迹、学说和精神.该报与孙中山研究会合作,聘请研究会会员陈贤庆担任主笔,期间,发表了《一位伟人与一座城市》、《顶天立地奇男子》、《话说广澳铁路》、《高峡平湖慰先生》、《孙中山的卫士们》等近100篇文章.此外,我市的孙中山研究学者也在这两个专栏中发表了许多很有份量的研究性的作品.
部分会员还结合自身研究成果,编著出版了《伟人孙中山》、《伟人风采》、《孙中山青少年时代的故事》、《孙中山的故事》、《风雨征程——孙文轶事》等通俗读物,塑造了孙中山一生中的成长业绩、人格魅力和光辉形象,让一个血肉丰满,真实亲切的孙中山更全面进入百姓视野.
6. 一个人物的成长及发展过程,是和他的周围人物分不开的.研究孙中山,不能离开他的周围人物,他们是紧密联系着的,是不可分割的.在研究孙中山及其同时代的人物,尤其是中山籍人物方面,成果丰富.先后出版了《杨仙逸和他的一家》、《孙眉年谱》、《翠亨红棉——纪念杨殷诞辰110周年文集》、《陈少白年谱》.
7. 为了让广大中山市的市民以及外来参观者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孙中山,2008年,孙中山研究会利用位于市中心的中山纪念堂,更新了“孙中山史迹图片展”,新辟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图片展”.展馆以丰富的图片为主,兼以实物,每天都吸引了许多观众.
8. 孙中山是中山市最宝贵的城市品牌和精神财富,也是我市最具特色、内涵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优势.为此,中山市首倡“孙中山文化”,并提出孙中山文化建设工程,强力推进孙中山文化工程建设,促进中山城市与孙中山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孙中山文化的时代价值,把孙中山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倡导和大力弘扬“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把孙中山思想变为中山市民内在的精神动力.为进一步挖掘与孙中山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山市成立了市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专项资金,统筹、协调和规划孙中山研究、孙中山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拓展孙中山研究的形式和领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者,怀着对孙中山无比崇敬的心情,虽然都各尽所能,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成为中国内地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性学术团体.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成员老中青结构虽在近五年有较大改变,但仍需补充一些高素质的青年研究者;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多年来与外地孙中山研究机构有一定联系,但地域性较强,主要与广东省内的机构联系较多,与北方各地尤其是全国孙中山研究会联系有待加强;与海外交流特别是大中华(两岸四地)之外地区交流的渠道也有待进一步拓展;孙中山研究的资金也需要得到充实和保障.
三、中山人民对加强孙中山研究的期待
中山孕育了一代伟人孙中山,这是我们独有的优势.作为孙中山家乡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包括海外赤子,对传承孙中山的伟人品格和革命思想、加强孙中山研究充满期待,期待更全面地吸收孙中山留给我们的遗产,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学习他崇高的品德,从他的思想遗产中吸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孙中山的思想和精神发扬光大,将他振兴中华、追求中国现代化的伟大思想变为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为祖国统一、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而奋斗不息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为此,孙中山家乡的孙中山研究者将与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孙中山研究者一道努力,发掘新史料、深化前人研究成果,将孙中山研究工作推向新台阶、新水平,为孙中山研究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孙中山研究作为国际显学,虽在20世纪初孙中山在世时就已开始,在孙中山逝世80多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全国许多高校与研究单位建有专门研究孙中山的学术机构,成果也丰硕累累.但事实上孙中山研究并未穷尽,孙中山在很多方面仍值得研究,如他的强国思想,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孙中山的研究还远远不能说结束,还有许多许多待解决的课题.为进一步整合与调动国内孙中山学术研究力量,倡导和鼓励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和创作,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孙中山研究局面,并将最新成果及人才汇集中山市,我市已面向全国高等学校设立孙中山研究(研究生)奖学金,奖励对孙中山研究有突出贡献的在校研究生,并积极与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商谈,争取在高校开设“孙中山研究”专业或课程,以培养更多孙中山研究的专业人才.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大中华地区相互交流的增多,一个研究孙中山的新高潮会如期到来,这是时代的需要,因为孙中山不仅属于中山,更是属于中国乃至世界,孙中山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和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孙中山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十分内在的有机联系,台湾、香港、澳门、中国内地问题,都可以从孙中山思想中找到结合点.加强孙中山研究,以中山精神激励现代人,有助于祖国统一,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方兴未艾的孙中山研究,必将受到国际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极富生命力的热点之一.
附录:中山市研究孙中山主要成果(限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成员成果,中山市出版的外地学者研究孙中山的成果未列入)
(一)出版的专著
1. 胡波:《岭南文化与孙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
2. 胡波:《思想人物与历史文化——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文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
3. 邓丽兰:《临时大总统和他的支持者——英文藏档透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
4. 邹佩丛主编:《孙中山的家世——资料与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
5. 邹佩丛:《孙中山家世研究与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6. 李伯新:《孙中山故乡·翠亨》,2006年.
7. 黄健敏:《翠亨村》,文物出版社,2008年.
8. 陈占勤:《陈少白年谱》,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9. 黄健敏:《孙眉年谱》,文物出版社,2006年.
(二)出版的论文集
1. 《香山辛亥革命与孙中山》(论文集),中山市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筹委会、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编印,1991年.
2.《孙中山研究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
3.《孙中山、毛泽东与中国现代化》(论文集),1994年.
4.《孙中山与近代社会》(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5.《孙中山研究文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6. 《孙中山与香港》(论文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1997年.
7.《孙中山研究文集》(第二辑),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8.《孙中山与香山》(孙中山研究文集第三辑),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2001年.
9.《孙中山研究文集》(第四辑),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2006年.
10.《孙中山研究文集》(第五辑),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2008年.
11. 蒋先进、肖飞主编:《孙中山与当代中国》(论文集),线装书局, 2009年.
12.《翠亨红棉——纪念杨殷诞辰110周年文集》,2002年.
(三)出版的画册、纪念性图集
1. 张磊、肖润君、盛永华主编:《孙中山与宋庆龄》,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2.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
3. 《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
4.《翠亨孙中山故居》,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文物出版社,1981年.
5.《纪念孙中山先生》(图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文物出版社,1981年.
6.《孙中山与翠亨》(画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7.《孙中山图典》,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四)出版的资料集
1. 黄彦、李伯新编:《孙中山藏档选编(辛亥革命前后)》,中华书局,1986年.
2. 胡波主编:《孙中山言粹》,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
3. 胡波选编:《语萃》,珠海出版社,2002年.
4. 胡波选编:《私语孙文》,珠海出版社,2004年.
5.《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专辑》(《中山文史》(第10辑),1986年.
6. 李伯新:《孙中山的亲属和后裔》(《中山文史》第27辑),1993年.
7. 李伯新:《孙中山史迹忆访录》(《中山文史》第38辑),1996年.
8. 李伯新:《孙中山史料辑录》,2008年.
9. 邹佩丛:《孙中山家族源流考》(《中山文史》第57辑),2005年.
10. 林华煊、王琰:《革命先驱起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11. 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孙中山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 胡伯洲、胡波、朱明海主编:《孙中山与海内外友人——孙中山家藏海内外友人书信选译》,1996年.
13. 陆灿、(美)泰勒著,黄健敏译:《我所认识的孙逸仙——童年朋友陆灿的回忆》,文物出版社,2008年.
(五)发表的论文、纪念文章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出版的会讯、会刊、研究文集共发表会员文章590篇.
会员在《学术研究》、《中山大学学报》、《广东社会科学》、《中山日报》等报刊发表研究文章280多篇.
(六)其它著作
1. 中国共产党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合编:《伟人孙中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2. 吴竞龙:《伟人风采——孙中山故事》,1990年.
3. 李伯新、古江、姚志伟:《孙中山少年时代的故事》.
4. 李文光:《孙中山的故事》,珠海出版社,2002年.
5. 李文光、缪文森:《风雨征程——孙文轶事》,2008年.
6. 李文光、缪文森:《孙中山轶闻》,2008年.
7. 陈迪秋:《孙中山与香山相关人物集》,2004年.
8. 刘居上:《百年随笔》(随笔集),2000年.
9. 刘居上:《少年孙中山》、《青年孙中山》(连环画文学脚本).
10. 刘居上:《求索——孙中山在家乡的故事》(历史文学集),1990年.
11. 胡波主编:《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12. 赵荣芳等:《杨仙逸和他的一家》,1998年.
13. 李伯新:《孙中山故乡翠亨》,2006年.
14. 缪文森:《博爱如天——孙中山故事》,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年.
(七)组织或参与组织的学术会议
自1984年始,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每年举行一次学术年会或小型研讨会.
组织或参与组织的部分学术会议有:
1. 1984年11月在翠亨村举行“孙中山研究学 术讨论会”.
2. 1986年在翠亨村举行“孙中山和他的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
3. 1990年在翠亨村举行“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研讨会.
4. 1994年在中山大学孙文学院举行“孙中山、毛泽东与中国现代化”研讨会.
5. 1996年举行“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6. 1999年举行“孙中山与香山”学术研讨会.
7. 2000年在翠亨村举行“孙中山与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
8. 2006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孙中山与振兴中华”国际学术讨论会.
9. 2008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举办“孙中山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10. 2009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孙中山研究所与市孙中山研究会联合主办“孙中山思想与中山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rn 原文地址:http://www.xinhai.org/yanjiu/191102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