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走的母亲,为什么有个向左走的女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8 20:14:34
向右走的母亲,为什么有个向左走的女儿
向右走的母亲,为什么有个向左走的女儿
向右走的母亲,为什么有个向左走的女儿
她是人到中年的父母辛苦求来的独生女儿.父母皆是再婚之人,相逢时已不年轻,加上母亲有不孕史,因此母亲在四十四岁时能够安然诞下她本身就是个曲折传奇. 这样的孩子,在一般人的想象中,自然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百般呵护、万千宠爱中幸福地长大. 但这个名叫胡因梦,长大后集演员、作家、翻译者,“身心灵”的探索者和治疗者等身份于一身的女人,她的童年生活却经历了许多“非言语能道尽”的痛苦.其痛苦源头,来自于父母不幸的婚姻,以及她与母亲纠缠几十年的束缚与叛逆、爱恨交加的母女关系. 在胡因梦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中,她对父母有这样的描述:“他们的心性不同,人生观不同,对人的态度不同,心理的需求不同.譬如父亲好面子,母亲实际;父亲被动,母亲主动;父亲寡言,母亲善道;父亲感性,母亲理性.”母亲的性格中有很强的掌控倾向,对物质有强烈的占有欲,而父亲对面子和尊严的需求总是远远超过金钱和物质. 无论在长相、气质还是心性上,胡因梦都和父亲比较相像.她与父亲之间,“似乎不需要太多的适应和学习,很自然地,我生下来就是他这一世最宠爱的独生女儿,他则是我童年所有的美感、爱与安全的源头.” 因此,父亲在家或不在家,胡因梦的境遇就有了云泥之别.自胡因梦四岁起,父母关系失和,父亲就开始常年待在台北,很少回台中的家;除了家中老佣人陪伴,孤独是胡因梦小时不得不面对的生命情境.不仅如此,母亲还将她对父亲的不满,对家庭生活的失意,对生活的不安全感,全部发泄到胡因梦的身上. 她忘不了,母亲总是不断对自己抱怨父亲的无能和自卑.胡因梦的父亲虽是立委,却早早地看淡仕途,转而将兴趣转向园艺和围棋,并结交了许多有同好的朋友.这让拜金和现实的母亲非常不满. 她忘不了,自她上小学后,母亲又将对父亲的不满迁怒到她身上,嫌弃她与父亲一样无能、没用.并时常将胡因梦与她的小伙伴们比较,夸她的同学、朋友如何头脑聪明,伶俐能干,相比之下,胡因梦就是个傻瓜. 孩子的心总是柔软易感的.当听大人念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当和一起玩游戏的小伙伴分别时,胡因梦都会难过得流泪.这本是需要父母加以呵护的情感幼芽,但这小小人儿的多愁善感却勾起了胡因梦母亲内心深处的生存恐惧,于是,一有机会,就向女儿灌输一些自我保护的观念和危机意识.而这些提醒和警告,对孩子来说,则意味着“否定、批评和唠叨”.因此,在胡因梦的记忆中,“从小我就觉得母亲不接纳我,我总瞥见她用一对凌厉的双眼盯着我,看看我有没有犯她所谓的错.” 就这样,本应是孩子安全感源头的母亲却成了孩子恐惧的对象.念初中时,父亲彻底从家中搬出去.想到从此要真的和母亲相依为命,胡因梦竟然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这样的童年境遇,令人唏嘘. 透视胡因梦和母亲的关系,可以看到,她的母亲在养育她的过程中,几乎触碰了所有的教子禁忌. 作为母亲,她没有培育维护一个亲密和睦的夫妻关系,给女儿一个温暖的家. 作为母亲,她心中没有爱,既不懂得爱别人,也不懂得爱自己.让女儿在缺乏母爱的情感沙漠中长大. 作为母亲,她没有无条件地接纳和认可女儿,相反却不断地挑剔和否定女儿,不断地给女儿制造心理挫折. 作为母亲,她没有给予孩子最需要的安全感,却将自己对人生的恐惧和焦虑投射到女儿身上. 最重要的是,作为母亲,她自己并没有为女儿树立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她从未走上社会自食其力,一生将光阴浪费在牌桌和对人生的恐惧、抱怨上. 曾有人说,“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于是他创造了母亲.”但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配得上如此崇高、美好的赞誉.不错,母亲十月怀胎,孕育生命.但如果不能给孩子温暖的怀抱,无私的爱,有力的支撑,合理而不求回报的期待,自由而无惧的天地,那么,这样的女人则不堪担当母职. 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女人就这样在蒙昧状态下,做了母亲,视孩子为自己的附属物,并且以孝悌之道,掌控孩子的生活.结果,却将孩子的心从自己的身边越推越远. 回顾与母亲的关系,胡因梦自己也不由得感叹:“心理分析说得真是正确,总是向右走的母亲,一定有个向左走的女儿.” 母亲的训诫、抱怨和警示,非但没有起到她想要的效果,还在胡因梦身上造成了反弹和叛逆. 她是十项全能的卫理女中高材生,最终却选择从辅仁大学德文系退学,走上了演艺之路. 她没有如母亲所愿,嫁给一个外交官或政客,她与著名作家李敖的短暂婚姻曾经备受争议,掀起轩然大波. 她成名后,所有收入都交由母亲掌控,但依然没有减轻母亲对金钱的欲望,这让她起了反感,开始大量捐献,令母亲愤怒不已. 三十五岁那年,她不顾母亲的质疑,听从内心的召唤,决定从此不再为金钱工作,结束从事了十五年的演艺工作,专事有关“身心灵”的探索和写作. 四十多岁时,她未婚生女,做了单身母亲. …… 她仿佛一辈子都在为摆脱母亲的负面精神影响而努力,在对母亲的叛逆中艰难成长. 她庆幸自己终究没有“陷入自怜、自欺和自毁,学会了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和承担各种因缘和合的过程和结果.”成为了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影响整个华语圈的女人. 从世俗眼光看,胡因梦的人生单是惊鸿一瞥,就足以叫人惊艳.自二十岁出演《云深不知处》,此后陆续出演四十余部电影.三十五岁那年,又翩然转身,首度将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引介到台湾,自此投入直指生命本质的事业. 但这个在事业上做得风生水起的女子,她幸福吗? 这个曾对家中的老佣人说过“我恨妈妈”,并在心里宣誓“长大之后一定要复仇雪耻”的女孩,虽然在母亲临终前母女俩达成了内心的和解,但她童年遭受的心灵创伤真的被抚平了吗?她的内心一隅是否还藏着那个总是担惊受怕的小女孩?她结束演艺工作,投身“身心灵”的知性之旅,是不是也是一种自我救赎呢?(池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