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的根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16:09:13
孔孟的根是什么?孔孟的根是什么?孔孟的根是什么?确实这句话问到传统文化的根本了.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三家,三家里面又以儒为核心,儒以孔、孟为代表,这个代表的历史渊源我们要知道.周朝在末年,周王德

孔孟的根是什么?
孔孟的根是什么?

孔孟的根是什么?
确实这句话问到传统文化的根本了.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三家,三家里面又以儒为核心,儒以孔、孟为代表,这个代表的历史渊源我们要知道.周朝在末年,周王德行跟信用逐渐降低了,所以诸侯不服从他、不听他的,各自为政.这是让人,这些人都是当时贤哲,深深感触到道失而后有德,德失了之后而后有仁,仁失掉之后而后有义,义失了之后而后有礼,如果礼要失掉了,社会就乱了.那个时代传统文化的底蕴还非常深厚,还没有到这个底限,所以史书上所记载的大同之治,在中国曾经实现过.
「三皇行道,无为而治」,那是大同世界.
五帝,道衰了,以德治天下,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依旧能够保持大同的状况.「礼运大同章」确实是描绘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圣贤.到三王,就是三代,夏、商、周三代,就差很远了,道、德有说的,没人照做了.所以三王以仁治天下,你看道、德、仁,以仁治天下,「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但是周朝末后的五百年是春秋战国,是属于乱世,孔子、孟子、老子都出现在那个时代.
那个时代所谓是百家争鸣,就学术来说,那是个黄金时代,中国诸子百家都出在这个时代.孔子的地位跟国家是平等的,没有突出,而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这真的统一了.在过去那个统一,不是真的,那是诸侯国尊重周家,周文王跟周武王.为什么?他们这个国不大,历史上记载的,文王以百里而王天下,就是说他是个诸侯国.他的疆域方圆只有一百里,就是现在一个小的县城.但是他治得好,成为所有诸侯国的典范,因此当时八百诸侯对武王佩服.这是他们家里头文武周公这两代,把这个国家治得这么好,国泰民安,成为一个典型、成为模范,都向他学习,都尊重他,尊他为天子.天子并没有统一,统一权,没有,是尊重他,向他学习.听他的号令,有了问题都向他请教,他变成所有诸侯国的领导者,所有诸侯国的总顾问,这样的一个性质.
末年,周王德行、教化逐渐衰了,衰了就没人相信了,所以这些诸侯国就争霸,扩充自己的地盘,把周边的小国消灭掉,这是春秋战国.你看八百多个诸侯,到战国的时候就变成七个国家,秦始皇把六个国家灭掉,统一中国,中国真正统一是秦始皇.秦始皇道德仁义礼他都不讲,叫霸道,不到十五年亡国了,汉取而代之.
汉武帝很聪明,那个时候国家统一没多久,他就想到,治理这么大的国家,不像从前诸侯国小,只有一个县.现在要治理这么多国家,统一了,用什么方法?当时能人很多,各有各的主张、各有各的办法,这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所谓百家争鸣,就问这些大臣.董仲舒给他建议,采取孔孟做为教育人民的标准,汉武帝采纳了.孔孟就从诸子百家里面突出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我们要问,给诸位说就是孝悌,要是孔跟孟合起来,那就通常讲的仁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仁义两个字就代表了孔孟.仁义正是三代所尊崇的,夏商周尊崇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循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合情、合理、合法.标准,那是老祖宗所制定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相信这四科至少也超过一万年,虽然当时没有文字,但是我们不可以说没有文字就没有文化,这是讲不通的.文字是黄帝时候发明的,距离我们现在四千五百年,不能说四千五百年前没有文化.神农早于黄帝五百年,伏羲又在神农之前五百年,所以从伏羲到黄帝一千年,不能说没有文化.当时是口传,这个我们看到印度婆罗门教,印度人没有历史,婆罗门教告诉我,他们的历史至少一万三千年.所以我想中国传统文化不会少过它,至少也应该有一万三千年.
老祖宗东西传下来,教诲传下来,这四科很简单,五伦,这最多的,只有二十个字,「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你说能传错吗?传十万年也不会传错,它不麻烦.而且这些东西不但是你要记得,他做到了,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这个标准,他都做到了.五常是德,五伦是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搞得很清楚,一点都不乱,它有秩序.德,这讲五德,五德跟佛家的五戒完全相应,只有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能传错吗?不可能的.春秋时代管子提倡的四维,四个字,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你说这个东西会传错吗?千年万世都不会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