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辩论会,维护信息安全重在管理制度,十万火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5:29:44
明天我们辩论会,维护信息安全重在管理制度,十万火急,明天我们辩论会,维护信息安全重在管理制度,十万火急,明天我们辩论会,维护信息安全重在管理制度,十万火急,制度的重要性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明天我们辩论会,维护信息安全重在管理制度,十万火急,
明天我们辩论会,维护信息安全重在管理制度,十万火急,

明天我们辩论会,维护信息安全重在管理制度,十万火急,
制度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即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这样一个朴素而重要的思想,可能没有人会认为它不正确,但它却一直在生活中被人们不应该地忽视了.
何以有如此一说?比如我们历来反对腐败,可是为什么这些年来腐败没能有效遏止?社会学家可能把它归结到官员们的道德水平下降.但是,这只是表象的,真正的原因还是只能到制度里面去找(其实道德本身也是由一系列不成文的制度构成的,道德水平下降即意味着道德作为制度安排对人们的约束能力下降了).当一个社会中腐败现象蔚然成风,只能说这个社会的制度对腐败行为缺乏约束,仅仅批判腐败官员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不探求制度本身的缺陷是不可能有明显成效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有一句名言:“你要放一个妖艳的女子在我的卧室,又要我对她没有非份之想是不可能的;要我对她没有非份之想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她离开我的卧室.”同样,在一个有利于腐败滋生的制度安排下,要官员们操守道德何其难也!如果有一套制度安排,可以约束官员根本没有腐败的想法,那么我们根本不必辛苦地教导官员们要操守道德.
所以,让大众和公共管理者明白制度的重要性是经济学家的又一个重要责任.
为什么说制度是重要的?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制度有关.经济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就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而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从而导致他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经济学家Sam Peltzman的研究可以说明这一点:60年代后期,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要求生产的汽车必须配备安全带.这项法律旨在提高驾车的安全性,但是它也改变了对人们的激励.安全带法律降低了驾驶员生命面临的危险,导致他们可以更放肆地开车,结果是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死亡的人数而增加了车祸次数,净结果是驾驶员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
对于公共政策设计人员来说,一项政策是否成功就在于它对人们提供的激励是不是跟预期的效果一样.政策是正式的制度安排,政策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进行游戏规则的设计,是以制度来激励(约束)人们的行为——这是经济学原理指导政策设计的核心问题.经济学著作浩若烟海,但经济学对于现实最重要的意义恐怕就在这里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制度对政策设计是重要的:制度的改变就是人们行为规则的改变,从而人们行为改变.比如,国家宣布对超生孩子罚款,人们就会少生孩子;国家宣布对科技发明进行重奖,就会有更多的人献身科学研究.
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制度本身是如何产生的呢?任何一项制度的产生,都是社会成员相互博弈的结果.社会成员的博弈可能存在无数的均衡,一项制度的确立是其多种可能出现的均衡中成为现实的那一个结果.人们的博弈是随时且无限期地在进行,所以制度本身也不断演变,从而可能形成一个制度演化的路径,它代表了人类生活规则的历史.制度的确立必须是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又进一步使制度得到自我强化.比如,如果一个社会50%以上的司机赞同“靠右行”作为交通规则并加以遵守,那么“靠右行”才能作为一条制度被确立,而这条制度的确立将使越来越多的司机遵守“靠右行”,于是这个制度被强化了.
但是要指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应该理解成社会成员的谈判能力而不是他们的数量.比如一个国家统治者可能是少部分人,但他们掌握政权和暴力机构,从而有更大的谈判能力,因此他们更容易把自己的主张发展成制度.这如同我们在现实中看到,法律作为制度虽由小部分人制定却是非常强硬的,原因在于法律依靠国家暴力机构作为后盾;道德作为制度虽然常常由大众在自由博弈中形成,而其约束力却不如法律有效.这也可以说明,有组织的决策产生的行为将比分散决策产生的行为更具建设性或破坏力.生活中官员的数量少而百姓数量多,但是百姓怕官,就是因为官员是有组织的,百姓是没有组织的.为什么雇员要成立工会,雇主要成立雇主协会,原因就在于试图增加自己的谈判能力,使己方的行为对谈判局面更具影响力或支配力.为什么贸易保护有损国民福利但仍然会存在,甚至甚嚣尘上?原因是那些从贸易保护中获利的集团容易团结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而被损害的消费者却因为“搭便车”问题不能解决而一团散沙,缺乏谈判能力.
也许我谈得太远了.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制度的重要性.制度于人类的重要性还可以由一个猜想来理解.假设在人类之初的蒙昧状态,人类也没有制度来约束行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那将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每个人都努力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当然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幸福为何物,但他们出于本能会追逐自己的利益),知识的缺乏使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如何协调相互的利益和行为.正是经过漫长岁月相互残杀、斗争的切肤之痛,人们逐渐认识到行为的交互性而建立起约束人们行为的制度.知识的不断积累成为制度不断改进的动力.是知识和制度使社会秩序得到建立,使人类越来越走向文明.
当人类不断建立起各种制度、不断改变各种制度、不断创新各种制度的时候,各种制度的综合就形成了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体制,它由各种规范经济行为的制度构成.财产权利制度就是这些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种——事实上,财产权利制度常常被看作经济体制的基础.公有的经济体制和私有的经济体制就是这个基础上两大对立的体制.
我们讲制度的重要,最典型地就可以反映到财产权利的重要性上来.1993年诺贝尔奖得主诺思的研究表明,资本主义之所以最早萌芽在荷兰,就是荷兰较欧洲其他地区更早形成了私有财产权利制度.张五常去年在华中理工大学就作了一场《产权为何重要》的精彩演讲.他指出,制度安排的不同将导致收入的分配形式就会改变,从而资源的分配就会改变,随之,经济发展速度和绩效也会改变.
其实经济运行的一切问题最终都可以且应该归结到体制(制度)的问题.我们常常提及人才外流,譬如高级和优秀的人才到国外、到外企等.一些评论说那些离去人们失去了爱国热情、缺乏奉献精神,评论者不知道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是有价的.一个优秀的人才愿意留在国内企业工作,十倍的年薪都不足以将他吸引到国外企业,但是如果是二十倍、三十倍、一百倍呢?人才流失显然并不简单地是一个爱国主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它更与报酬体制相关.又比如中国为什么缺乏企业家精神?我曾看到一本数十万言的专著讨论(中国)企业家精神,但我对它不以为然,因为它没有接触到最深层次的制度问题.企业家精神的缺乏固然与教育、经济等相关,但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在于我们尚没有一套培育企业家的体制,比如竞争的企业领导体制和与风险责任相对称的报酬体制.中国要培育企业家精神,首先应建立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制度,比如企业家市场制度.再如国有企业改革,我们曾经尝试过许多方法,当逐渐接触深层次问题之后,我们还是必须进行体制创新.
我们希望国家富强,实际上富强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的制度安排1)能够激励人民求富2)能够保证人民有自由求富的权利,我们就会走向富强.“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人民求富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反对平均主义;非法敛取钱财破坏求富的自由权利,所以我们反对贪污腐败.除却战争和自然灾害,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政策等制度安排挫伤了人民的求富积极性,一定就是它的制度安排没有保证人民自由求富的权利.在中国,目前也还存在着一些妨碍自由求富的制度安排,比如行政过度地介入经济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比如地方保护主义,比如国家对某些政治强势的行业(企业)的垄断熟视无睹,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体制创新过程中需要逐渐革掉的.
最后我还想补充几点.其一是制度起源于降低交易成本,有的制度很好,但实行它需要太高的交易成本,它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所以人类许多美好的设计最终还是乌托邦似的构想;其二是制度具有路径依赖,即制度存在自我强化和惯性,我们常常看到,一项制度并不好,但它还是延续下去了.由于搭便车行为,许多制度创新并不总在最佳的时刻进行,而是在那以后,情况非常糟糕终于到大家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进行;甚至,也可能人们“以滥为滥”,谁也没有信心和兴趣去改变这不合理的制度,于是出现制度“锁定”(Lock in)效应,最终大家在腐败没落的制度中消亡.人类最初的二十几个文明最后不少都销声匿迹了,与制度锁定不能创新密切相关.记得经济学家汪丁丁说过,当一个民族面临制度锁定效应时,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以上转自zhxr63 | 十五级的回答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512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