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卓玛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3:58:24
藏语卓玛什么意思
藏语卓玛什么意思
藏语卓玛什么意思
藏族人重名的很多,“卓玛”的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夏那家的三代女性都选用了这个美丽的名字.
我在云南中甸采访时发现,房东夏那家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家里的三辈女性都叫卓玛:定主卓玛、此里卓玛、拉茸卓玛,简称都是卓玛.“卓玛”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所以女性都喜欢争着用这个吉祥的名字.
藏族人重名的很多,人们为了区分,往往在名字前面加家族的名称.而在一家人中出现同名的往往取其昵称,如夏那家的三代卓玛也可分别叫作:定卓、此卓、拉卓.
家中具有至高地位的外祖母——定主卓玛
在中甸藏族家族中老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定主卓玛今年75岁,四代同堂,由于儿孙们个个都成器,家里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老人在家里不再管什么事,给神龛烧香是她唯一的任务.每天清晨,老人庄重而严肃地完成这项工作后,就坐在火塘边打酥油茶、揉糌粑.有时她对晚辈有意见就会大声地教训几句.
老人的住房就在火塘背后的老人房.早先的藏家火塘彻夜不熄,即使在冬天,老人房也整天烘得暖暖和和.现在观念改变了,为了节约柴禾,孝顺的儿孙在老人的房里铺上了地毯,床上添了电热毯.
到了晚上老人喜欢给重孙们讲讲故事,有时还天真地与他们辩论一些问题,她常静静地坐着,捻着佛珠念经.藏族老人们大多都象卓玛老人这样虔信佛教,心境平和,安逸地度着晚年,不仅健康而且长寿.
老人的性格非常坚强.1997年春节,我去参加老人的外孙农布七林的婚礼,当时老人正在生病,但她认为这是家里的大事,作为一个祖母,怎么能躺下呢?从始至终,老人硬是撑着病体在火塘边坐了整整两天.
夏那家有一个特点,家族中一直都是招婿.定主卓玛和她的祖母、母亲都是招婿,而她的女儿此里卓玛的丈夫巴桑也是上门女婿,到农布七林这一辈有4个男孩,家里就让老大知诗七林留家娶妻.中甸藏族在婚姻方面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不管男女,凡是老大就留在家中继承家业,弟妹则出嫁,或为僧为尼.家中尤其偏爱女儿,有的家庭老大是儿子也送去为僧,给女儿招婿.这样一来,入赘婚相当普遍,入赘者也没有被歧视的感觉.中甸藏语“森”是嫁,“拢”是娶,意思中有“给出去”和“要进来”的区别,不论男女只要娶都用“拢”,凡是嫁都说“森”,并没有因性别不同而像汉语一样在描述婚姻行为时,将女性出嫁和男性入赘,娶媳妇和招女婿刻意区别.传统中国家庭协调婆媳关系一直是一件头疼的事,这里流行的入赘婚就避开了经常面对的大难题,家庭关系非常融洽.
卓玛老人的丈夫纳杰78岁,住在隔壁儿子格茸顿珠的家里.两位老人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除了此里卓玛留在家里招婿,格茸顿珠娶妻另立门户之外,其余的都“嫁”到了外面.这一带的藏族家庭几乎都是男子耕地,砍柴、到高山牧场放牧或外出经商.妇女承担家务、饲养家畜及负责田间管理.
家中的决策者——此里卓玛
此里卓玛是家庭主妇,中甸藏语一般称这个角色为“泼达”.“泼达”负责支配家庭经济,安排一年的生活,而且还是全家人的炊事员,除早上的火由女儿烧外,一日四步由母亲来做.不过,这几天此卓不在家,她和丈夫巴桑去夏给热水塘过一年一度的沐浴节去了,我和农布七林寻到了那里.
中甸附近有很多温泉,其中夏给温泉面积最大.春节过后,家中比较清闲,藏民都来这里过沐浴节.大家带上锅灶、结着帐篷、拉家携口在热水塘住个把星期,每天快乐乐洗澡,聊天,吃喝休息.当然,并不是每家都有时间去轻轻松松过沐浴节,很多藏民也就抽一两天跑去泡泡澡.
在去夏给的路上,农布对我说:“我妈以前可从没去过热水塘洗澡,这两年嫂子得力,她就有一些清闲了,今年十多天了还在那里!”一到热水塘,老远就见到坡地上到处是一洞洞的温泉,上面笼着一大团白白的雾气,里面裹着一个个人体,云雾蒸腾,若隐若现.大家的头上都扎着一根红丝巾,在白白的雾中飘来飘去,宛若仙境.
我和农布七林在热水塘边的帐篷群里找到了他父母.一进去,很多人正坐在里面聊天.“啊噶噶,布布回来两个星期了也见不着阿爸阿妈一眼,原来你们跑到这里来啦.怎么一泡澡就不想儿子了!”农布七林揶揄父母亲.
确实如农布七林所说,这位昔日的“泼达”今天可真是轻闲了.1963年此里卓玛18岁时和巴桑结婚.在夏那,人人都说此里卓玛是当年最能干也最出名的“泼达”.她回忆起那段日子总是有说不完的苦处:“阿妈全身是病,嘛奶(中甸藏语:祖母)身体不好,年纪又大.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捏糌粑的多了,粮又不够.白天从早到晚在生产队作活,晚上又要管一大家人,整天象个线形锤锤(指纺线锤)一样转还是苦不过来啊!心里话苦,白天也不能说,只能晚上抹抹眼泪.几个孩子没有好好读书,就在羊圈里不知不觉长大了”.
此里卓玛说说就笑了,是啊,现在她的确应该高兴才对.几个儿子这么能干,又有个好儿媳拉茸卓玛,又勤快又能干,家务活全都抢着干了.村子里的人都说卓玛大娘福气好,以前苦,现在苦尽甜来了!
家中的管家——拉茸卓玛
大嫂拉茸卓玛确实是夏那家最忙的人,家里面的一大堆事大部分都靠她做.虽然“泼达”还是婆婆此卓,但实际上主要是她在张罗.丈夫楚楚又常年在外面做生意,这里的藏族男子只是一个家庭在外面的代表,妇女是实际的家长,掌握经济大权.今天拉旧同样是大权在握,家中的一切还都靠她安排.
早上,我们还没醒,大嫂拉卓就起床了.她先把火塘里的火烧起来,然后去挑水,还要抽时间去大门顶墙上的桑蜩烧香.桑蜩是一个石砌小台子,有盖顶防雨雪.拉卓用一截松明在桑蜩上燃起火,然后加一些松针,冒出一阵清烟,再撒上些糌粑、水,来避邪祈福.
烧完香,她又回到屋里做早饭.吃完早餐,收拾干净,然后又开始煮猪食,煨牛水.这些活够她忙的,平时有婆婆此里卓玛帮忙,这两天婆婆不在家,全部家务都是拉卓一人忙前忙后.
她喂完牲畜,领着孩子土丹次称、知诗诺杰去田里干活.农布七林和我也跟着去.拉卓慌了,脸红起来,连声说“不要不要,两个叔叔休息喝茶去,怎么能叫你们也去田里呢?”农布七林解释说一直在外面,家里的农活生疏了,应该干一下活路的.我们随卓玛来到田边,冬天的田地什么也没有种,前一段时间刚刚犁过耙好,要等到3月份才开始进入农忙.今天要做的工作是给田里上肥.
拉卓告诉我们,现在家里面除荞子外种有蔓菁、马铃薯、青稞、小麦,虽说现在种粮食不是很赚钱,但这是一个根本,该种还是要种的.忙完田里的活,拉卓又开始作午饭,吃过饭她又织起了“作翥”.作翥是毛毯之意.织作翥是中甸藏民传统工艺,用一个专门的织机把羊毛织成很厚实的毛毯、垫子.以前中甸藏民织作翥都是用羊毛,今天我见到拉卓用的是一些花花绿绿的粗毛线,她向我解释:“家里面没养羊,就没有羊毛,这些是腈纶线,是在城里买的,做出来的作翥很好看,还很牢呢!”拉卓织作翥用的是零碎时间,待一会,她又得去招呼牲口了.
现在是冬天,牦牛没有了青草饲料,产奶量少一些,一般是几天挤下来存着的奶合在一起做一次酥油.拉卓挤奶的动作很温柔,为了让牦牛安静,还要唱歌给它听.挤完奶,她把它和前几天存下来的奶和在一起在锅里加热,热度要掌握得非常好,热一点,冷一点都不行.加热后又把奶倒进“旺诺”(奶桶)里.奶桶用木片箍成,大概有一米高,桶径有三、四十厘米.然后用一根奶棒使劲搅,这些活很重,拉卓搅的时候还唱《打奶歌》:
“几加央几哟
尼加央当尼哟
松加央松哟
日加央当日哟……”
意思是:搅一下福泽降临,搅二下引福迎福,搅三下福禄齐临,搅四下招来财运……奶桶旁边要放一个盆,里面放满清水.拉卓打了约半小时,唱完十多遍《打奶歌》,奶液中的脂肪开始上浮.奶桶口径不大,脂肪马上积了一小层,只见她捞起油脂抓捏成坨块扔到盆里.看着水盆里浮着的油脂够了,拉卓就腾出手在冷水中一边捞,一边捏,同时用手一面转动一面使劲拍打,把酥油捏成扁圆型的饼状.今天的油脂还算丰富,卓玛连捏了两饼酥油.她告诉我说:
“要是以前还要继续打奶,再榨出些油脂,尽量多做些酥油,所以连奶渣都吃着干洒洒的没油味.现在生活好了,留一点油在奶渣里!”打酥油剩下的奶液放入锅内微微加热,一会儿开始沉淀.然后把火撤去,加一瓢酸奶水发酵.又拿过来几根棒子搭在锅上,用一床专门的毯子捂起来.
腾出的时间拉卓开始收拾房间,约莫过上两个多小时,她把一个大竹斗架在桶上,把锅里的奶液舀出用竹斗过滤,在竹斗底部结成了一块豆腐状倒圆锥体的奶渣,取出还在晃动的鲜嫩奶渣放到火塘上方的奶渣架上,这时就大功告成了.只要过几天,烟熏火燎会在奶渣上面敷出一层黑黑的硬壳,奶渣也会板结起来.
挤完奶,做完奶渣,白天放出去的牛要入栏,喂牲口……做完这一切,又到吃晚饭的时间,拉卓又开始忙了,她的脚步几乎始终是小跑着穿梭于房屋与院落之间.吃完晚饭,我们大家都在休息、聊天,拉卓又开始在旁边默默地织起了作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