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文化的始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2:56:20
中世纪文化的始末中世纪文化的始末中世纪文化的始末西欧中世纪文化,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衰落及其原因,西欧基督教文化的兴起,欧洲统一语言的衰亡和方言的兴起.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文化”始于公元50

中世纪文化的始末
中世纪文化的始末

中世纪文化的始末
西欧中世纪文化,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衰落及其原因,西欧基督教文化的兴起,欧洲统一语言的衰亡和方言的兴起.
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文化”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终于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后者的代表性事件则是新航路的开辟.其中,又以1000年、1350年为界,分为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如果从异族入侵的角度来看中世纪文化的时间区划,它的起始时间则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476年,而它的终止时间就是奥斯曼人征服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的1453年,在这一时期内,形成了以东正教为标志的拜占庭文化,与以天主教为核心的西欧文化.
从感情上说,他们对亚洲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和阿拉伯文化及拜占庭文化是十分向往的,对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而对公元6至16世纪间“蛮族”的入侵而造成的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满,对教会垄断文化事业也大不以为然,遂将这段历史斥之为“野蛮”、“未开化”,称这段时期为“黑暗时代”.这些启蒙思想家在痛骂“中世纪”西方黑暗的同时,又慨然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从而形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前5世纪到14世纪
分为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
 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艺术是典型的描绘神性的宗教艺术。为了向教徒讲解圣经的故事,传达上帝的思想,内容的简洁与意义的明晰至关重要。艺术家放弃凭肉眼所见的直觉来描绘的习惯,而是展开想象,将自然与真实的东西转换为理念情感加以表达。因此,拜占庭艺术不考虑空间感的真实和戏剧性的细节描绘。这种简约的图解式绘画也曾经发展辉煌。...

全部展开

前5世纪到14世纪
分为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
 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艺术是典型的描绘神性的宗教艺术。为了向教徒讲解圣经的故事,传达上帝的思想,内容的简洁与意义的明晰至关重要。艺术家放弃凭肉眼所见的直觉来描绘的习惯,而是展开想象,将自然与真实的东西转换为理念情感加以表达。因此,拜占庭艺术不考虑空间感的真实和戏剧性的细节描绘。这种简约的图解式绘画也曾经发展辉煌。并且,这种纯粹的以构图结构将“观念”翻译成可视形象的艺术手法对后来的现代艺术尤其是抽象主义等艺术流派产生过重大影响。
  罗马式艺术
  第十世纪后,欧洲发展成封建制度,形成贵族、武士、平民、奴隶等多阶层社会。城市共和国的兴起,对意大利的政治文化产生新的影响。各地兴建新的教堂,艺术风格出现演变,逐渐形成以延续当年罗马风格为主却又融合了早期拜占庭风格的新罗马式艺术。教堂建筑的式样设计也有了变化:中殿以圆拱顶取代了以前的木梁,材料不再使用砖块而是大量使用石材,犹如周身披上了“白色的外衣”,形成一种外部庄严的古典风格。著名的比萨斜塔是新罗马式教堂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哥特式艺术
  十二世纪,一种区别于罗马式艺术的风格——哥特式艺术在法国形成,并逐渐拓展至全欧洲,延续到十五世纪。“哥特式”(Gothic)一词源于中世纪的建筑,是一种发祥于北法兰西、普及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性艺术样式,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特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该种建筑虽曾于欧洲全境流行,不过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度颇为被藐视。
  在哥特建筑和哥特雕塑出现大约50年后,哥特绘画风格在13世纪的时候开始展露,从罗曼风格至哥特风格的过渡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较之于前更加沉闷,黑暗和情绪化。这种转变在1200年左右始于英国和法国,1220年左右发展至德国,1300年至意大利。哥特绘画主要以4种形式出现:壁画,板画,插图和花窗玻璃画。作为早期基督和罗马传统的延续,在南欧壁画一直被教堂作为主要的图像表述方式。

收起

西方基督教的兴起,象征着古代的结束和中世纪的开始。漫长的中世纪是“上帝”统治人类的时代,时间跨度将近一千年。自公元393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西方进入了“政教合一”神权体制的思想黑暗年代。人民遭受着宗教和国家权威的双重奴役。如果说古希腊艺术是以存在为主体、重视视觉直觉的自然化艺术,那么中世纪的艺术则是以宗教为主体,重在表现情感和理念的理念化艺术。 中世纪艺术是非个人化和非自然化的。所有的艺术只...

全部展开

西方基督教的兴起,象征着古代的结束和中世纪的开始。漫长的中世纪是“上帝”统治人类的时代,时间跨度将近一千年。自公元393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西方进入了“政教合一”神权体制的思想黑暗年代。人民遭受着宗教和国家权威的双重奴役。如果说古希腊艺术是以存在为主体、重视视觉直觉的自然化艺术,那么中世纪的艺术则是以宗教为主体,重在表现情感和理念的理念化艺术。 中世纪艺术是非个人化和非自然化的。所有的艺术只与上帝和上帝的教义有关,所有类型的艺术品如雕刻、绘画、彩绘玻璃等只能在上帝的世界——教堂里存在。艺术成为宗教的奴仆和宗教意识形态的宣教工具。艺术只用来图解《圣经》,以形象直观生动有力的视觉样式直接作用于教民,尤其是广大的不识字的教民,使他们接受并崇拜宗教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的意义。基督教中“不要崇拜偶像”的教条使得曾经是古希腊艺术主体的大型人物立体雕像蜕变为依附于教堂建筑上的神像浮雕。立体雕像艺术沦为浮雕是艺术丧失其独立性的象征。古希腊雕刻中所崇尚的人体力与美的风貌在中世纪丧失殆尽。 后人至今可以通过欧洲的教堂艺术来想象和认识中世纪的世界。中世纪艺术的风格与希腊艺术迥然相异:远离现实生活,趋于装饰性、象征性和概念化的抽象表现手法。 中世纪艺术风格的形成源自于两个思想源泉:一是柏拉图的“超验理念”,人们崇拜精神追求,鄙视世俗欲望;二是基督教的教义:只有上帝基督才全知全能,人类对上帝顶礼膜拜而失去自我的独立思考。中世纪的文化结构具有高度的符号学性质:每一事物都有社会价值,一切事物都有相对应的意义,即也就有对应的指号。意义即为存在的指号,并与价值观念相关。中世纪文化的内容与表达之间具有很大的肖似性。很多的概念都有着相对应的记号(如十字架为上帝的象征)。中世纪型艺术的能指(画面)结构清晰,但比喻或象征的倾向很浓,所指意义内涵是较抽象的宗教观念。
  中世纪的思想特征是蔑视物质,重视记号所表达的意义。“代表本身的事物(用于实用的目的)在文化代码结构中占据最低层;作为另一类事物(用于观念表达的目的,如权力、神圣、高贵、力量、富有、智慧等)则与前者不同。由于意义问题与价值相联系,就产生了把各种文化记号的表达与内容分等的问题。此外,记号的价值学不仅受事物的价值影响,而且受内容与表达之间关系的某些定量特征的影响。”[4] 如宗教的物品,它的内容相对应的价值就可能达到较高的层面。如十字架原本是罗马帝国执行死刑的刑场标记,由于基督教将其作为圣像装饰物,其内含的价值意义使这个标记成为教民崇拜的对象。这种崇拜行为是符号性的,因为教民崇拜的不是圣像装饰物的物质性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宗教观念与权威。(Fig.x 意义层面等级结构图)在这种意义等级结构中,占据最高位置的是不含有物质性的记号,称为零记号(即表达抽象意义的记号,没有现世的物质可以与其相匹配)。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中世纪艺术作品反映的都是宗教题材,而人的现世生活却很少表现。
  中世纪艺术也因此构成其特有的风格,其演变分为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三个阶段。
  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艺术是典型的描绘神性的宗教艺术。为了向教徒讲解圣经的故事,传达上帝的思想,内容的简洁与意义的明晰至关重要。艺术家放弃凭肉眼所见的直觉来描绘的习惯,而是展开想象,将自然与真实的东西转换为理念情感加以表达。因此,拜占庭艺术不考虑空间感的真实和戏剧性的细节描绘。这种简约的图解式绘画也曾经发展辉煌。并且,这种纯粹的以构图结构将“观念”翻译成可视形象的艺术手法对后来的现代艺术尤其是抽象主义等艺术流派产生过重大影响。
  罗马式艺术
  第十世纪后,欧洲发展成封建制度,形成贵族、武士、平民、奴隶等多阶层社会。城市共和国的兴起,对意大利的政治文化产生新的影响。各地兴建新的教堂,艺术风格出现演变,逐渐形成以延续当年罗马风格为主却又融合了早期拜占庭风格的新罗马式艺术。教堂建筑的式样设计也有了变化:中殿以圆拱顶取代了以前的木梁,材料不再使用砖块而是大量使用石材,犹如周身披上了“白色的外衣”,形成一种外部庄严的古典风格。著名的比萨斜塔是新罗马式教堂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哥特式艺术
  十二世纪,一种区别于罗马式艺术的风格——哥特式艺术在法国形成,并逐渐拓展至全欧洲,延续到十五世纪。“哥特式”(Gothic)一词源于中世纪的建筑,是一种发祥于北法兰西、普及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性艺术样式,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特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该种建筑虽曾于欧洲全境流行,不过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度颇为被藐视。
  在哥特建筑和哥特雕塑出现大约50年后,哥特绘画风格在13世纪的时候开始展露,从罗曼风格至哥特风格的过渡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较之于前更加沉闷,黑暗和情绪化。这种转变在1200年左右始于英国和法国,1220年左右发展至德国,1300年至意大利。哥特绘画主要以4种形式出现:壁画,板画,插图和花窗玻璃画。作为早期基督和罗马传统的延续,在南欧壁画一直被教堂作为主要的图像表述方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