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用起重机缓慢吊起一段均匀的钢梁,现用一根绳索拴牢此钢梁的两端,使起重机的吊钩钩在绳索的中点处,如图3—83 所示.若钢梁长l、重G,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max,则绳索至少为多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03:34:47
为了用起重机缓慢吊起一段均匀的钢梁,现用一根绳索拴牢此钢梁的两端,使起重机的吊钩钩在绳索的中点处,如图3—83所示.若钢梁长l、重G,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max,则绳索至少为多长?(为了用起重机缓

为了用起重机缓慢吊起一段均匀的钢梁,现用一根绳索拴牢此钢梁的两端,使起重机的吊钩钩在绳索的中点处,如图3—83 所示.若钢梁长l、重G,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max,则绳索至少为多长?(
为了用起重机缓慢吊起一段均匀的钢梁,现用一根绳索拴牢此钢梁的两端,使起重机的吊钩钩在绳索的中点处,如图3—83 所示.若钢梁长l、重G,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max,则绳索至少为多长?(不包括绳索在钢梁上环绕部分的长度,且绳索的重力不计.)

为了用起重机缓慢吊起一段均匀的钢梁,现用一根绳索拴牢此钢梁的两端,使起重机的吊钩钩在绳索的中点处,如图3—83 所示.若钢梁长l、重G,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max,则绳索至少为多长?(
设绳索和竖直方向夹角为a
设绳索的拉力为T,
显然这是一个三力平衡问题(2个T,一个重力G)
根据平衡力知识可以看出,
T*cosa=G/2
解出,cosa=G/2T
由于T最大为Fmax,所以,cosa最小为G/2Fmax
就是说,a最大为arccos(G/2Fmax)
根据几何知识,sina=(L/2)/(S/2)=L/S
(S表示绳索的长度)
sina=根号下[1-(G/2Fmax)^2]
所以,S最小为:L/sina=L/根号下[1-(G/2Fmax)^2]

为了用起重机缓慢吊起一段均匀的钢梁,现用一根绳索拴牢此钢梁的两端,使起重机的吊钩钩在绳索的中点处,如图3—83 所示.若钢梁长l、重G,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max,则绳索至少为多长?( ♡、两道物理题】Ⅰ、起重机钢丝绳用5100N的力向上吊起质量为500kg的钢梁,则这个钢梁受到的合力为____N,方向为_____.Ⅱ、沿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则A、这两个力 AO、BO、CO是完全相同的三条绳子,将一根质量均匀的钢梁吊起,当钢梁足够重时,AO绳将先断FOA=2FOBcosa/2是怎么来的,求详解, 用一段细线讲粗细均匀的直铁丝吊起后,直铁丝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若将有段折叠一段,则 1.可能出现的 图中AO、BO、CO是完全相同的三条绳子,将一根均匀的钢梁吊起.当钢梁足够重时,结果AO先断,则A. α=120° B.α< 120° C. α> 120° D.不能确定画BO和OC的合力 码头起重机靠什么把集装箱吊起来的 一台起重机的额定功率是10kw.用它去提升2.5×10^3kg的钢梁.刚开始钢梁以0.2m/s²的加速度向上匀加速运动了1s,然后经调整后又做匀速运动.求:(1)拉力在1s末的瞬时功率;(2)钢梁上升时所能 AO、BO、CO是三条完全相同的细绳,并将钢梁水平吊起,若钢梁足够重时,绳AO则断,则角度为多少? 建筑工地上有一台起重机,它的输出功率是5.0*10^4W.若用它将2.0t的水泥预制件匀速吊起,如果吊起10m,需要多长时间? 建筑工地上有一台起重机,它的输出功率是50000W.诺用它将2t的水泥预制件匀速吊起 如果吊起10米 需要多常时间? 用起重机吊起2.5*10^4N的机器,起重机功率为10KW,求1s内可以使机器上升多高? 起重机用8050N的力竖直向上吊起质量为800kg的物体,合力是多少?方向如何? 用一段细线将粗细均匀的直铁丝吊起后,直铁丝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若将右端折叠一段,将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判断此现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起重机用钢索加速吊起货物时,钢索对货物得力大于货物对钢索的力 这句话对吗? 起重机在t1=10s内均匀速吊起重G=8000N的物体,移动距离s1=20m.(1)钢绳吊重物的功率p是多少瓦?(2)在上述条件下,匀速上升的时间,t2=30s时,起重机吊起重物作的功w是多少? 起重机用1 000N的拉力,在20 s的时间将质量为500kg的重物吊起20m,在此过程中起重机的平均功率是起重机用1000N的拉力,在20 s的时间将质量为500kg的重物吊起20m,在此过程中起重机的平均功率是( C) A 用一段细线将粗细均匀的直铁丝吊起后,直铁丝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有右端对叠(1)推测出现的现象(2)推测理由 一道物理填空题,进、、用一根细线将粗线均匀的直铁丝吊起后,直铁丝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若将右端折叠一段 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