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的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1:39:55
我爱这土地的赏析
我爱这土地的赏析
我爱这土地的赏析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著名的诗句,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像长了翅膀,飞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里,猛烈地撞击着他们的心灵,掀动着他们的感情.凡是读过这诗句的人,无不为诗人那真诚的深厚的感情所感染.他们也像诗人那样,眼睛里含上了泪水……
这首诗以它巨大的艺术魅力震撼着诗坛.
这首诗写于1938年的武汉.
此时的诗人,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阅历.无论是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危机,还是民众的苦难,都给过或正在给着诗人以强烈的震撼.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直关怀着、思考着这片国土的诗人,此时对土地的理解更深刻了,对土地的感情更浓烈了.诗人出生在金华农村,从小就对南方的土地有着血肉一般的情感.而后,随着生活的颠簸,诗人到过上海、常州,又到过山西、陕西,深深地为北方的土地所感动.对于这片生育、养育自己的土地,对于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对于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对于这片正在燃烧着抗战烽火的土地,诗人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该如何对待这片土地呢?诗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火焰般的情感了,他要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强烈的爱……
这浓烈的情感,凝聚成了诗《我爱这土地》.
从这首诗的题目看,诗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突出这一个“爱”字,斩钉截铁,毫不含混.而诗人是怎样写出自己对这土地之爱呢?读了诗,使我们对它五体投地.
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达过.而像这首诗写得这样集中,这样浓烈,这样撼动人心,还是不多见的.
对于土地的感情如何,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
诗人把自己比作了一只鸟: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是一只鸟,要歌唱,一直到死.为谁而歌唱?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含.诗人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在这片土地上,已不是死水一潭,已不是只有凄凉和苦难.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诗人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诗人为了执行自己的历史使命,视死如归.“——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句,把自己的决心写得入木三分,也把诗人自己与土地的关系写得再透彻不过了.“我”死了,“我”的肉,“我”的骨,“我”的血,要埋在土地里面,“我”的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就是说,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
写到这里,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已经表达得淋漓尽致.那“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已够撼动人心.但是,诗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以最后两句,再一次撼动读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写得朴实平易,却有着惊天动地的撼人力量.因为这“泪水”里,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啊!千言万语,不用说了,一切的一切,都含在这“泪水”里了.
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是如何卓越地把握住了自己的情感,又是如何卓越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啊!
什么是好诗?这种疑问常常在读者脑中回旋.的确,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往往又是很难回答的.不过,好诗毕竟是好诗,它是有着人们公认的道理的.
简单地说,看得懂的诗不一定不好,不一定就是直白,就是无诗味.看不懂的诗不一定就好,不一定就是含意深刻.这要看诗人是为什么而写,是如何写的.艾青曾说过:“诗好坏,不能以看得懂与看不懂作为衡量的标准;也不能以为人理解的程度作为衡量作品的价值.”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应该说并不难懂,它的含意是明朗的.而这首诗又是这样杰出,有着巨大影响.这就清楚表明,含意明朗而又成其为好诗的诗,是能够创作出来的,这就看诗人的艺术工力了.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是诗人在武汉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同《北方》等诗一起,标志着诗人的又一个丰收期.在诗人创作的道路上,这一时期的诗占有重要位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
全部展开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