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7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求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要详细一点的,要背的,不是试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03:24:56
求7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求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要详细一点的,要背的,不是试卷.求7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求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要详细一点的,要背的,不是试卷.求7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求

求7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求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要详细一点的,要背的,不是试卷.
求7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
求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要详细一点的,要背的,不是试卷.

求7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求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要详细一点的,要背的,不是试卷.
文言文、古诗、寓言、阅读、冰心的(荷叶、母亲)都要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
&《童趣》
一、 词语积累
(一) 常规词语
[余]我。[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故]所以。[物外]超出事物本身。[私]暗自,暗暗的。[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

全部展开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
&《童趣》
一、 词语积累
(一) 常规词语
[余]我。[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故]所以。[物外]超出事物本身。[私]暗自,暗暗的。[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果]果真。[唳(lì)]鸟鸣。[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为(wèi)]被。[方]正。[鞭]用鞭子打。[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 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 阅读探究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物外之趣.
3.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 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
8.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 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 迁移运用
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②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3.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阿Q精神”等。
4.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
&《〈论语〉六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
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
1. 第一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2. 第三则:
(1)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第三则:
(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第四则:
(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5. 第五则: 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 第十则: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四、总结迁移
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六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4.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15《古代诗歌五首》
&《山行留客》张旭
1.文学常识
①出处:选自《全唐诗》
②作者:张旭,字伯高,苏州吴县(现在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既是擅长七绝的诗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精通楷书,以草书最为知名。其草书逸势奇险,连绵回绕,具有狂逸爽朗的新风格。怀素就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法。张旭之书与当时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号称为“三绝”。常醉后作书,时人称之为“张颠”。
③解题:山行留客,意在“留”字,是将客人留在春意盎然的山中。
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2.诗歌赏析
①诵读全诗
②诗的第一句便以山中美景来打动客人。诗人并不着眼于山中的具体景色,而以总体的山光物态尽显春色的面貌去感染客人,一个“弄”字使呈被动欣赏的景色变为能主动创造的主体,将山中的满目生机和春光无限恰切地烘托出来,同时也留给了客人想象的空间:争奇斗妍的山花、欢唱不已的溪水,千回百啭的鸟啼、飘移不定的云雾⋯⋯一切均在可以想象的山光物态之中,并使人依恋起那生机盎然的春晖来。
③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否定了客人的想法,诗人善意的规劝客人不要因为山中偶然飘起一片阴云就打算归去。
④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诗人还得给客人们讲一点更深微的道理,故后两句就将诗的意义推向了更深的一层:客人啊,您只耽心天阴而雨会淋湿了衣裳,但是天晴时分又会怎样呢?您既然要来游山观景,就要登山临谷、探幽寻胜,要获得真正的寻访收获和审美享受,也得进入云之深处,而在那云之深处美色无穷的云雾不也是会使您的衣服被水气沾湿吗?
3.拓展诗歌意境:从“沾衣”我们联想到陶潜,他立下返耕园亩的愿望后,就着手去做,并且乐于去做,“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但他早出晚归,沐风浴露,衣裳恐怕被打湿了几十回,可志向并不因此改变,故他在诗中表示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们的许多人恐怕缺少的就是这种志向。其实,做人做事,立志高远是最重要的。人生道路上,“入云深处”的景色同样也会令人向往,激起人进取的欲望。宋人陆游曾有诗写游山所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路人的“入云深处”不也是充满诸多的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吗?但只要我们有不怕“沾衣”和不轻易放弃的追求,就会勇往直前,直至“云之深处”。古人道“追至春深处,采得百花归”,正是一分艰辛一份收获,浅尝辄止则会万事无成的。(在这里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认识做一些探讨)
4.写作技巧:景、情、理,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1.文学常识
①出处:选自《岑参集校注》
②作者: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
③解题:这是一首五绝。写作者行军途中在重阳节时思念故土。
2.诗歌赏析
①读诗,注意“强”读“qiǎng”
②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第一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③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
④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
⑤最后一句“应傍战场开”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显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3.小结: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汉江临眺》王维
1.文学常识
①出处: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②作者:王维(701-761),自摩诘,蒲州(现在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画家,以写田园诗著名。
③解题: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四联八句,中间两联是对偶句。汉江临眺,即来到汉江登临眺望
2.诗歌赏析
①开头第一、二句总写汉江形势。汉江处于古代楚国境内,既与三湘之水汇合,又与来自荆门的众多河流连接,所以水势浩瀚。
②中间两联写临眺之所见。第三、四句写汉江水流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腾的水气所笼罩,所以若有若无,时隐时现。五、六句写襄阳一带的城郭楼阁,远远望去似乎飘浮在前面的江面上,翻滚起伏的波澜好像撼动得远处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这两联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诗人紧紧扣住临眺之所见,即总是在写自己的视觉感受。他运用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又通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野极其开阔,境界极其广远。王维不只是诗人,还是一名画家。苏轼曾评议他的诗和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古人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说法,这里可引导学生依据诗句想像并描述诗中所展现的富有动感的画面。)
③结尾两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的山翁原指晋朝人山简。山简是“竹林七贤”中山涛的儿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此诗中的山翁借指的到底是谁,有两种说法:一是指襄阳地方长官。王维说:襄阳风景极好,自己愿意留下来与地方官同饮;一是诗人自指。是说襄阳这样好的风景,正是留给自己来饮酒赏景的。解作诗人自喻较能贴切地表达诗人对汉江风景的赞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味两种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
3.小结:作为律诗,《汉江临眺》不但每一联的对仗都十分工整,而且诗人还非常重视炼字,像“接”与“通”,“外”与“中”,“浮”与“动”,都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感起了重要的作用。
&《春日》汪藻
1.文学常识
①出处:选自《宋诗选注》
②作者:汪藻(1079-1154)字彦章,德兴人,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有《浮溪集》。
③解题: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2.字词解释
①第一联写出了当地春天的情形,雨水很多,随处可见乌云携雨而行,点明春之特点。
②第二联写山间田野,春水澄澈得比镜子还青碧,水鸟嬉戏看到人来了也不会惊飞。那种闲适自然之景让人流连忘返。
③第三联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日桃花的绚烂多姿。也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④最后一联,作者写茅屋四周云雾迷漫,弄湿了客人的衣裳,一声鸡鸣,惊醒了午睡的主人。
3.小结:全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和欲扬先抑的手法,诗意清新自然,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及向往自然闲适生活的那种情怀。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1.文学常识
①出处:选自《全元散曲》
②作者: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北京)人,著名戏曲作家。
③天净沙,曲牌名
2.元曲赏析
①前三句作者用了九种景物的叠加营造了一种特殊典型的氛围:凄凉、萧索、寂寥。流浪在外的游子,在一个黄昏时刻,牵着一匹瘦马,来到了西风劲扫的荒凉古道上,看到的是枯萎的藤,苍老的树,黄昏的乌鸦。不知不觉到了小桥流水的地方,这里有几户人家,炊烟袅袅,怎能不涌起满腔的乡愁?又是一年将近,何日是归期?
②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明时间,也表明了主旨:这是一首游子思乡之曲。
3.写作手法: ①意象叠加,渲染气氛 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一、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
[不]同“否”。
二、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探究
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3. 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5.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一 王冕四岁作画; 二 曹植七岁作诗; 三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四 司马光砸缸。
&20. 山市
(一)作家介绍。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本文《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家号称“累代书香”,蒲松龄的创作,还有通俗俚曲14种,计有《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增补幸云曲》等从不同角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不平,在人生态度和创作思想上与《聊斋志异》是相通的。蒲松龄的作,小说和俚曲之外,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和关于农业、医药的通俗读物《农桑经》、《药书》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曾出版路大荒编的《蒲松龄集》。
(二)题目解说。
这篇文章选自《聊斋志异》,描写了作家家乡淄川县奂山山市的景象。山市即是海市。海市蜃楼变幻莫测,是世间奇景,人鲜领略。作者以变幻之笔写变幻之景。穷形尽相,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三)背景资料。
《淄川县志》记载:奂山“有山市,邑人多见之者,城郭、楼、官室、树木、人物之状,类海市云”。海市是海市蜃楼的简称。作者34岁游崂山时,曾有幸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色,在《崂山观海市作歌》一诗里,十分惊异所看见的奇景:在海天之间,忽然出现了楼阁、山水、人物一霎时又“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这种变幻莫测的景象,与《山市》中描写的山市幻景的变化很相似。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能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故在文中有称此现象为“鬼市”。鬼市在前人著作中也有记载。唐人郑熊《番禺杂记•鬼市》写道:“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写道:“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作者与前人一样不了解这种幻象产生的原因,便认为是鬼怪作崇。

收起

基础知识 每课字词(生字表,课下注释),句段背诵,文学常识(作者,介绍,选自)课后练习 中心主旨 写作手法 重点文段的理解 文言文要注意字对字的翻译,把握诗词和虚词的用法
阅读 主要把握主旨来答题
作文 注意书写 结构 语言 内容

团语 文 试 卷
说明:1.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 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积累运用(21分)
1.下面是你学过的一些词语,请根据注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对应的字。(3分)
①头晕目xun( ) ②忍俊不jīn( ) ...

全部展开

团语 文 试 卷
说明:1.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 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积累运用(21分)
1.下面是你学过的一些词语,请根据注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对应的字。(3分)
①头晕目xun( ) ②忍俊不jīn( ) ③qnɡ( )天撼地
④抖sǒu( )精神 ⑤更胜一chu( ) ⑥huǎnɡ( )然大悟
2.我国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渭为了告诫子孙刻苦学习,不虚度年华,曾写了一副令人费解的怪联挂在后辈的书屋: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根据语境,试为对联中四个“好”字注音。 (2分)
(1) (2) (3) (4)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远远的街灯明了, 。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
(3)辛弃疾在 《西江月》中,运用嗅觉、听觉结合展望丰收景象的句子是:
, 。
(4)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 ,

(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 ___,
_______ ____ 。
(6)《观书有感》中比喻学习进步来自不断吸收新知识的句子是: ,

(7)《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8)余忆童稚时,能 ,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4. 下列说法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当你的同学们做好事,同学们夸你时,你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B.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来问我。”
C.当你正在做作业时,妈妈叫你吃饭,你说:“没见我正忙着吗?”
D.当你走在路上,别人不小心撞了你,别人马上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你说:“对不起?以后当心点。”
5.据称《墨西哥报》曾经别出心裁,把每天的天气预报写成诗,登在报纸固定的栏目上,很受读者欢迎。一天,报纸上又登了这么一个天气预报:“晨风吹开飘动的乌云,给城市黎明带来金黄。黄昏将有沙沙的阵雨,使喧闹的街道一片静寂。”
你能根据这首诗,把墨西哥当天的天气简练地概括出来吗?(3分)
答:
6. 请仔细品味下列句子中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请简要说说句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不少于20个字)。(3分)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表达效果:

仿写: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7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论语》的“论”字读 ,它是记录 的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
8.给下列字注音。(2分)
说( ) 省( ) 愠( ) 诲( )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6分)
①温故而知新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⑤学而不思则罔 ⑥思而不学则殆
10.《论语》十则中有谈(A)学习方法的,(B)有谈学习态度的,还有谈(C)个人修养的,请给下题对号标示。(标序号)(3分)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②学而时习之( )
③人不知而不愠( ) ④温故而知新( )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三个片断,完成12-17题。(14分)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A (带、含、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 B (莽莽、苍苍)草原, C(莽莽、苍苍)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 D (扑、漫、吹)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丙】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和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热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息,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12.选择甲、乙两文括号里的词填在横线上。(2分)
A. B. C. D.
13.甲文中“酝酿”原意是 ,在课文中的意思是 。(3分)
14.三段文字在写“风”时各有特点,甲文用“ ”作比,表现南国春风舒适、温暖的特点;乙文用“如无数的针扎”表现北国春风的 ;丙文所描绘的是 海风,其特点是 。(4分)
15.甲文写春风时,从感觉的多角度去描绘,找出相应的句子。(2分)
①触觉:
②嗅觉:
16.甲、乙两段文字在描写风时共同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
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丙文的内容:
。(2分)
(三)阅读文章《利息》,完成18-21题。(12分)
利 息
某校某年级某班一差生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只得了59分。差生十分着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
怎么办呢?差生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语文老师:“老师,请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
老师思忖了大约有一分钟。说:“我可以把你的成绩改为60分。”差生一听,高兴极了,但老师接着说:“不过,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师借给你的。东西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分还10分,期终考试,我会从你的考分中扣下10分,你愿意吗?”差生迟疑了一下,终于答应了。
期终考试,差生语文得81分,老师扣下10分,净剩71分。
想想看,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高利贷者,又有哪一个能和、敢和我们的这位老师比胆略、比效益呢?
18. 本文写了两个人物: 和 ,还暗写了另一个人物,从文中“ ”这个句子可以看出。(3分)
19.写出差生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3分)
答: → →
20. 发挥你的联想,把老师“思忖”时和差生“迟疑”时的心理活动加以描绘。(4分)
老师想:

差生想:

21. 文章作者对老师的做法持怎样的态度,你是怎样知道的?(2分)
答:

(四)阅读文章《绿之赞》,完成22-27题。(11分)
绿 之 赞
①光阴荏苒,绿色又向我走来,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于是又沉浸在绿色遐思之中了。
②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青春气息的滴翠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③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荫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似乎吹动绿杨,欣赏柳枝摇曳的飘动。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飘渺的遐想。
④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天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么?每每在生命的最后气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丰收和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
⑤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美。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⑥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霏霏细雨般的清晨,那如云如烟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飘飘地,柔柔地;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温馨。
⑦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22.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2分)
答:
23. 从内容来看,与第①段文字相照应的段落是第 段。 (1分)
24. 作者认为“绿”具有怎样的品质和特点?(2分)
答:
25. 第⑥段写春晨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一杯浓浓的醇酒”等,发挥你的想像力,想想春晨的绿还似什么?试写出一例。(2分)
答:

26.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7.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是赞美春天的,请你选一句赞美初春的,写下来。(2分)
答:
三、作文(45分)
28. 心愿象一粒种籽,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可以生根开花。请你以《我的心愿》为题,把你小小的心愿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班级、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①眩 ②禁 ③擎 ④擞 ⑤筹 ⑥恍
2.(1)hǎo (2)ho (3) ho (4)hǎo
3.(1)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2)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4.A
5. 阴转晴,黄昏时有阵雨。
6.静景动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夕阳照耀下雪后小山的色彩美。仿写,只要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即可。
7.ln 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儒
8.yu xǐng yn hu
9. ①旧知识 ②生气、发怒 ③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④真诚、诚实 ⑤迷惑 ⑥有害
10. ① B ② A ③ C ④ A ⑤ A ⑥ B
11. ①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2. A.混 B.苍苍 C.莽莽 D.漫
13.造酒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14.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强劲、凛冽 夏日 柔和、凉爽
15. ①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16.比喻
17.描绘夏夜柔和的海风和沙滩以及劳动者休憩谈笑的场面。
18. 老师 学生 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
19. 着急—高兴—迟疑
20. 想象合情合理即可给满分
21. 持肯定态度,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是以赞美的笔调写的
22.季节的变化(或时间、夏秋冬春)
23. 六
24. 可靠、谦虚、宽容、博大、永恒
25. 合理即可,如“一曲婉转悠扬的轻音乐”
26. 热爱绿色(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27. 正确即可,如《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
28.作文略

收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一、词汇积累(加点的要注音)
痴想 隐秘 凝成 喧腾 一瞬间 啜泣 纳罕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骚扰 小憩
糟蹋 庸碌 擎天撼地 迸溅 伫立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缀连 倔强 洗濯 玷污 诅咒 冉冉 雏形 繁弦急管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慧心
嬉戏 闲适 禀告 厄运 心旷神怡 险象迭生 执著 鞭...

全部展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一、词汇积累(加点的要注音)
痴想 隐秘 凝成 喧腾 一瞬间 啜泣 纳罕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骚扰 小憩
糟蹋 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