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写法和重点句子的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7:14:59
《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写法和重点句子的赏析
《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写法和重点句子的赏析
《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写法和重点句子的赏析
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x0d“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x0d“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x0d“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手掌”将诗人引到了他的“家乡”,这里的景色曾是那么美丽迷人.作者写到了家乡的春天,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充溢在字里行间浓浓的思乡之情,与作者身陷囹圄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x0d“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每到一处,作者都突出了该地区的特征性事物,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雪峰、水夹泥沙、新生的禾草、蓬蒿、荔枝花、苦水.在感情色彩上,这几行诗是忧郁的,冷色调的,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x0d“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诗人的思绪在祖国大地上驰骋,所到之处,留下的都是国土被侵略者践踏的印象.\x0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手掌”终于摸到了“一角依然完整”的土地,那里是没有被践踏的解放区.从这里开始,诗人的情绪不再低沉,变得明朗、积极.他没有亲身经历过解放区的生活,但感情上无比向往.这是他对解放区的抒情性描述.\x0d“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字样,是强调.因爱国而受到敌人迫害的“我”,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x0d“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直抒胸臆,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x0d“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以“太阳”和“春”喻解放区,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的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x0d“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诗在高亢的调子中结束,作者道出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与了热切的希望.\x0d1.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x0d从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两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x0d前半部分,是作者想像着用手掌触摸地图上的沦陷区,这里只有“灰烬”“血和泥”,一片凄凉景象.风景如画的“家乡”,如今被侵略者强占,作者在诗句中流露出忧愤.诗人的情绪还投射到更多的对应物上.以下出现的一系列词语,如长白山雪峰的“冷”,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长的“蓬蒿”,岭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等等,是多种感觉器官对国土现状的感受,也是对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的暗示,是诗人在囹圄中向祖国母亲的抒怀.在前半部分里,作者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即“江南的水田”一句),加重了情绪的渲染.\x0d后半部分,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因为那里“温暖”“明朗”“蓬勃生春”,前后两部分一对比,诗人的情感倾向更加突出.“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一向为人称道的两个比喻,使人们对解放区倍感亲切.在作者对解放区的抒情性描述中,用的是“爱”“希望”“太阳”“春”等词语.“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两个比喻,是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是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x0d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x0d《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我们读起来不觉芜杂.\x0d另外,这首诗有着较为特别的押韵方式.有时是四行诗句押一个韵,有时是两行押一个韵.例如从第5行开始,押韵的字依次是“乡—幛—芳—凉”“骨—出”“草—蒿”“悴—水”“山—暗”“抚—乳”“掌—望”“活—国”.这样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