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那几个?后来历史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15:36:10
春秋五霸是那几个?后来历史怎么样
春秋五霸是那几个?后来历史怎么样
春秋五霸是那几个?后来历史怎么样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白.其兄齐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 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晚年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 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敛.
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霸主晋国国君(前636—前628).名重耳.因其父献公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任用 赵衰、狐偃等人,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 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成为霸主.
秦穆公(?—前621)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不敢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三十七年(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
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於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意思是,青天呵,怎么将这么善良的人给殉葬了?如果可以赎命,我们宁愿出一百条命将他们换回来!
楚庄王(?~前591) 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芈姓,名旅.又称熊侣.在位期间(前613~前591)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庄王初年,楚国发生贵族暴乱,邻近的群蛮等也乘机骚扰.庄王平息乱事,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
:[春秋]中原霸主
楚庄王(?-公无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
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中原,史称"五霸".在"五霸"当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
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今江陵城西北有楚王墓、樊妃墓
宋国第二十任君主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本名子兹甫(?—前637年 在位:前650年—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
周惠王三十一年立,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核心有弦高、公孙子鱼、华椒和乐祁.前642年齐桓公病逝,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前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之战(今河南柘城西北),当时楚兵强大,大司马子鱼劝襄公趁楚人渡水之时截杀之,此时襄公却大讲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才攻击之;当楚军上岸时,子鱼又劝宋襄公趁楚军此时阵列尚未成形时袭杀之,襄公再拒绝.结果宋师大败,襄公被射中了大腿,其子宋成公王臣继位.
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吴王阖闾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军所败.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夫差返国后只得言和.勾践不断举兵伐吴.勾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越王 勾践 (?-前465)
越系古代越人所建之国,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楚国乃联越以制吴.前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前四九七年 -- 前四六五年)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四八二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四七三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既平吴,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但这时,春秋时代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实乃春秋末期最后的一个霸主.
当勾践刚刚灭吴称霸,其手下最大之功臣范蠡被封上将军,然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故功成立即隐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传其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而致富.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啄,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
春秋五霸
春秋 (前770-前476)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
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晋,郑等诸侯的力量迁都「洛邑」。从此王室开始衰弱,周天子号令天...
全部展开
春秋五霸
春秋 (前770-前476)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
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晋,郑等诸侯的力量迁都「洛邑」。从此王室开始衰弱,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登上舞台。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平王东迁以后,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 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周桓王带了军队去讨伐桀骜不驯的郑国,郑伯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这说明,这时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虚名罢了。孔子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 《春秋》,后人就把这一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见于史书的诸侯国名有一百二十八个,但比较重要的不过十几个,它们主要是位于今天山东的齐、鲁,位于今天河南的卫、宋、郑、陈、蔡,位于今天山西的晋,位于今天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燕,位于今天陕西的秦,位于今天河南、安徽南部和两湖的楚,位于今天江苏中南部的吴和位于今天浙江一带的越。这些比较大的诸侯国凭借其实力,用战争来扩充领土,迫使弱小国家听从他的号令,并互相争夺,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霸,又写作伯,就是诸侯中的老大的意思。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于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发展起来。齐桓公(前685-前643在位)继位后,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的侵扰,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今河南偃城)之盟,其霸业发展到顶峰。
齐桓公死后,齐国出现争夺君权的内乱,力量削弱。楚国乘机发展势力,先后灭了它北边的几个小国,重新把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前650-前637在位)以抵制楚人北侵为号召,企图充当中原的霸主。但无论从国力和业绩看,宋襄公都够不上称霸。周襄王十五年(前638),楚宋两国的军队在泓水相遇,宋军大败,连宋襄公都被射伤了腿,不久死去。
正当楚国称雄中原的时候,西部的晋国发展了起来。晋文公重耳(前636-前628在位)曾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饱尝艰辛。即君位后,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地一战,秦全军覆没,转而向西,吞并了 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楚国在城濮战后,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经济文化发展。楚庄王(前613-前591在位)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周定王十年(前597),楚与晋会战于邲(今河南武陟东南),大胜。不 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周敬王十四年(506前) ,吴王阖闾以伍员(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周敬王二十四年(496前)又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送给吴王珍宝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乘胜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 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春秋时代,先后出现五个霸权,史学家称为"春秋五霸"。
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
春秋五霸
霸国
创业霸主
历时
时间(年)
齐国
齐桓公 姜小白
前720-前750
40
晋国
晋文公 姬重耳
前760-前510
160
秦国
秦穆公 嬴任好
前750-前770
30
楚国
楚庄王 芈侣
前790-前690
110
吴国
吴王 阖闾
前690-前510
30
收起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
全部展开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
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 争霸于东南。公元前四九四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四八二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
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七七○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
晋文公——骊姬之乱
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六七六年,晋武公的儿子姬诡诸继承了君位,号称晋献公。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武公为他娶妻贾姬。贾姬无子。后来他又娶过两位夫人,一个叫狐姬,是大戎主的侄女,生子重耳,一个是小戎允姓女子,生子夷吾。献公的父亲武公晚年时,又娶了个年轻夫人叫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这齐姜青春年少,过门不久,就和姬诡诸勾结上了,到武公死后,诡诸干脆把他的继母娶了过来,做了夫人,后来还生了两个子女。男的就是申生,女的就是后来嫁给秦穆公的那个长女,名叫伯姬。这样,献公就有了三个儿子——重耳、夷吾和申生。若按年龄说,申生最小,但因为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所以“子以母贵”,被晋献公立为太子。 献公五年(公元前六七一年),率兵攻打骊戎(即西戎族)。骊戎主又送给献公两个美女。这两个人是姐妹俩,姐姐叫骊姬,妹妹叫少姬。那骗姬生得十分美貌,又会花言巧语,所以很得献公宠爱。 过了几年,骊姬生下儿子奚齐。献公就想废掉齐姜,更立骊姬为夫人。有一天,他召来了太卜郭偃问道:“废齐美,立骊姬,好不好?”郭偃占卜后说:“不好啊,不吉利!”献公一心宠爱驱姬,不信他的话。于是又请来了另一个太卜有另一种方法占卜,谁知他也说:“先后不分,长幼无序,不应该立骊姬为夫人。”尽管如此,献公还是选定吉日良辰,来到太庙祭告了祖宗,册立骊姬为夫人。 骊姬被立为夫人后,在文武百官中引起了不少议论。大卜史苏私下和大夫里克说;“不好了,晋国快要灭亡了,这可怎么办?”
里克大吃一惊,问:“亡晋的是难呀,”史苏说:“还不是新夫人骊姬。”
里克摇摇头,表示不信。
史苏进一步解释道:“唉,夏桀宠幸妹喜,夏朝灭亡;纣王宠幸妲己,使商朝灭亡;幽王宠幸褒姒,周朝崩溃。今献公宠幸骊姬,晋国还能不灭亡吗!” 里克听了,边点头,边感慨地说:“有理,有理。”
献公把骊姬立为夫人后,还想立奚齐为太子,就和骊姬商量。骊姬一听,感觉时机还不成熟,怕大臣们反对,便跪下假惺惺对献公说:“申生早已立为太子,为天子、诸侯和世人所知。如废申生立奚弃,妾宁愿去死。”说罢声泪俱下。 再说,晋献公有两个心腹大夫。一个叫梁五,一个叫东关五。晋国百姓都称他们为“二五”。这两人专会阿谀奉承、拍马溜须。谁知献公偏偏喜欢他们,委以重任,派在外地视察国事。骊姬想立奚齐,心里早已火烧火燎,可是还得装模作样。她想把此事交给“二五”去办,但又不便直言明说。骊姬身边有个能说会道的优施,捉摸透了她的心事,便乘机献计说:“夫人想立奚齐为太子,这还不容易嘛?以封疆为名,把三位公子封分在外,不就可以从中行事啦?!” 骊姬听罢转忧为喜,忙说:“谁能替我办这件大事呢?”
优施说:“我听人讲,外臣‘二五’办事周详。只要他俩肯出头露面,还愁太子立不成吗?”
于是骊姬准备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让优施重贿梁五和东关五。“二五”接受骊姬的东西后,受宠若惊,他们合计向献公进言说:“曲沃是晋祖始封的土地,又是先君宗庙所在处,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蒲地与屈地(在山西吉县)濒临黄河,紧挨戎狄外族,是边防要地,这三个地方应该派自己人去镇守,如能让太于申生去曲沃,重耳、夷吾去蒲地和屈地,主公居中指挥,晋国江山定能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献公听完“二五”的陈述,想了想说:“让太子外出,不怕别人说闲话吗?”
东关五说:“太子,是未来的国君;曲沃,是宗庙所在地。太子去曲沃是再合适不过了。”
献公说:“蒲、屈两地荒芜凄凉,怎么好守呢?”
东关五回答道:“不设防便是荒地。一建城池,荒野之地就变成热闹的都市了。”
献公不知是计,听信了“二五”的话,便命申生去守曲沃,太傅杜原款从行辅佐;重耳去蒲地,狐毛跟从;夷吾到屈地,吕饴甥相随。为掩盖众人耳目,选派工匠到三地加固城墙,建筑房屋。 三公于远离晋都,只有骊姬的儿子奚齐和少姬的儿子卓子留在献公身边。骊姬大玩手段,献媚取宠,越发得到献公的喜爱。
在公子远出以后,晋国常常发生战事。公子申生等不免经常回到晋都来商议国家大事,问侯君父健康。骊姬本来就厌恶申生,一见他回来,就忧虑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了。献公二十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骊姬作了一场恶梦,梦见了申生的母亲齐姜。 第二天一早,骊姬传唤太子申生进宫。
骊姬说:“昨晚我梦见你生母进宫来了,想是我儿久没祭祀了。”
申生马上表示明天就返回曲沃祭奠。
第二天,申生匆匆忙忙回到曲沃,在宗庙里大祭齐姜三天。祭奠完毕后,申生按照惯例,将祭奠用过的猪、牛、羊等肉类,派人送给献公享用。这时,献公正在外面打猎,骊姬便叫人把毒药撒在祭肉上。两天后献公回来,厨师们忙把申生敬献的祭肉烹调成各种佳肴美味,让献公品尝。献公正要夹肉,骊姬突然阻止道:“远道来的食物,试试再吃吧。” 骊姬随即泼了一碗肉汤,地上立刻烧起一个土包。又唤来一只狗,喂了一块肉,狗惨叫了几声就死去了。献公还有点不相信,又叫来身边的一个小官,叫他吃下祭肉后,也立刻身亡。 在骊姬的挑拨下,献公大发雷霆,立刻发出诏命,要拿太子申生问罪。
申生得知这一消息,又惊又气,手下人劝他逃走,申生说:“父亲已经老了,没有骊姬,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我如果逃走,还要让父亲背上恶名。”不久,便自杀于曲沃宫中。 重尔和夷吾听说申生死了,就前往晋都询问。
骊姬又向献公挑拨说:“申生撒毒药,看来重耳、夷吾是知道的。”
两公子得知骊姬又在暗算他们,就悄悄回到了各自的封地。多疑多忌的献公见两公子不辞而别,越发信以为真。立即派出军队,兵分两路,去追捕重耳和夷吾二人。
追兵来到蒲城,进入宫中,抓住重耳。一个名叫勃抵的小官逼着重耳自杀。重耳挣脱束缚,翻身逃跑,勃抵举刀便砍,结果只砍下了重耳的半截衣服袖子。
另一路追兵来到了屈城,夷吾跑到梁国(在陕西省韩城西南)。
收起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
全部展开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
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 争霸于东南。公元前四九四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四八二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
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七七○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
晋文公——骊姬之乱
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六七六年,晋武公的儿子姬诡诸继承了君位,号称晋献公。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武公为他娶妻贾姬。贾姬无子。后来他又娶过两位夫人,一个叫狐姬,是大戎主的侄女,生子重耳,一个是小戎允姓女子,生子夷吾。献公的父亲武公晚年时,又娶了个年轻夫人叫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这齐姜青春年少,过门不久,就和姬诡诸勾结上了,到武公死后,诡诸干脆把他的继母娶了过来,做了夫人,后来还生了两个子女。男的就是申生,女的就是后来嫁给秦穆公的那个长女,名叫伯姬。这样,献公就有了三个儿子——重耳、夷吾和申生。若按年龄说,申生最小,但因为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所以“子以母贵”,被晋献公立为太子。 献公五年(公元前六七一年),率兵攻打骊戎(即西戎族)。骊戎主又送给献公两个美女。这两个人是姐妹俩,姐姐叫骊姬,妹妹叫少姬。那骗姬生得十分美貌,又会花言巧语,所以很得献公宠爱。 过了几年,骊姬生下儿子奚齐。献公就想废掉齐姜,更立骊姬为夫人。有一天,他召来了太卜郭偃问道:“废齐美,立骊姬,好不好?”郭偃占卜后说:“不好啊,不吉利!”献公一心宠爱驱姬,不信他的话。于是又请来了另一个太卜有另一种方法占卜,谁知他也说:“先后不分,长幼无序,不应该立骊姬为夫人。”尽管如此,献公还是选定吉日良辰,来到太庙祭告了祖宗,册立骊姬为夫人。 骊姬被立为夫人后,在文武百官中引起了不少议论。大卜史苏私下和大夫里克说;“不好了,晋国快要灭亡了,这可怎么办?”
里克大吃一惊,问:“亡晋的是难呀,”史苏说:“还不是新夫人骊姬。”
里克摇摇头,表示不信。
史苏进一步解释道:“唉,夏桀宠幸妹喜,夏朝灭亡;纣王宠幸妲己,使商朝灭亡;幽王宠幸褒姒,周朝崩溃。今献公宠幸骊姬,晋国还能不灭亡吗!” 里克听了,边点头,边感慨地说:“有理,有理。”
献公把骊姬立为夫人后,还想立奚齐为太子,就和骊姬商量。骊姬一听,感觉时机还不成熟,怕大臣们反对,便跪下假惺惺对献公说:“申生早已立为太子,为天子、诸侯和世人所知。如废申生立奚弃,妾宁愿去死。”说罢声泪俱下。 再说,晋献公有两个心腹大夫。一个叫梁五,一个叫东关五。晋国百姓都称他们为“二五”。这两人专会阿谀奉承、拍马溜须。谁知献公偏偏喜欢他们,委以重任,派在外地视察国事。骊姬想立奚齐,心里早已火烧火燎,可是还得装模作样。她想把此事交给“二五”去办,但又不便直言明说。骊姬身边有个能说会道的优施,捉摸透了她的心事,便乘机献计说:“夫人想立奚齐为太子,这还不容易嘛?以封疆为名,把三位公子封分在外,不就可以从中行事啦?!” 骊姬听罢转忧为喜,忙说:“谁能替我办这件大事呢?”
优施说:“我听人讲,外臣‘二五’办事周详。只要他俩肯出头露面,还愁太子立不成吗?”
于是骊姬准备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让优施重贿梁五和东关五。“二五”接受骊姬的东西后,受宠若惊,他们合计向献公进言说:“曲沃是晋祖始封的土地,又是先君宗庙所在处,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蒲地与屈地(在山西吉县)濒临黄河,紧挨戎狄外族,是边防要地,这三个地方应该派自己人去镇守,如能让太于申生去曲沃,重耳、夷吾去蒲地和屈地,主公居中指挥,晋国江山定能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献公听完“二五”的陈述,想了想说:“让太子外出,不怕别人说闲话吗?”
东关五说:“太子,是未来的国君;曲沃,是宗庙所在地。太子去曲沃是再合适不过了。”
献公说:“蒲、屈两地荒芜凄凉,怎么好守呢?”
东关五回答道:“不设防便是荒地。一建城池,荒野之地就变成热闹的都市了。”
献公不知是计,听信了“二五”的话,便命申生去守曲沃,太傅杜原款从行辅佐;重耳去蒲地,狐毛跟从;夷吾到屈地,吕饴甥相随。为掩盖众人耳目,选派工匠到三地加固城墙,建筑房屋。 三公于远离晋都,只有骊姬的儿子奚齐和少姬的儿子卓子留在献公身边。骊姬大玩手段,献媚取宠,越发得到献公的喜爱。
在公子远出以后,晋国常常发生战事。公子申生等不免经常回到晋都来商议国家大事,问侯君父健康。骊姬本来就厌恶申生,一见他回来,就忧虑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了。献公二十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骊姬作了一场恶梦,梦见了申生的母亲齐姜。 第二天一早,骊姬传唤太子申生进宫。
骊姬说:“昨晚我梦见你生母进宫来了,想是我儿久没祭祀了。”
申生马上表示明天就返回曲沃祭奠。
第二天,申生匆匆忙忙回到曲沃,在宗庙里大祭齐姜三天。祭奠完毕后,申生按照惯例,将祭奠用过的猪、牛、羊等肉类,派人送给献公享用。这时,献公正在外面打猎,骊姬便叫人把毒药撒在祭肉上。两天后献公回来,厨师们忙把申生敬献的祭肉烹调成各种佳肴美味,让献公品尝。献公正要夹肉,骊姬突然阻止道:“远道来的食物,试试再吃吧。” 骊姬随即泼了一碗肉汤,地上立刻烧起一个土包。又唤来一只狗,喂了一块肉,狗惨叫了几声就死去了。献公还有点不相信,又叫来身边的一个小官,叫他吃下祭肉后,也立刻身亡。 在骊姬的挑拨下,献公大发雷霆,立刻发出诏命,要拿太子申生问罪。
收起
春秋五霸
春秋 (前770-前476)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
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晋,郑等诸侯的力量迁都「洛邑」。从此王室开始衰弱,周天子号令天...
全部展开
春秋五霸
春秋 (前770-前476)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
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晋,郑等诸侯的力量迁都「洛邑」。从此王室开始衰弱,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登上舞台。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平王东迁以后,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 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周桓王带了军队去讨伐桀骜不驯的郑国,郑伯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这说明,这时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虚名罢了。孔子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 《春秋》,后人就把这一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见于史书的诸侯国名有一百二十八个,但比较重要的不过十几个,它们主要是位于今天山东的齐、鲁,位于今天河南的卫、宋、郑、陈、蔡,位于今天山西的晋,位于今天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燕,位于今天陕西的秦,位于今天河南、安徽南部和两湖的楚,位于今天江苏中南部的吴和位于今天浙江一带的越。这些比较大的诸侯国凭借其实力,用战争来扩充领土,迫使弱小国家听从他的号令,并互相争夺,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霸,又写作伯,就是诸侯中的老大的意思。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于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发展起来。齐桓公(前685-前643在位)继位后,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的侵扰,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今河南偃城)之盟,其霸业发展到顶峰。
齐桓公死后,齐国出现争夺君权的内乱,力量削弱。楚国乘机发展势力,先后灭了它北边的几个小国,重新把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前650-前637在位)以抵制楚人北侵为号召,企图充当中原的霸主。但无论从国力和业绩看,宋襄公都够不上称霸。周襄王十五年(前638),楚宋两国的军队在泓水相遇,宋军大败,连宋襄公都被射伤了腿,不久死去。
正当楚国称雄中原的时候,西部的晋国发展了起来。晋文公重耳(前636-前628在位)曾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饱尝艰辛。即君位后,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地一战,秦全军覆没,转而向西,吞并了 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楚国在城濮战后,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经济文化发展。楚庄王(前613-前591在位)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周定王十年(前597),楚与晋会战于邲(今河南武陟东南),大胜。不 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周敬王十四年(506前) ,吴王阖闾以伍员(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周敬王二十四年(496前)又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送给吴王珍宝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乘胜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 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春秋时代,先后出现五个霸权,史学家称为"春秋五霸"。
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
春秋五霸
霸国
创业霸主
历时
时间(年)
齐国
齐桓公 姜小白
前720-前750
40
晋国
晋文公 姬重耳
前760-前510
160
秦国
秦穆公 嬴任好
前750-前770
30
楚国
楚庄王 芈侣
前790-前690
110
吴国
吴王 阖闾
前690-前510
30
收起
两种说法: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这篇文章可以看一下:
http://www.cycnet.com/history/qanda/010802013.htm
春秋五霸:指春秋时代,先后出现五个霸权,史学家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是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诸说皆谬,当以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