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上海的 课文主要是 拿来主义 胡同文化 文言文 过秦论 师说 石钟山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7:47:58
00上海的课文主要是拿来主义胡同文化文言文过秦论师说石钟山记00上海的课文主要是拿来主义胡同文化文言文过秦论师说石钟山记00上海的课文主要是拿来主义胡同文化文言文过秦论师说石钟山记文言文:过秦论一、古

0 0 上海的 课文主要是 拿来主义 胡同文化 文言文 过秦论 师说 石钟山记
0 0
上海的
课文主要是 拿来主义 胡同文化
文言文 过秦论 师说 石钟山记

0 0 上海的 课文主要是 拿来主义 胡同文化 文言文 过秦论 师说 石钟山记
文言文:
过秦论
一、古今异义
务耕织(从事)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两手相合)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承受)
西举巴蜀(攻取)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以致天下之士(来,召纳)
相与为一(援助)
皆明智而忠信(可靠)
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属)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把;作为,认为)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把;作为,认为)
才能不及中人(一般人)
天下云集而响应(象回响一样应)
将数百之众(带领)
斩木为兵(兵器)
嬴粮而景从(担负,背)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肴山以东)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复仇)
二、活用
1、 通假
外连衡而斗诸侯(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孝公既没(通“殁”)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
甿隶之人(“氓”,耕田的人)
而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嬴粮而景从(通“影”)
百有余年矣(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锄耰棘矜( 同“戟” )
2、 名动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手拿强弓)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瓮做,用绳系)
3、 名状、
有席(象卷席子)卷天下,包(像用包子)举宇内,囊(象用囊袋)括四海之意
内(对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对外)连衡而斗诸侯
南(向南)取汉中,西(向西)举巴蜀,东(向东)割膏腴之地,北(向北)收要害之郡
执敲扑而鞭(用鞭子)笞天下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
天下云集而响应(象云一样)
4、 形名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形势)
尊贤重士(贤能的人)
5、形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尊贤重士(尊重)
会盟而谋而弱秦(使……弱、削弱)
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

6、 动名
追亡(逃亡的士兵)逐北(溃败的军队)
7、使动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
流血漂橹(使……漂浮)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击退)
会盟而谋而弱秦(使……弱、削弱)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使……弯)
以愚黔首(使……愚昧、愚弄)
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聘)
三、句式
1、判断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 被动
为(被)天下笑者
3、 介后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4、省略
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委命(于)下吏
聚之(于)咸阳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身死(于)人手
威振(于)四海
4、 定后
铸以为金人十二
5、 宾前
肴函之固,自若也
仁义不施,而公守之势异也.
师说
1.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授”,传授,讲授.)
2)或不焉(同“否”)
2.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 今:学校.
3)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 今:表示很多人.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6)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 今:没有,否定副词.
3. 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作名,圣人、愚人)
4)小学而大遗(形容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作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作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作名,高明的地方)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低于)
9)惑而不从师(形容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动词使动,使……学习)
4.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六经的著作)
3)道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形容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5. 重点实词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2)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难道)
3)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还)
4)士大夫之族(类)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6)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7)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四、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
2. 省略句
1)吾从(之)而师之
2)其出(于)人也远矣
3. 变式句
1)其闻道也亦告乎吾(状语后置)
2)学于余(状语后置)
3)耻学于师(状语后置)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5)小学而大遗(宾语前置)
4. 被动句
不拘于时
五、虚词
1.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2.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其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3. 也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2)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4.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唉)
5.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代“生乎吾前”的人)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示反问,相当于“这不是……吗”)
6.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知识,道理)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助词,的;代词,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一类)
石钟山记
一、判断句:
1、 噌洪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款坎镗嗒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2、 古之人不余欺也.
3、 此世所以不传也.
二、倒装句
1、得双石于潭上(状后)
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而大声发于水上
2、石之铿然有声音(定后)
3、古之人不余欺也(宾前)
余是以记之
三、省略句:
1、郦元以(之)为下临深潭
2、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3、(余)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4、(余)独与迈乘小舟
5、磔磔(于)云霄间
6、(余)徐而察之
四、通假字:
1、南声函胡(含糊)
2、至莫夜月明(暮)
五、词类活用:
1、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
噌洪如钟鼓不绝(名作动,敲钟击鼓)
2、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使…鸣)
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作状,乘船)
大石侧立千尺(名作状,在旁边)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
六、一词多义:
1、而:扣而聆之(表顺接)
徐而察之(表修饰)
空中而多窍(表并列)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
人而无仪《相鼠》(表假设)
2、焉: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微波入焉(兼词,于此)
4、 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
因笑谓迈曰(于是)
七、重点词义:
1、水石相搏(击、拍)
2、桴止响腾(传播)
3、余尤疑之(更加)
4、所在皆是也(这样)
5、适临汝(往)
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
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
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
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
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
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