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怎样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5:52:13
浅议怎样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浅议怎样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浅议怎样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不仅担负着指明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任务,而且承担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重任,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是由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知识广博的延伸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太抽象,概括性与逻辑性太强.在学生们的眼里,思想政治课虽然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是学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课本中某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只是点到为止,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这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拓展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空间,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摆在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围绕这个问题,我结合教学经验,提出看法. 一、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教师按照统一的课程教学,使用统一的课程上课,学生按照传统的方式接受老师们“塞”的知识,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事先规定和设计好的,有板有眼,井井有条,甚至每个教学环节需要几分钟,也分配得准确无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设计”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与老师配合得尤为“默契”,因此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但这种“默契”是毫无生气的“表面现象”,“圆满”是虚假不实的“一团和气”.“唤醒学生”这一教育本质的更深刻的要求被忽视了,学生的潜能不仅没有被开发,反而被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也随之被束缚了.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互动、和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边活动.上课不再采用教师单向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较为和谐.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为达到此目的,教师既要做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学会“自己否定自已”,“有所退”方能“有所进”.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由于多年的教育制度影响而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有些教师在思想上跟不上时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传统的“传授型学习”和无反馈的“单向接受型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呆板僵化,主动创新不够,拘泥于课本知识,不善于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和分析问题,对学生限制过多、惟书本至上,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着考试转,使自己成为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监工,导致学生不想学不愿学甚至厌学,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新教材要求政治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断创新,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1.教学与生活相互渗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思想政治课,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因为理论比较抽象、深奥,加之教师讲解空洞、枯燥,甚至干脆读书划书而缺乏生命活力,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造富有活力的课堂,使广大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渗透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就无法活化书本上的知识,就谈不上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破解这一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政治教师要善于回归生活,立足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政治知识.比如,教学《经济常识》“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因为学生生活中常接触姜、蒜等,所以经过分组讨论,很多同学都举出了姜、蒜的价格变化并能分析出变化的原因.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就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进行了讲解,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二要关注国内国际形势.每天都在发生的国际国内时事,因为其新颖性而受到学生关注,更因为它蕴涵丰富的政治道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时,中日钓鱼岛问题引起国内抵制日货,甚至打砸日产私家车,学生对此反应强烈,我及时提出问题:“抵制日货,这种爱国形式,大家觉得好不好?”“打砸日产私家车,与西藏打砸抢事件有何不同?”“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我们的爱国之心?”通过课堂探究讨论,学生明白要理性爱国,要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三要关注地方乡土材料.乡土材料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而且能引起学生共鸣,提高积极性.在学习“市场配置资源的必要性”时,我就用到了淮北的煤炭资源开采进入枯竭期,进而引出资源有限和人的需求无限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对资源进行配置.利用本地的乡土材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由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论性,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绝非易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学中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尽量使学生在一种具体情境中理解把握所学知识,减少理解的坡度和难度,提高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如在教学“主权国家”部分内容时,播放利比亚战争的片断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等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最大的问题在于“课程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多”“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可言”.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没有像故事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但对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要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再用理性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处理每一个大的知识点时,都为我们授课提供了生活化的素材,使我们能够把情境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例如:《生活与哲学》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时,引用的是“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工厂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在讲授“矛盾的特殊性”时,引用的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俗语;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设计了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故事,他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提出“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引用的素材,可以是学生的生活常识,可以是警句谚语,可以是历史故事,可以是时政热点,总之做到了生活情境的提出与课本理论的传授有机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应是一种达到和谐的双边活动.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注入式”“满堂灌”等,只管自己完成任务,不管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师生间的合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则思想政治教学势必失去吸引力,失去来自主体最有力的动力.
1.树立主体思想,增强参与意识.
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自己主动思考学习.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未来社会人必要的素质之一.将课堂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产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课堂就像一个故事,需要自然而流畅的结构.设计问题,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清晰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新时代的劳动者》中“应该怎样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时,创设“小王进城打工的困惑”(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他找不到工作!)的情境,试问:怎样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可以从国家、企业、个人的角度回答吗?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投影显示参考答案,当学生看到与自己的见解及答案内容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成功的喜悦.
2.注重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经常读课外政治读物,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各类事件.最后教师再加以点评,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学以致用并有新的见解时,就会由衷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政治的兴趣.例如对美国火星探测器的成功飞行这一事件,笔者要求学生分析说明,绝大多数高二学生能从经济角度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政治角度看,则反映了美国继续维持其世界霸权的政策;从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 四、改进教学评价,发掘学生的创造性
“关注差异,人人成材”的评价观注重运用多元、多维、全面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得到他人更多的肯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地看、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如果教师抓住了师生交流的最佳契机,适时运用语言、表情等手段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就能使师生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对老师更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为此,不仅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予以肯定,而且要鼓励各类学生都大胆地发表自己对知识的见解,肯定每个观点中好的一面.这样他们身上那种潜在的动力就会被挖掘出来,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得到树立,长此以往,教师的这种期待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此外,教师还应当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经常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亲近,“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吸引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政治教学实践与研究证明,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吸引力是行之有效的,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