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岭南文化能否回答全面一些有什么特点,生活风俗习惯,等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5:22:52
关于岭南文化能否回答全面一些有什么特点,生活风俗习惯,等等.
关于岭南文化能否回答全面一些
有什么特点,生活风俗习惯,等等.
关于岭南文化能否回答全面一些有什么特点,生活风俗习惯,等等.
岭南文化-定义概述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会贯通,岭南文化真正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
到了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织成绚丽多彩的画面,岭南文化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从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康梁变法直到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岭南文化都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这段时期,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革新精神.
此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国内各地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条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广州作为现阶段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改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虽然从岭南文明史开始,粤北的韶关,粤东的潮州得益于江西学派南下闽学西进在唐宋曾为广东的文化中心,而粤西的高州一带隋唐冼夫人期间曾为政治中心,但从明朝开始广州作为广东的省城,与其他省份一样开始确立了其他府无法撼动省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0
-构成元素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要而言之,它有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
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
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一直被视为边缘文化的岭南文化充分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岭南人得风气之先,竞相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与民主思想,寻找救国强国的真理,从洪秀全到梁启超再到孙中山,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革新发展了的岭南文化从广东辐射全国,在近现代中国现代化民主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开放改革新的历史时期,广东承担着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岭南文化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这时候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提出对岭南文化的再认识、再评价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在历史上,岭南文化向来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一直遭到主流的传统文化的轻视和排斥,甚至在近代岭南文化走向全国之时,它的主流地位也得不到确认,这种状况影响至今,所谓“广东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论调便是证明.这往往出于偏见或者无知.为今之计,就应当对岭南文化给予正确认识和评价,做到:充分肯定,大力弘扬,认真正视.
充分肯定:说“广东没有文化”,在于所持的是传统中原文化的标准.岭南人不必妄自菲薄,要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中发现优秀的因素,在复杂纷纭的形式中梳理出优长的特质,如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等,从而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
[编辑本段]岭南文化-文化特质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郑信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广东人,而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如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梁启超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
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在唐宋时代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以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为中心向外辐射,特别是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除广州、佛山两大商埠外,潮汕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通台厦”,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著名的“潮州帮”(潮商)“广东帮”.商品经济的发展,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编辑本段]岭南文化-文化内涵
岭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获得了相应的缤纷表现.岭南学术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继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这里既有雅文化、精英文化——如江门学派、岭南画派、岭东画派,又有市井文化;同时,还要顾及独具特色的民俗所体现出的文化,如“自梳女”、“结金兰会”和“不落夫家”等等.
岭南的文学艺术雅俗并茂,岭南画派、岭东画派、粤剧、潮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诗人张九龄、学者陈献章享誉全国,电影最先从岭南传入,而中国电影事业的重要奠基者郑正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岭南教育起步较晚,但宋明办书院风盛,如潮州府在宋朝就有三大书院,其中两大书院韩山书院,元公书院的建制规模都比较大.到了近代更是领教育革命之先.葛洪在岭南炼丹,创金丹道教理论,并有贡献于化学、医学.伊斯兰教、佛教较早从海路传入岭南,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影响及于全国以至世界.岭南的农技、手工技、医学等在中国科技史上有一定地位,明清之际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中国最早的生态农业,而潮汕人精工细作,种田如绣花.郑之侨所著的《农桑易知录》更是一本幸存的珍稀古代农书.西医东渐,中国的西医院、西医学校以及西医生,均在岭南最早出现.岭南民俗与岭南饮食,异于北方,最富于地方特色.岭南文化中的艺术部分,颇具特色,以粤剧、潮剧和汉剧为例,它们扎根于南疆,又吸收了中原和周边文化,很值得探研.北有秧歌,南有英歌,英歌这样一个南方艺林的奇葩也是值得关注.
岭南文化-文化构成
岭南文化是一种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形态.怀旧色彩淡一些,向前看得多一些,则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
近现代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广义的岭南文化本来就包括香港地区在内,只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们的岭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据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所以,广东与香港在文化上较容易达到融洽,形成同构.因而,我们关于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审视离不开对香港的认识.香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实”的广东人心目中成为一种高位文化.与此同时,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经济的特点、注重享受的特点等也深深影响着广东.
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租赁形式入据澳门,在西方政治与法制文化的影响下,澳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与特点,即开放多元,中西合璧.即便如此,澳门文化仍然植根于中华,岭南文化的特色长期在澳门得到保留和发挥.同时,由于澳门长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宗教艺术、价值观念等,通过澳门传入广东,继而扩散到内地,使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16世纪中叶以后的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是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澳门与岭南文化的关系问题是16世纪以来中西交通、人类文明进程的个案研究典型,值得学术界重视.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受华侨文化反哺的现象很多,如潮汕善堂,就是华侨文化反哺的结果.他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华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侨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最突出地体现在文化纽带上.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对于华侨来说,“落地生根”不等于文化同化.事实上,他们的文化仍然保持着民族性,中华文化仍然是华侨的母体文化,是华侨的根.另一方面,华侨留居海外之后,与当地文化“通婚”,吸收当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要建设华侨文化,就是要研究华侨文化这种兼容中西文化的特质,找到它的内核,丰富和发展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它主要分为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
岭南文化-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潮州园林另树一支).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又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岭南人追求自然化、艺术化园居生活,这孕育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园林的严谨章法,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顺从人意.岭南古代的园林匠师,综合了多元文化类别,把北方的、江南的、外国的园林艺术贪图其意,变更其形灵活吸收,挥洒自如,使园景布局显得较为随意,不拘一格.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方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等,可资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
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另外,陈济棠公馆和张维立的立园那样的西欧式园林建筑、龙岩中山公园的俄罗斯园林建筑、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和兼容的表现.
岭南文化-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府音乐被称为“广府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岭南画派是本世纪初首先从广东兴起.以岭南三杰为代表,主张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使之朝着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而提高审美教育效能的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其表现形式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最终目的则是通过艺术美的陶冶以“改造国魂”.它有如下特点:
一、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
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
三、博取诸家之长;
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著名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并称“岭南三杰”,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
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赵少昂被誉为高奇峰以后最佳传人,海外友人多以收藏少昂花鸟为贵.黎雄才、关山月都在美术院任教,弟子颇多.杨善深现在香港主持他开创的“春风画会”,传授画艺.可谓:岭南四家荟萃一堂叹为观止.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这种新的文化精神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革命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时代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在区别于旧国画流派的主要特征;
三、兼容精神,这是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是革新的重要途径;
四、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不断发展的动力.
这四种精神是互相联系的,它构成了“岭南画派”相当完整的体系,也是这一画派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革命精神是“岭南画派”的思想基础.这种革命精神,又是和“岭南画派”创始人的特殊经历和思想倾向分不开的.时代精神,“岭南画派”在题材内容上大胆革新,也是这一画派能够永葆青春的原因.兼容精神,也就是“折衷中外,融合古今”,这是“岭南画派”最重要的主张,是它的艺术原则,也是“岭南画派”革新的途径.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前进的动力,也是“岭南画派”历久不衰的奥秘.只有创新,它才有生命力,而创新体身既是目标,也是这个画派发展的动力.“岭南画派”所以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就是有创新精神作为推动力.
[编辑本段]岭南文化-戏曲音乐
广东的戏曲剧种有粤剧、潮剧、汉剧、采茶戏、客家山歌等,以粤剧、潮剧、汉剧三种流行最广、影响最大、观众最多.
粤剧
粤剧是岭南最重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粤语方言地区.粤剧唱腔优美、多样化,具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影响遍及粤语华人地区,有“南国红豆”的盛誉.兼容并蓄、通俗易懂、音乐优美是粤剧的主要特点.粤剧的形成大约经历了300余年的过程,发源于广东民间.从明未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广东出现了“本地班”,到太平天国革命前,是粤剧的萌生期;而从粤剧名伶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率粤剧界举旗反清到“粤剧中兴”,是粤剧的扬花期;从志士班的改良活动到“五四”运动前后,则为粤剧的定型成熟期.在志士班的改良活动以前,粤剧是用“官话”演唱的,改良期间才开始用广州方言演唱.这一改良,使粤剧的特点得到明显的加强,并显示出一种完全独立的自为的状态.
潮剧
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白字戏,唱戏、对白都使用潮州方言.流行于潮汕地区及闽南、台湾、泰国和东南亚潮州人聚居的地方.由宋元时期的南戏演变而来,是广东诸剧种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个.到明朝中叶,它已有自己的唱腔和完整的戏剧程式.潮剧的特点是有帮腔伴唱的形式,往往在一曲中出现一唱众和,或二三人合唱的宏伟场面.传统伴奏乐器有大锣鼓、小锣鼓、苏州锣鼓等.著名剧目有《苏六娘》、《金华妹》等.
汉剧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其实是指广府音乐,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广东音乐源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吸纳了中原古乐、江南小调和昆曲等的精华,与本地民歌、民谣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音乐,同粤剧一样也具有明显的融合特点.广东音乐由于曲调悠扬优美,节奏明快清新,旋律婉转动听,音乐清脆悦耳,内涵丰富,被称作“透明的音乐”、“东方民间音乐的一颗明珠”.广东音乐不单广东人喜爱,全国人民甚至外国人也都十分喜爱,故历来就有“凡有华侨处,即有广东音乐知音”的说法.其中《步步高》、《雨打芭蕉》、《平湖秋月》、《旱天雷》、《禅院钟声》、《寒鸦戏水》、《饿马摇铃》、《赛龙夺锦》等广东音乐名曲,已成为乐坛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而经常被各类音乐会演奏.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州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内容广泛包括锣鼓乐、笛套音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汉调音乐,除潮州外,还广泛流行于闽南、粤东、广州、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和潮人聚居地.潮州市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祥地,其源头可追溯到唐宋之际,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用一种有节奏的、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客家人思想情感与生活劳动情况的艺术形式,是客家文化的组成因素,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客家山歌一般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第一、二、四句押韵;多触景生情,即兴创作,情深意切;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又富于变化.山歌具有《诗经》中赋、比、兴的遗风,往往先从咏物兴起,多用双关、比喻、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特点是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比喻丰富、音乐性强.内容极为广泛,既有情歌,也有对日常生活、生产的赞美或责难、抱怨、自嘲,还有年节喜庆的欢唱.梅州是客家人聚居的中心,客家山歌广泛流行,有“山歌之乡”的美誉.每年中秋节成为梅州地区的山歌节,客家人“打擂台”赛山歌,热闹非凡.
岭南文化-工艺美术
广东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历代艺人继承了岭南古越族人的原始艺术,不断进取,力求创新,使得有我国南方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品更加精巧和实用.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象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粤绣(广绣和潮绣)、增城榄雕、潮州木雕,潮州陶瓷,潮州剪纸,潮州嵌瓷、石湾工艺陶瓷、佛山剪纸、佛山秋色、潮州抽纱、枫溪瓷雕、肇庆端砚、新会葵艺、高州角雕、东莞烟花以及肇庆草席、阳江风筝、佛山醒狮、岭南盆景、广州红木家具、潮州锣鼓和麦秆贴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素享盛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上乘的旅游购物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