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头上的点有多少个,有什么意义?和尚头上的点好像有见过6个的9个的12个的?它们有什么意义?最少 或 最多 可以有多少个?比如6个到12个是等级的像征吗?多与少有什么区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3:53:41
和尚头上的点有多少个,有什么意义?和尚头上的点好像有见过6个的9个的12个的?它们有什么意义?最少 或 最多 可以有多少个?比如6个到12个是等级的像征吗?多与少有什么区别?
和尚头上的点有多少个,有什么意义?
和尚头上的点好像有见过6个的9个的12个的?它们有什么意义?
最少 或 最多 可以有多少个?
比如6个到12个是等级的像征吗?多与少有什么区别?
和尚头上的点有多少个,有什么意义?和尚头上的点好像有见过6个的9个的12个的?它们有什么意义?最少 或 最多 可以有多少个?比如6个到12个是等级的像征吗?多与少有什么区别?
那叫戒疤,表示受过戒.也不是每年一个.是三个,六个,九个或十二个.
关于戒疤,请参考:
《谈和尚头顶上的戒疤》
有的和尚头顶上有一些经香火烧灼而留下的疤痕,这是汉地佛教出家人的一种明显的外在标志,于是很多人都误认为凡和尚都要烧戒疤的.在一些搬演唐宋时代故事的电影或电视片里,出现在银幕或屏幕上的和尚们都煞有介事地“烧”上了戒疤,凡稍有佛教历史知识的人看了,都感到十分可笑.
其实,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并没有在受教人头顶上烧戒疤的规定.因此,除了汉地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国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国汉族出家人,凡是在宋朝以前受戒的,头顶上也不会出现戒疤.
元代初年,有一位志德和尚(1235—1322年)曾受到元朝皇帝世祖忽必烈的尊重.他在天禧寺主持传戒时,规定受戒的人部必须用香火灼烧头顶和手指,以显示虔诚信佛的决心.这就是中国汉地僧人受戒时烧戒疤的开始.
1983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该决议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
所谓传戒,就是佛教寺院召集志愿出家为僧尼的人,设立戒坛,举行授戒,使之成为正式僧尼.
从求戒者来说,出家为僧尼是要有许多条件的,比如个人志愿、家庭同意、身无债务、五官端正等等,这在实际上未必都做得到,但佛教要求如此.有志于出家的人,先要和寺院取得联系,在寺院中请求一位比丘作自己的“依止师”.通过全寺僧侣了解和同意,然后寺院就可以收留此人为弟子,为他剃除须发,授沙弥戒(共有十戒),这就叫做“沙弥”了.沙弥,也就是汉地一般俗称的小和尚,其实,还算不得正式的和尚呢!沙弥在梵文里的原意是勤策、息慈,就是应当勤受师父策励,息恶行慈.沙弥的年龄一般在七岁到二十岁之间.在这期间,他的“依止师”对他有教育和抚养的责任,年满二十岁了,经过僧侣开会研究同意,召集十位大德长老,共同为他举行授戒仪式,这次授戒叫比丘戒,戒条比起沙弥戒来就复杂多了,共有250条,成为正式僧人的条件也因此算是备足了,所以又叫具足戒.从此就取得了正式僧人的资格.受比丘戒满五年后,才可以离开依止师,自己单独修道.除了沙弥戒和比丘戒之外,最后还有一种菩萨戒,有10重戒、48轻戒,但这不是必须受的,根据自愿.沙弥戒必须单独授受,比丘戒允许三人以下同时授受.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慧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