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配里面董永的故乡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05:08:48
天仙配里面董永的故乡是?
天仙配里面董永的故乡是?
天仙配里面董永的故乡是?
天仙配的故事妇孺皆知,它发源于孝感.位于孝感市孝南区中心地段的董永公园,以汉朝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七仙女下凡配为夫妻的神奇故事为主题,汇集了孝感境内有关“天仙配”故事的文物古迹.园内用亭、台、楼、阁、桥、榭组成的仿古建筑群,在山和水的映衬下,别有一番趣味. 园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棵树冠如蓬、满身披绿的槐荫古树,正是它见证了董永与七仙女的百日姻缘.相传玉皇大帝的七姑娘思凡,看中孝子董永,于是让槐荫树做媒,嫁配董永.董永说:“哑巴树怎能开口?”七仙女说:“大树不开口,各自两分手;大树若开口,姻缘天配就.”接着,他们双双跪拜,槐荫古树因感动而开口说话.不料,老槐荫激动之余说错一字,将“百年合好”说成“百日合好”,弄得董永和七仙女仅有百日缘分.民间俗语“一夜夫妻百日恩”,就是从这里传开的. 离槐荫树不远处有孝子祠,祠内有正方形小院,院中矗立着董永和七仙女携手挽臂的玉白色雕像.祠的正厅悬挂载有董永生平的横匾,陈列有关于董永的文物、碑帖、族谱、名人字画等.出祠往北,越过百步梯,可到升仙台,传说七仙女就是从这里被迫升天而离开人间.从升仙台,走过小桥,来到“瑶池仙境”.池中岛上,七个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仙女塑像争美斗艳.瑶池对面是一座鸳鸯楼,依水而建,楼上有一对相互依偎的亭台.此楼相传是董永和七仙女婚后居住的地方.与鸳鸯楼相对的是一座米粒形的饭山,周围有董永碑、理丝桥、清风亭、烟雨亭等景点. 孝感市董永公园,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孝感市城区槐荫大道东段,距武汉市60公里.孝感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一九八四年建成,占地75亩,分为三个区域. 园内有孝子祠、仙女池、槐荫树、鸳鸯楼、理丝桥、涤丝亭、白步梯和升仙台等景点12处.景点按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仙女下凡、百日姻缘等情节为线索建造,歌颂了孝感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位于公园中部的“孝子祠”,屋顶青色古瓦,门院粉壁花墙,院内正厅坐北向南,多开的雕花门屏,四周花卉盆景,古色古香协调匀称,祠正堂立着记载董永生平的横匾,两旁陈列着有关的文物、碑石、族谱和名人字画.祠院正中耸立着董永和七姐满工回家的汉白玉塑像,祠院围墙的十六面窗花,以浮雕形式,展示了民间相传中的16个孝子故事图画. “瑶池仙境”,再现了张七姐下凡前,在瑶池沐浴梳妆的情景,七姐妹白玉似的仙姿塑像,在池中岛上神态各异,含情脉脉,个个栩栩如生.公园内有“槐荫古树”、“理丝桥畔”、“鸳鸯楼台”一组景点.相传槐荫为媒,七姐与董永成婚,理丝桥下借滚子河水,浣绢洗丝,用天梭一夜织成十匹锦绢,赎回卖身契;“鸳鸯楼台”是一个建筑在池水边的楼榭建筑群.傍水楼台上有一对紧依的双亭,象征董永七姐,相互依偎相亲相爱;另有一亭,沿廊伸入池中,象征他们爱子在池里戏水.池中小岛上,有一对白色的鸳鸯鸟,与楼台形成犄势.在此观水中之鱼踪、楼台之倒影,思鸳鸯之依依,爱意之甜蜜,不禁使人深深地感受到仙女、董永故乡的亲切,也更增添了无比的乐趣. 园中左侧有一米粒形土山,周围十三个土丘.相传董永的儿子董天宝,经常受到十三个财主子弟的欺负,有一天,天宝正在吃用七姐留下的米煮的饭,自称十三太保的家伙又来侮辱他,一气之下,天宝将碗砸去,顿时风沙满天,旋即风停沙尽,地上出现了一座米粒形的山压着十三个土丘.后称此山名“饭山”. 公园后门处,有一马鞍形的山丘,上山台阶谓“百步梯”,直到“升仙台”山顶,有一镂花香炉,相传七姐在满工回家途中,被迫上“百步梯”到“升仙台”,凭借袅袅青烟,含恨离别人间.这里四周环水,山洞构筑曲径通幽,崎岖小路和桥、函、亭、景相间.在“升仙台”上可观公园全景. 董永的故事,二千多年在民间久传不衰,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园把流传故事、遗址、遗迹溶于亭台楼阁、山水桥石之中,引起游人的无穷遐想,深受游客的赞誉. 人们大都认为,孝感地名来源于董永卖身葬父、孝心感动天地的故事,其实也不尽然,因为旧时孝感县内有名的孝子非常多. 孝为百德之首,孝廉出忠臣.孝不是文化糟粕,也永不过时.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最灿烂的部分,是和谐社会最稳定的基石. 孝感是孝子之乡,是以孝感天的地方. 孝感最早建县于454年,初名孝昌,924年更名为孝感.《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述:“南朝宋析置孝昌县,以孝子董黯立名,后唐避讳改曰孝感.”董黯,东汉名孝子,祖籍浙江,汉和帝委官不做,后迁居原孝感县北吉阳(现广水市南有吉阳山).另外,传说孟宗的故乡也在孝感市北青山乡(现孝昌县周巷镇有哭竹巷),孟宗,古廿四孝之一,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其母病重,想喝笋汤,但时值隆冬,何处寻笋?孟宗便荷锄上山搜寻无果,大哭,感动了上苍,于是竹笋就有了———这就是民间盛传的“孟宗哭竹冬笋发”的故事,虽是故事,但孟宗(?-271年)却确有其人,孟宗曾任三国时东吴的司空,为避吴主孙皓(字元宗)的字讳,更名为孟仁. 董永民间故事最初只是汉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历史却选择了董永作为社会孝观念宣传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在流传过程中董永故事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渐渐由孝子故事演变为爱情故事.从民间故事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民众的感情与想象的巨大作用. 两千年以来,“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的原生结构模型虽无改变,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内涵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 孝感地区传承的《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是一件优秀的民间口头语言艺术作品.关于董永和七仙女故事,既是中国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神奇幻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优美艺术作品.它在孝感深深扎根,发育成熟. 传说董永本为山东千乘人,但早在汉代即迁移至孝感安家落户,这不仅有史籍记载,且与孝感这一地名的由来紧密相关,还有孝感地区至今遗留的许多遗迹、地名和民俗可资佐证;作为一件口头语言艺术作品,它正是在孝感地区的崇尚孝道的民间文化生态中,才发育成熟,既凸现孝道主题,又富有民间生活情趣,并通过说唱、戏曲等多种样式的艺术创造走向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优美动人的“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主要价值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关这个故事传说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资料蕴涵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包括伦理道德、风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第二,该故事传说所颂扬的孝文化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现实实践价值. “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可谓家喻户晓,是中华民族广为流传的著名民间传说之一,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