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著名的爱国人士要仔细!要出身年月日!要2--3个 最好5个以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21:51:59
清朝末期著名的爱国人士要仔细!要出身年月日!要2--3个 最好5个以上。
清朝末期著名的爱国人士
要仔细!
要出身年月日!
要2--3个
最好5个以上。
清朝末期著名的爱国人士要仔细!要出身年月日!要2--3个 最好5个以上。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
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汉族,安徽合肥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康有为,出生:咸丰五年(1858年3月19日) 广东南海
逝世: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31日) 山东青岛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国际上称呼为Sun Yat-sen.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人称其为“中山先生”,其后此称谓便逐渐演化为孙中山.中华民国总统-孙中山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国民党总理,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称为国母[1].
曾国藩,出生日期:公元1811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公元1872年3月12日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
戊戌六君子
列强接连进犯,亡国危险迫在眉睫。为拯救中华于危难之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实行改革,以求自强。作为一个驻外使节,黄遵宪一方面亲身体验了人强我弱的不幸,另一方面也接受了一些时代的进步思想,他深知应该变法。1895年秋,黄遵宪在上海与康有为相遇,交谈之下,甚是投机,于是积极地投入这一政治活动之中。黄遵宪与梁启超思想接近,一拍即合,在与梁的信中写道:“国中知君者无若我,知我者无若君...
全部展开
列强接连进犯,亡国危险迫在眉睫。为拯救中华于危难之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实行改革,以求自强。作为一个驻外使节,黄遵宪一方面亲身体验了人强我弱的不幸,另一方面也接受了一些时代的进步思想,他深知应该变法。1895年秋,黄遵宪在上海与康有为相遇,交谈之下,甚是投机,于是积极地投入这一政治活动之中。黄遵宪与梁启超思想接近,一拍即合,在与梁的信中写道:“国中知君者无若我,知我者无若君”;梁启超也曾说:“启超以弱龄得侍先生,惟道惟义,以诲以教,获罪而后,交亲相弃,亦惟先生咻噢振厉,拳拳恳恳,有同畴昔。”黄遵宪加入了上海的维新组织“强学会”。此后,黄遵宪成为维新派中一员积极分子。
1896年初,北京的强学会及其宣传刊物《中外纪闻)、《强学报》,在朝廷中顽固派的压迫下遭到封闭,黄遵宪非常气愤,决心在上海另办一种报刊,作为宣传阵地。他慷慨解囊,捐款1000元,作为开办费。邀请了20多岁的有为青年梁启超担任主笔,并赠诗梁启超,写道: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村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8月9日,一种新型刊物正式问世,每10日l册,每册20余页,分论说、谕析、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门类。这就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时务报》。这一刊物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这时竟破格召见黄遵宪。10月,光绪皇帝召见黄遵宪时说:“西方政治为什么胜于中国?”黄遵宪回答说:“西方国家的强大,原因都在于变法。”还说:“在伦敦时,听老人说,百年以前英国还不如中国呢!”光绪皇帝听了开始有些惊讶,后来,笑着点头称是。接着,黄遵宪又受到光绪皇帝的教师,户部尚书翁同龢的接见。
1879年夏,由于翁同龢的推荐,黄遵宪被任命为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湖南按察使和时务学堂总理等职。他抵湖南后,即代理湖南按察使,掌管一省刑狱和官吏的考核。当是,湖南巡抚陈宝箴,是支持变法的新派人物。在黄遵宪的建议下,陈宝箴同意创办一所时务学堂,为维新培养人才。黄遵宪还提出邀请梁启超来湖南任时务学堂的总教习。不久,德国帝国主义者侵占我国胶州湾,黄遵宪感叹时事,写下《书愤》一诗:
一自珠崖弃,纷纷各效尤。
瓜公惟客听,薪尽向予求。
秦楚纵横日,幽燕十六州。
未闻南北海,处处扼咽喉?
民族危亡的加深,进一步坚定了黄遵宪变法自强的决心。当时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进步人士齐汇湖南,改革气氛热烈,一时成为中心。他们组织了“南学会”,讨论国家大事,拟定变法章程,会员迅速发展到千数百人。南学会每7天讲演一次,黄遵宪是南学会主会人之一,第一个到南学会讲演的就是他。在讲演中,他痛斥封建专制,主张实行变法维新,发展民族工业,希望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他强调要实行地方自治,作为实现君主立宪的基础。他在南学会共作了9次演讲,因此名声大震。他还制定了一个由官民合办的保卫局制度,寓“地方自治”于其中,期望“民智自此办,民权自此伸”,与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分权。在封建制度的一统天下里,黄遵宪的这些主张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黄遵宪在变法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梁启超后来说:“凡湖南一切新政,皆赖其力。”光绪皇帝对黄遵宪非常赏识。1898年2月,向翁同龢索阅《日本国志》,6月,又令陈宝箴将黄遵宪送部引见。
光绪皇帝幻想在改良方面得到日本的帮助,于8月11日任命黄遵宪为出使日本公使,催促他立即来京。可是,黄遵宪从这一年春天就得了痢疾,9月15日到达上海后,一直在养病,未能成行。9月 28日,他读到了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扑灭了维新运动,屠杀进步人士,谭嗣同等牺牲的抄报,非常悲愤。
不久,掌陕西道监察御史黄均隆奏参黄遵宪,“奸恶与谭嗣同辈等”,要求朝廷从严惩办。于是,上海道蔡钧根据朝廷的命令,扣押了黄遵宪,派兵200余人荷枪实弹围守,待命押解北上。后来,因为英国和日本等国出面于预,才使清政府不得不有所顾忌,允许黄遵宪回乡,再不复出。从此,黄遵宪永远被逐出政治舞台。
10月 15日,秋风萧瑟、月黑霜凝的夜晚,黄遵宪乘船南归。一路上,处处风波,病身憔悴。回到家中,黄遵宪痛定思痛,时常彻夜难眠。他思绪联翩,想起了这次残酷屠戮、迫害维新志士的“瓜蔓抄”,无限惆怅。悲痛之余,他写下了《感事》八首,记述了近代史上这一次著名的政变。
在家乡,黄遵宪表面上过着安闲恬静的生活,而实际上内心却是非常苦闷。他在屋里挂着当时人画的《时局图》。图上用熊、狗、蛙、鹰等象征沙皇俄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它们都觊觎着中国的大好河山。黄遵宪在上面题诗:
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他还在人境庐旁,建筑一座无壁楼。当时,台湾籍爱国诗人丘逢甲,也在嘉应州,与黄遵宪结为知己。丘逢甲挥笔为无壁楼赋一幅对联:
“陆沉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
上联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危亡的优虑,下联表达他们对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维新运动的愤激之情。
收起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
全部展开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途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
收起
通过
林则徐,李鸿章,曾国藩,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