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兵役制度是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6:41:11
汉代兵役制度是怎么样?汉代兵役制度是怎么样?汉代兵役制度是怎么样?汉代兵制是全国皆兵的.在西方,直到近代普鲁士王国在俾斯麦为相时历经了不得已的压迫才发明这样的制度的,而我们在汉代也就早已实行了.一个壮

汉代兵役制度是怎么样?
汉代兵役制度是怎么样?

汉代兵役制度是怎么样?
汉代兵制是全国皆兵的.在西方,直到近代普鲁士王国在俾斯麦为相时历经了不得已的压迫才发明这样的制度的,而我们在汉代也就早已实行了.一个壮丁,到二十三岁才开始服兵役,这一规定也有其内在的意义.因为二十才始成丁,照理可以独立耕种.就农业经济言,无法多产,只有节用,所谓“三年耕,有一年之蓄”,照一般情形论,年年丰收,是绝对不会的.平均三年中总会有一个荒年,来一个荒年,储蓄就完了.倘使三年不荒的话,六年就该有二年之蓄,九年就该有三年之蓄.而农业社会,也绝对不会连熟到九年以上,也不会连荒到三年以上.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所以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照理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这一制度,不仅是一种经济的考虑,实在是一种道德的决定.我们让历史上一切制度,都该注意到每一制度之背后的当时人的观念和理论.政治是文化中重要一机构,绝不会随随便便无端产生出某一制度.在汉初,中人,本来大部由农村出身,他们知道民间疾苦,所以能订出这一法规.近代的中国人,往往蔑视自己以往的政治传统,又说中国没有成套的政治理论,没有大的政治思想家.当然在中国以往著作里,很少有专讲政治理论的书,也很少转移政治思想而成名的人物.这并不是中国人对政治无理论,无思想.只因中国读书人多半做了官,他们对政治上的理论和思想,早可在实际政治中表现了.用不着凭空著书,脱离现实,来完成他书本上的一套空理论.于是中国的政治理论,早和现实政治融化合一了.否则为什么皇帝和宰相定要分权呢?为什么仕途必经察举和考试呢?为什么田租该力求减轻呢?为什么商业资本要加节制呢?为什么国民兵役要到二十三岁才开始呢?所以我们要研究中国以往的政治思想,便该注意以往的政治制度.中国决不是一个无制度的国家,而每一制度之后面,也必有其所以然的理论和思想,哪可轻轻用专制黑暗等字面把来一笔抹杀呢?
汉代的国民兵役,又分几种.一种是到中央作“卫”兵,一种是到边郡作“戍”卒.一种是在原地方服兵“役”.每一国民都该轮到这三种,只有第三种,从二十岁便开始了.
汉代中央军队有两支:一称南军,一称北军.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首都的卫戍部队.当时南北军全部军队合共不到七万人.各地方壮丁轮流到中央作卫兵一年,当卫兵是极优待的,来回旅费由中央供给,初到和期满退役,皇帝备酒席款宴,平时穿的吃的,也不要卫兵们自己花钱.
当戍兵就不同了.一切费用,都要自己担负.论到戍兵的期限,却只有三天.这又是沿袭封建时代的旧习惯.封建时代国家规模小,方百里便算大国了.如是则由中央到边疆,最远也不过五十里.要到边疆戍守,只要半天路程.若在边三天,前后共不过五天就回来了.这在封建时代,戍边不是件苦事,随身带着五天干粮便够.秦始皇帝统一天下以后,似乎没注意到这问题,还叫老百姓戍边三天.由会稽(江苏),到渔阳(热河),在说来,还只要你服役三天,这是从来的旧传统.可是路途往返,就得半年以上,衣装粮食要自己带,多麻烦呢?天下一统了,国家体制变了,而秦始皇帝的戍边制度却没有改,或许事情忙,而且兵力统一了六国,得意忘形,没有注意到这些小节上,然而因此就引起社会大骚动.陈胜吴广的革命,便由此而起.近代中国人都好说中国二千年政治没有变,试问古今中外,哪有如此理?亦哪有如此事?就论戍边制度,一到汉代就变了.汉代戍边还只是三天,可是你可以不去,只要一天出一百个钱,三天三百钱,交给,便可免戍.有一百个人不去,应该是三百天的免戍费,由把来另雇一人肯去的,一去便要他服三百天的戍役.他也得了这一笔钱,不仅足够在边用度,并且还可留一点安家,这是一种变通办法.照理论,则人人该戍边三天,纵使宰相的儿子也不能免.汉代曾有一个宰相,真叫他儿子亲到边疆去,真当三天戍卒,这便成为历史上的佳话了.
汉郡长官有太守,有都尉,犹如中央有丞相又有太尉一般.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都尉氏地方军事首领.地方部队即由都尉管.凡属壮丁,每年秋天都要集合操演一次,这是一个大检阅,名为都试,为期一月.期满回乡.国家有事,临时召集,这是一种国民兵.各地方并就地理形势,分别训练各兵种,如车骑(骑兵和车兵)楼船(水师与海军)材官(步兵)之类.
国家除了服兵役之外,还要服力役,这是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以下历代一向有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我们则变成历史事件来讲述了.力役是每个壮丁替国家做义务的劳工.好像现在要修飞机场,造公路,就召集民工一般.只古代是纯义务的.全国壮丁按册籍编定,每人每年一个月,替国家义务做工,这在汉代唤做更卒,更是更替轮番的意思.如是则一个农民,既要到中央当卫兵,又要到边疆当戍卒,还要在地方上服国民兵役,都试譬如我们开一个秋季运动大会,这还比较轻松,而眠年一月的更役,却比较国民兵役吃力些.但若不去践更(上番),按当时规定,出两百个钱给,也可以代替.
除了上述三种兵役和一种力役外,每个国民还须纳人口税,连小孩子都有.说到这里,却有一严重的问题.当时并没有为民众安排一个生活的基础,全国土地并不是平均分配的,也没有设法使国民人人就业,而却要国民人人向国家尽职责.遇有不克尽此所规定的职责的,那便就是犯法了.犯法就得抓去,有的便因此充当官奴,强迫在各衙门里做苦工.于是有的人便宁愿出卖自己,做私人家的奴隶.当时规定,奴隶也须缴人口税,而且须加倍缴.但这是由养奴隶的主人家负担的,不干奴隶自身事.因此汉代的奴隶特别多.要是在后代,无业谋生,还可以做乞丐、做流氓,不会来管.但在汉代是不许可的.你要当义务兵,你要去修飞机场、公路,你要纳人口税,你的名字住址,都在册子上,不去就要出钱,出不起钱便是犯法.你做乞丐了,户口册上还是有你的名字,你还该向国家负责.于是只有把自己出卖给人家做奴隶.当时做奴隶,并不是出卖自由,只是出卖他对国家法规上一份应尽的职责.要禁止此风,便规定奴婢的人口税加倍征收.但有钱的养着大批奴隶,反可发大财.譬如入山烧炭、开矿之类,全需大批人工.出卖为奴,便如参加此发财集团.因此奴隶生活,反而胜过普通民户.这在《史记-货殖传》里讲得很详细.这是汉代的奴隶制度.和西方罗马帝国的农奴完全不同.罗马的农奴多半是战争得来的俘虏,汉代的奴隶是农民自己游离耕土,来参加大规模的工商新生产集合.如何可相提并论呢?
汉代除却规定的义务兵役外,民间还有义勇队,志愿从军的.国家有事,可以自由报名.这叫做良家子从军.那些都是比较富有的家庭,尤其是居家近边境的,平常在家练习骑马射箭,盼望国家有事,报名从军,打仗立功,可以做官封侯,这风气在边郡特别盛.像陇西李广一家便是一著例.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汉代兵制是全国皆兵的。
汉代的国民兵役,又分几种。一种是到中央作“卫”兵,一种是到边郡作“戍”卒。一种是在原地方服兵“役”。每一国民都该轮到这三种,只有第三种,从二十岁便开始了。
汉代中央军队有两支:一称南军,一称北军。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首都的卫戍部队。当时南北军全部军队合共不到七万人。各地方壮丁轮流到中央作卫兵一年,当卫兵是极优待的,来回旅费由中央供给,初...

全部展开

汉代兵制是全国皆兵的。
汉代的国民兵役,又分几种。一种是到中央作“卫”兵,一种是到边郡作“戍”卒。一种是在原地方服兵“役”。每一国民都该轮到这三种,只有第三种,从二十岁便开始了。
汉代中央军队有两支:一称南军,一称北军。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首都的卫戍部队。当时南北军全部军队合共不到七万人。各地方壮丁轮流到中央作卫兵一年,当卫兵是极优待的,来回旅费由中央供给,初到和期满退役,皇帝备酒席款宴,平时穿的吃的,也不要卫兵们自己花钱。
当戍兵就不同了。一切费用,都要自己担负。论到戍兵的期限,却只有三天。这又是沿袭封建时代的旧习惯。封建时代国家规模小,方百里便算大国了。如是则由中央到边疆,最远也不过五十里。要到边疆戍守,只要半天路程。若在边三天,前后共不过五天就回来了。这在封建时代,戍边不是件苦事,随身带着五天干粮便够。秦始皇帝统一天下以后,似乎没注意到这问题,还叫老百姓戍边三天。由会稽(江苏),到渔阳(热河),在政府说来,还只要你服役三天,这是从来的旧传统。可是路途往返,就得半年以上,衣装粮食要自己带,多麻烦呢?天下一统了,国家体制变了,而秦始皇帝的戍边制度却没有改,或许政府事情忙,而且兵力统一了六国,得意忘形,没有注意到这些小节上,然而因此就引起社会大骚动。陈胜吴广的革命,便由此而起。近代中国人都好说中国二千年政治没有变,试问古今中外,哪有如此理?亦哪有如此事?就论戍边制度,一到汉代就变了。汉代戍边还只是三天,可是你可以不去,只要一天出一百个钱,三天三百钱,交给政府,便可免戍。有一百个人不去,应该是三百天的免戍费,由政府把来另雇一人肯去的,一去便要他服三百天的戍役。他也得了这一笔钱,不仅足够在边用度,并且还可留一点安家,这是一种变通办法。照理论,则人人该戍边三天,纵使宰相的儿子也不能免。汉代曾有一个宰相,真叫他儿子亲到边疆去,真当三天戍卒,这便成为历史上的佳话了。
汉郡长官有太守,有都尉,犹如中央有丞相又有太尉一般。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都尉是地方军事首领。地方部队即由都尉管。凡属壮丁,每年秋天都要集合操演一次,这是一个大检阅,名为都试,为期一月。期满回乡。国家有事,临时召集,这是一种国民兵。各地方并就地理形势,分别训练各兵种,如车骑(骑兵和车兵)楼船(水师与海军)材官(步兵)之类。
中央有南北军,边疆有戍卒,地方上有国民兵,国家一旦有事,这三种军队都可以调用。
国家除了服兵役之外,还要服力役,这是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以下历代一向有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我们则变成历史事件来讲述了。力役是每个壮丁替国家做义务的劳工。好像现在要修飞机场,造公路,就召集民工一般。只古代是纯义务的。全国壮丁按册籍编定,每人每年一个月,替国家义务做工,这在汉代唤做更卒,更是更替轮番的意思。如是则一个农民,既要到中央当卫兵,又要到边疆当戍卒,还要在地方上服国民兵役,都试譬如我们开一个秋季运动大会,这还比较轻松,而每年一月的更役,却比较国民兵役吃力些。但若不去践更(上番),按当时规定,出两百个钱给政府,也可以代替。
除了上述三种兵役和一种力役外,每个国民还须纳人口税,连小孩子都有。说到这里,却有一严重的问题。当时政府并没有为民众安排一个生活的基础,全国土地并不是平均分配的,也没有设法使国民人人就业,而却要国民人人向国家尽职责。遇有不克尽此政府所规定的职责的,那便就是犯法了。犯法就得抓去,有的便因此充当官奴,强迫在各政府衙门里做苦工。于是有的人便宁愿出卖自己,做私人家的奴隶。当时规定,奴隶也须缴人口税,而且须加倍缴。但这是由养奴隶的主人家负担的,不干奴隶自身事。因此汉代的奴隶特别多。要是在后代,无业谋生,还可以做乞丐、做流氓,政府不会来管。但在汉代是不许可的。你要当义务兵,你要去修飞机场、公路,你要纳人口税,你的名字住址,都在政府册子上,不去就要出钱,出不起钱便是犯法。你做乞丐了,户口册上还是有你的名字,你还该向国家负责。于是只有把自己出卖给人家做奴隶。当时做奴隶,并不是出卖自由,只是出卖他对国家法规上一份应尽的职责。政府要禁止此风,便规定奴婢的人口税加倍征收。但有钱的养着大批奴隶,反可发大财。譬如入山烧炭、开矿之类,全需大批人工。出卖为奴,便如参加此发财集团。因此奴隶生活,反而胜过普通民户。这在《史记·货殖传》里讲得很详细。这是汉代的奴隶制度。和西方罗马帝国的农奴完全不同。罗马的农奴多半是战争得来的俘虏,汉代的奴隶是农民自己游离耕土,来参加大规模的工商新生产集合。如何可相提并论呢?
汉代除却规定的义务兵役外,民间还有义勇队,志愿从军的。国家有事,可以自由报名。这叫做良家子从军。那些都是比较富有的家庭,尤其是居家近边境的,平常在家练习骑马射箭,盼望国家有事,报名从军,打仗立功,可以做官封侯,这风气在边郡特别盛。像陇西李广一家便是一著例。

收起

秦汉时期的征兵制度
秦统一中国后,便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征兵以郡县为单位,郡守有征发一郡
壮丁作战的权力。当时农民既是主要生产力,也是兵员的主要来源。秦朝兵役和劳役极
为繁重:当时全国大约有两千多万人口,而经常被征发服兵役、劳役的就有二、三百万
人。
汉承秦制,当时规定不省贵贱,男子二十岁就要在官府登记。并且根据三年耕一年
储的原则,从二...

全部展开

秦汉时期的征兵制度
秦统一中国后,便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征兵以郡县为单位,郡守有征发一郡
壮丁作战的权力。当时农民既是主要生产力,也是兵员的主要来源。秦朝兵役和劳役极
为繁重:当时全国大约有两千多万人口,而经常被征发服兵役、劳役的就有二、三百万
人。
汉承秦制,当时规定不省贵贱,男子二十岁就要在官府登记。并且根据三年耕一年
储的原则,从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在适龄期间,除每年农闲受训外
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每次一年。一次在地方上,称“正卒”;一次在边疆或京城,
称“戍卒”或“卫士”。
汉武帝时,出现了招募熟悉北方少数民族情况的人组成“胡骑”,招募熟悉南方越
事的人组成“越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