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念什么拼音?写出详细音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0 05:08:46
“翦”念什么拼音?写出详细音意.“翦”念什么拼音?写出详细音意.“翦”念什么拼音?写出详细音意.翦翦#jiǎn【释义】①同“剪”.②姓.翦初生的羽毛翦,羽初生也.一曰矢羽.――《说文》.王筠注:“翦者

“翦”念什么拼音?写出详细音意.
“翦”念什么拼音?写出详细音意.

“翦”念什么拼音?写出详细音意.
翦 翦 #jiǎn
【释义】①同“剪”.②姓.


初生的羽毛
翦,羽初生也.一曰矢羽.――《说文》.王筠注:“翦者谓新生之羽,整齐之状也.”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齐也.前,古之翦字.”
姓.

剪整齐
实始翦商.――《诗·鲁颂·閟宫》
翦,齐也.――《释言》
茅茨不翦.――《韩非子·五蠹》
又如:翦缀(裁剪缝纫);翦发(修剪头发);翦灯(修剪灯芯.后常指夜谈)
割截;杀戮
不翦其类也.――《礼记·文王世子》.注:“割截也.”
又如:翦刈(铲除);翦草除根(比喻彻底清除,不留后患);翦翎(剪除羽翎.常以喻因受羁缚,才能不
翦jiǎn 1.斩断;除去. 2.消灭;削弱. 3.剪刀. 4.用剪刀铰. 5.删除. 6.挥动;扑打. 7.谓两手交叉. 8.量词.用于花枝. 9.通"践". 10.通"浅".

翦姓始祖
翦[翦,读音作jiǎn(ㄐㄧㄢˇ)]
源于维吾尔族,出自明朝时期维吾尔族将领哈勒·八士,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聚居地桃源青林、枫树两乡的维吾尔族翦姓一支,其始祖哈勒·八士来自新疆哈密的石桥河,因帮助明王朝驱剿南方的外族入侵有功,被明太祖钦赐“翦”姓,封镇南将军,奉命驻守常德,后人也就此安居下来,成为中国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维族村里的维族风情极浓,每年的开斋、古尔邦和圣纪三大节日时前往,最有意思的是,谁人能想到,在远距新疆数千公里的内地,竟也能领略到纯正维族人的生活习俗.
翦氏本姓哈,其先出自西域回部,宋时为西域望族.元太祖(应为元世祖)之西征,回部附之,屡从征伐.有哈勒者,尝从太祖征西夏部落,屡战克捷,以军功封折冲将军.自是族属东徙,世仕元代,是为翦氏先世东徙之始.明兴,其裔八十,佐明太祖征伐.八十勇武有韬略,屡著战功,太祖嘉之,以其翦除寇盗,赐之姓曰翦,更其名八十曰八士,是为翦氏得姓之始.洪武五年,太祖封八士为荆襄都督、镇南定国将军,加太子太保衔,命其镇守辰常一带.是年,湖广辰州四十九洞及九溪卫、水坪、散毛、菉溪等蛮夷,连结作乱,侵掠旁郡.八士奉旨讨之,凡克四十八洞.后又攻铜鼓、五开、曹滴、腾浪、笃美、洪州、古州等蛮,平之.洪武十四年五月,武溪蛮复叛,八士又奉旨进讨.诸蛮望见‘翦’字旌旗,皆窜逃无迹.自是诸蛮慑服而五溪以安.洪武十六年,论平蛮功,晋封八士为太子太傅,诰授光禄大夫.洪武二十二年,卒于军,奉旨敕葬常德关外黄龙冈.是为翦氏南迁湖广之始.八士有子曰拜著,原任荆襄都督府总兵,自幼随父征讨,习于攻战.八士卒,拜著袭其官.洪武十八年夏四月,奉旨讨五开、曹滴诸洞蛮,平之.洪武二十二年,又奉旨进讨云贵诸蛮,屡奏虏功.论功晋封靖边将军,加太子太傅衔,诰授光禄大夫.其后亦卒于军.奉旨仍葬常德东关外黄龙冈.朝廷以八士父子,平蛮有功;又念其同死边疆,乃命子孙世袭常德卫正指挥使.仍率‘翦旗营’营兵,屯田常德桃源,戍守武陵.并敕建‘建功楼’于桃源陬市屯戍之地,以昭忠烈.拜著生二子,长曰常蒲,次曰常黎.拜著卒,常蒲袭职为常德卫正指挥使,常蒲旋辞官北归西域回部.八士之副将,亦多随从回籍.惟常黎乐常桃山水,遂家焉.自是翦氏之族,或在夷狄,或在中国,而常黎者,实为湖广翦氏之始祖.常黎生原狄,原狄生成,成生祥,祥生锭,仍世袭常德卫正指挥使.锭生柯,改授洞庭守备.自常黎以后五世诰敕盈馆,棨戟临门,赫然为世禄之家.以后失其官爵,遂为黎庶.自前明迄今,子孙繁衍.分居湖广、广西等地,或力田为农,或服贾为商,皆聚族而居.尊奉回教.虽亦渐习汉人文书,然至今不与汉人通婚姻.至其勇敢好斗,则犹有先人之遗风焉.”
据《翦氏族谱》和《常德府志》记载,湖南维吾尔族的祖籍原本不在湘楚之地,而是源于元朝时我国西域的高昌王国,也就是今天新疆的吐鲁番、哈密一带.哈勒将军,哈密人,是当时高昌王国一名英勇善战的名将,是湖南维吾尔族的祖先.
公元12世纪,高昌国臣属于西辽的统治之下,在政治上没有自主权利,经济上负担沉重,尤其让维吾尔人无法忍受的是,西辽对这个民族的强迫性同化,他们被要求穿戴契丹人的服饰,禁止从事自己民族的宗教活动,有大批的阿訇被屠杀,引起了高昌维吾尔人的强烈不满. 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当时身为高昌都督的哈勒将军,在杀死了西辽派在高昌的监国之后,归顺了当时势力强大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在这以后,帮助元朝讨伐西域、灭西夏、灭金、灭宋,成为成吉思汗统帅下一支伊斯兰军队的首领,由于哈勒的军队勇武善战,屡战屡捷,深受成吉思汗赏评,被封为折冲将军,哈勒的后代便世袭在元代做官.
哈勒的后裔们在世袭了两个世纪的元朝官位之后,历史又让他们面对了重新洗牌的命运,这一次,历史的狂风将他们从新疆吹送到了北京.
公元14世纪中叶,元朝灭亡,明朝兴旺,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启用了从前元朝的部分文武官员,哈勒将军的后裔哈勒·八十被封为燕京都(今天的北京)的总兵,又成为了朱元璋开疆扩土的先锋.
明太祖朱元璋在启用元朝旧将的同时,又惧怕他们暗藏不服之心,所以对这些元朝旧将采取了分化拉拢的政策,哈勒·八十跟随明朝的将领李文忠、徐达、常遇春等人征战,屡立战功.
明朝洪武四年(1372年)朱元璋为了嘉奖哈勒·八十,因为他翦除敌对势力开疆扩土有功,所以在一次庆功大会上亲自赐姓“翦”给哈勒·八十,并将哈勒·八十的“八十”改为“八士”
从那以后,哈勒家族的姓氏就变成了“翦”姓,朱元璋处于嘉奖和怀柔的考虑,还把自己的义女吐叶公主赐给了哈勒·八士为妻.
朱元璋在褒奖哈勒·八士的功绩的同时,还十分担心他反戈一击重新投靠元朝蒙古人残余势力,于是想到了将其调往南方的办法,这样,不但可以割断哈勒·八士与蒙古人的历史关系,又可以借用哈勒·八士的实力平定当时南方一带少数民族的不停暴乱,实现其“以夷治夷”的怀柔政策.
明洪武五年(1373年),朱元璋封哈勒·八士荆襄都督府都督,晋封为镇南定国将军,加太子太保衔,镇守湖南广东一带.这就是湖南维吾尔族定居桃源的开始,历史的又一场狂风,将新疆的维吾尔族从燕京吹送到了湖南……
湖南桃源县成为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
相关图片:
始祖哈勒·八士陵墓
到了哈勒·八士先后结识了回族将领常遇春、蓝玉、沐英、胡大海和朱元璋的把兄弟徐达.随后就加入了反元兴明的行列,随徐达、李文忠等攻大同、取应昌府等;诛杀了元军的守将脱列伯、孔兴,为朱元璋兴明建立了功勋.朱元璋封哈勒·八士为镇南定国将军,视八士翦除敌对势力有功,亲赐姓:翦,更名:八十,为:八士,赐义女吐叶公主(邓愈之女)与八士为妻,即后来的朱氏夫人.洪武五年至十八年,哈勒·八士受封为荆襄都督,屯兵辰常一带,是朝廷派驻的最高军事长官.所以,我们称哈勒·八士为始祖才对.
湖南维吾尔族所佩戴的帽子有图案,而非回族白色帽子.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如果有机会去新疆,一定会感受到维吾尔族独特的风俗和服饰文化魅力.在维吾尔族的服饰中,帽子及头饰尤为突出、种类繁多、最具特色.维吾尔族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帽子,在那里,帽子不仅仅是装饰和保护品,更重要的是帽子是维吾尔族民族习俗礼仪中的特色,是他们社交、探亲、访友以及节日聚会等场合的必需品.
维吾尔族帽子的分类
维吾尔族的传统帽子主要分为皮帽和花帽两种.其中,花帽极富民族特色,可以称之为维吾尔族装饰艺术的结晶,也是维吾尔族服饰的最显著的特征;皮帽主要用于低档风寒,由青年男子配戴,皮帽多用羊皮制作,也有狐皮、狸皮、兔皮、旱獭皮、海獭皮、貂皮等.
其子孙墓碑排位
维吾尔族的花帽
维吾尔族花帽的种类很多,这是维吾尔族人特有的一种帽子,大致分男、女两类,男子的花帽呈长方体,有四个角,布面上绣有叶形、弓形花纹,颜色分为蓝、白、绿三种,色彩、样式都相对简单;女性的花帽色彩丰富,红的、黄的、粉的、紫的……丝绒面上还会用彩线坠着各色的珠子和亮片,闪闪发光.
维吾尔族花帽很久以前象征权力和荣誉,帽子上的花纹越美,主人的地位就越高,那时候,国王和皇族的帽子上都镶满了奇珍异宝.后来,随着新疆各小国的相继灭亡,花帽就不再象征人的地位,而逐渐转为民间装饰品.但是,每逢维吾尔族的节日庆典仍然离不开花帽.
二.分布:
主要居住在湖南省桃源县枫树乡与青林乡.其始祖哈八士来自新疆哈密的石桥河,因帮助明王朝驱剿南方的外族入侵有功,被明太祖钦赐“翦”姓,封镇南将军,奉命驻守常德,后人也就此安居下来,成为中国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维族村里的维族风情极浓,每年的开斋、古尔邦和圣纪三大节日时前往,最有意思的是,谁人能想到,在远距新疆数千公里的内地,竟也能领略到纯正维族人的生活习俗.其余翦姓都是由此移居出去.
今北京市,剪市、陬市,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南省临颍县张庄,台湾省台北县、高雄市左营区,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地,均有翦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仍率‘翦旗营’营兵,屯田常德桃源,戍守武陵.并敕建‘建功楼’于桃源陬市屯戍之地,以昭忠烈.拜著生二子,长曰常蒲,次曰常黎.拜著卒,常蒲袭职为常德卫正指挥使,常蒲旋辞官北归西域回部.八士之副将,亦多随从回籍.惟常黎乐常桃山水,遂家焉.自是翦氏之族,或在夷狄,或在中国,而常黎者,实为湖广翦氏之始祖.常黎生原狄,原狄生成,成生祥,祥生锭,仍世袭常德卫正指挥使.锭生柯,改授洞庭守备.自常黎以后五世诰敕盈馆,棨戟临门,赫然为世禄之家.以后失其官爵,遂为黎庶.自前明迄今,子孙繁衍.分居湖广、广西等地,或力田为农,或服贾为商,皆聚族而居.尊奉回教.虽亦渐习汉人文书,然至今不与汉人通婚姻.至其勇敢好斗,则犹有先人之遗风焉.”
四.名人
翦伯赞: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早年赴美留学研究经济,1926年回国后,投身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开始研究历史,1929年后参与覃振等的反蒋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发起组织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后任《中苏文化》副总编,从事统战工作.并撰写《中国史纲》.解放战争时期,在南京、上海和香港从事统战和宣传工作.建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1968年12月逝世.著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要》、《历史问题论丛》. 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翦伯赞投身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开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特别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翦伯赞写了大量的著作,宣传党的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揭露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阴谋和分裂倒退活动.
1940年起,翦伯赞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重庆从事统一战线和理论宣传工作,进行抗战斗争.在这艰苦的岁月中,翦伯赞以极大的努力完成了《中国史纲》第一、二卷和《中国史论集》第一、二辑等上百万字的重要著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在中国的奠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翦伯赞按照周恩来同志的部署,在南京、上海和香港继续进行统战和宣传工作,团结爱国民主人士,坚决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热情支持各地蓬勃发展的爱国民主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翦伯赞在统一战线、民族团结、理论宣传和教育事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后出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和历史系主任,历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翦伯赞协同郭沫若、范文澜等,筹建了中国史学会,开展史学研究和史料编撰工作.
翦伯赞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努力改造旧史学,建立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史学.他发表的《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论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及有关《红楼梦》研究、历史名人评价等论文,都是为阐述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历史的论述而写的.他的《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文章,宣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抵制了唯心史观和虚夸学风.他认真执行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鼓励史学工作者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改造世界观,提倡老专家要认真带徒弟,青年要虚心向老专家学习,做到尊师爱生,互学互助.
他在主编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史纲要》时,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孜孜不倦.
文化大革命中,翦伯赞以“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名义被打倒、被迫害,遂与妻子一起自杀而死.
1978年8月,邓小平亲自批示:“我认为应予昭雪”,翦伯赞的十年沉冤始获彻底平反昭雪.翦伯赞是我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研究中国历史的老一代史学家之一,为在我国建立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著作共达四百多万字,是他一生献身于革命、献身于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珍贵成果.
翦天聪:(公元1921~今),维吾尔族;湖南桃源人.
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机械系.华中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兼汽轮机专委会主任,武汉市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历任火电教研室主任、气动热力学研究室主任等.全国高等学校(电)教学委员会委员兼汽轮机组副组长,《汽轮机技术》杂志顾问及武汉汽轮机厂(长江动力公司)高级顾问等.
1980年任湖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83年先后任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主任.
1986年先后任湖北省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一、二、三届省委会主委,任全国第七、八届政协常委会委员,湖北省第六.七届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央第十、十一届副主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湖北省、武汉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及名誉副会长等.
著有《汽轮机调节动力学》、《汽轮机原理》、汽轮机最优经济运行》、《内燃机调节》及《内燃机制造工艺》等.其中全国高校通用教材《汽轮机原理》一书获能源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另撰写科技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具有定常气压要求的余能利用透平联系调节系统》一文被选为出席第一届国际动力学会议论文.主持的青山热电厂7号汽轮发电机组功频电波调节系统研究课题,产品投运效果良好,获湖北省科研成果奖.
1988年随全国政协代表团赴非洲喀麦隆等三国访问.
翦冰清:(公元1942~今),维吾尔族;湖南桃源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教育工作者.
1966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邵阳市隆回县四中从事教育工作.1970年开始从政,担任过乡党委书记、乡长、县委办秘书组长、副主任、主任、县委常委等职.
1983年调任邵阳行署副专员.1985年开始,先后任邵阳地委副书记、邵阳市委副书记、益阳地委副书记、益阳市委副书记,曾任益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在地、市工作期间,主管、分管过党群政法、科技教育、意识形态、统一战线、农村农业和办公室工作.在工作中,思想解放,勇于开拓,求真务实,管理严格,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1979年被隆回县委、县政府授予模范干部称号,l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工作之余,结合实践撰写了三十余篇关于干部工作、工会、共青团工作、秘书工作和办公室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性文章,其中二十余篇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多篇获得省级优秀论文奖和一等奖.
翦 安:(公元1949~今),女,维吾尔族;湖南桃源人.著名图书馆学专家.
副研究馆员.中国民主进步会会员.
198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自考).现任天津市图书馆典藏部主任,天津市政协委员.
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多年,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及良好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任天津市图书馆典藏部主任以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天津市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切实反映社情民意,认真履行监督职责,较好地发挥了政协委员的作用.
个人1991年获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编辑出版《天津资料点校汇编》(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9);发表论文仪馆藏馆旧平(精)装中文书看我国近代书籍的变革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专业名词溯源》、《陶湘和他的涉园藏书》、《盐商对天津文化的贡献》、《天津查氏主要人物事迹考录》、《关于的来龙去脉》、《查礼事迹编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