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22:49:53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过去我们运用客观性命题的方法,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来考查这一能力,从2002年开始,运用了主观性命题的方法,2003年沿袭这一作法,继续采用主观性命题.
试题用了王维的五律《过香积寺》一诗来赏析,题目的切入点为“诗眼”.现在一般提“诗眼”往往是用来指一首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但过去更多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宋以后不少人认为,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我们题目中讲的“诗眼”,也就是指这样的一个字.
王维这首诗的五六两句一向为人所称道,前人对此评解甚多,如《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引汪道昆的话说:“五六即景衬荒凉意,‘咽’字‘冷’字‘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唐诗从绳》中说:“五六是‘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成倒装句.”《缆斋诗谈》认为这两句写“泉遇石而咽,松向日丽冷,意自互用.”清人赵殿成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等等.可见,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这两句诗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两句中的“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再从全诗来看,诗人谓初“不知”有山寺,等到深入云峰,于古木林丛人迹罕到之处,忽然耳边传来了一阵阵寺院的暮钟之声,而方始知寺之所在.前面几句的描写其实也都勾画了香积寺外山中的一种幽微僻静之景.现在“咽”“冷”二字更加烘托出了全诗所表现的孤寂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