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概中的哪一句话与丑石体现出相同的审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01:51:11
艺概中的哪一句话与丑石体现出相同的审美感?艺概中的哪一句话与丑石体现出相同的审美感?艺概中的哪一句话与丑石体现出相同的审美感?很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一篇文章了,特别是这样一篇美文.其实并不是没有时间

艺概中的哪一句话与丑石体现出相同的审美感?
艺概中的哪一句话与丑石体现出相同的审美感?

艺概中的哪一句话与丑石体现出相同的审美感?
很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一篇文章了,特别是这样一篇美文.其实并不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而是无法让自己的心绪在喧嚣和忙乱之中沉静和放松下来.印象之中最理想的阅读环境应该是一抔清茶在手,又有轻风流水、鸟语花香相和,若有美人在侧,红袖添香就更有感觉和意境了.但记得梁厚甫先生在《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一文中曾经批评了这样的一种读书态度太过郑重,想想也不无道理.读书应该变成一种自觉可为的习惯,而非流于形式.一直较为偏爱贾先生的文章,不仅因为他是我的老乡(广义上的),更因其文清新自然,天然去雕饰,读来有如行云流水,风过留香,淡淡的,但却回味无穷.《丑石》就是这样一篇清新恬淡、令人掩卷而思的美文.村子里有这样一块丑石,丑陋、无用、碍事,村里人都很嫌弃它,但终于有一天,一个过路的天文学家发现了它原来是一块陨石,于是将其运走.人们在遗憾、羞愧之时,也感到了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丑石的丑,不仅仅在于外观的丑(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又沉又重、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锈上了黑斑绿苔,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质地差(石质太细,但又不如汉白玉那样的细腻,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没有来历(谁也不知道是什么留在这里的),更重要的在于村里人认为它无用碍事(妨碍晒麦、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浣纱捶布,甚至还磕破了我的膝盖),所以,人人嫌弃它、讨厌它(误解)、咒骂它(讥讽),槐荫不肯庇覆它,花儿不愿陪伴它,小孩子们也讨厌他——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我还因之怪罪它磕破了我的膝盖.谁也不去理会它,对它无可奈何.总而言之,用作者的话说,“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一个“丑”字,作者仍嫌力度不够,居然连用三处“丑”来强调,可见丑石之丑已经到了何等不堪的地步!这样一块丑石,在众人眼里,已一无是处.“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默默无言地“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它似乎也做好了准备,准备继续这样躺下去,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一任荒草繁衍,枝蔓上下,绣上青苔!而仍就是这同样的一块丑石,它的处境和地位却在一夜之间,因为一个人和一群人的相继出现,而发生了质的改变,村里人的看法也因之有了天壤之别.应该说,天文学家和他的同事是发现丑石的伯乐.天文学家发现了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 “以后又来了好些人……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他们发现了丑石的价值,他们研究出了丑石的来历,他们十分重视丑石,将丑石运到了它该去的地方,以供继续研究.村里人才知道,丑石是有很大来历的,“它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大家都很惊奇,丑石是有着辉煌过去的,“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它那么不一般”.“我”的感悟更加深刻:“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在村里人看来,它是一块丑石;在天文学家看来,它是一块美石.村里人认为它丑到了极处,而天文学家则认为它美到了极处.为什么同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眼中就有了不同的认识呢?应该说,“我们”代表了世俗的眼光和审美标准;“天文学家”则无异于发现人才的伯乐.“丑石”并非真丑,也并不完美.它的丑美的界定,归根结底,完全源于外界对它的存在价值的认定.当人们认为它能为其所用时,它就是有价值的,因而它也就是美的;反之,当人们发现和欣赏不到它的美,也就是无利可图的时候,它就是毫无价值的,当然也就毫无美感可言. 读罢全文,身为读者的我们不由为丑石鸣不平,叫不屈,就连作者也深以为憾,甚至怨恨它的默默忍受.而丑石呢,尽管它拥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当它陨落人间,蒙上灰垢并为世俗所不容时,它选择了默默无言;等到一切昭雪,真相大白,丑石又重现辉煌之后,亦表现得从容大度,真是宠辱不惊!丑石并不因为外界对它的评判而或申辩、怨恨,或得意、炫耀,甚至改变自身,它就是它,始终保持着本色,坚守着自我,笑看人间冷暖,世事变迁.因为它深深懂得:在误解和不幸面前,痛苦和焦躁是无济于事的,挣扎与叫喊也无异于慢性自杀.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和坦然,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并蓄势待发.大美不言,自在自为,这真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丑石就是这样做的,而丑石也的确做到了!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美它.诚如作者所言,丑石的伟大就在于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可以说,作者笔下的丑石已经远非一块石头那么简单了,它代表了社会上具有丑石品格的群体的生存现状,而人们对这个群体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恰恰代表了这个社会审美价值观的高低.作者托物言志,借丑石抒写了作者对生活的哲理体验,深刻揭示了生活中丑与美的辩证关系,并由此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当然,《丑石》也写出了作者本人的一种心境.它是作者多年所郁积的悲苦心绪的一次艺术化的释放,是新时期散文写主观、写自我的艺术倾向的一种体现.除了托物言志,作者也较好地运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地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全文先抑后扬,又豁然开朗,从而引导人们认识了丑石,进而接受了《丑石》的主题.既吸引了读者,又取得强烈的效果.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这样说道:“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丑与美的对立与统一,在其他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呈现.从安徒生的《丑小鸭》到韩愈的《马说》,再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都涉及到了同样的话题.作者巧妙地以文学作品引发读者对美学和哲学领域的关注和思考,则已超越了作品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我想,这可能也是很多人喜爱本文的原因之一吧.怎么样,难题解决了吧?多给几颗星咯!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