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忆秦娥》谁能提供我教案啊?感激不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2:48:42
《娄山关·忆秦娥》谁能提供我教案啊?感激不尽!《娄山关·忆秦娥》谁能提供我教案啊?感激不尽!《娄山关·忆秦娥》谁能提供我教案啊?感激不尽!娄山关·忆秦娥教案广东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语文(必修2)》中有毛

《娄山关·忆秦娥》谁能提供我教案啊?感激不尽!
《娄山关·忆秦娥》
谁能提供我教案啊?感激不尽!

《娄山关·忆秦娥》谁能提供我教案啊?感激不尽!
娄山关·忆秦娥教案
广东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语文(必修2)》中有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这是一首描写红军长征途经娄山关时的一场战争,以及战后词人心情的词.但由于是新选为教材,可给老师们参看的资料少之又少,在备课时就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笔者早年读过这首词,也看过《毛泽东诗词鉴赏》,觉得读得懂,有意境,有气魄.现在要来给学生讲解它时,却觉得并不是那么简单.有几个地方是难以略过又不怎么好理解的,在此特提出来向方家请教.
一、 怎样理解“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①《教师教学用书》(广东版):“红军队伍正在行进,烈烈(疑为“猎猎”.笔者)的西风中传来了一阵阵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低咽悲沉的喇叭声.”“地势凹凸不平,民谣称为‘地无三日平’,再加上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马蹄杂沓,步伐零乱,而当时红军也没有多少马匹,走起来零零碎碎地,在山谷中更有细碎杂沓的感觉.‘咽’,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西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峦重重,道路纾盘,军号不像平时那样悠远嘹亮,再加上西风劲吹,山谷响应,因而强弱不定,断续相闻,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深沉.”
②《知识.方法.能力》(与教材配套,广东出版):“用一‘碎’字来形容马蹄的践踏声.用一‘咽’字来形容喇叭的低沉声和用尽力气的吹奏声.”“表达吹号员用尽了全身力气来吹进军号,甚至把嗓子都给吹哑了.]这就极好地衬托出红军战士冲锋的勇猛,势不可当.”
③《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家注意‘马蹄声碎’的‘碎’字和‘喇叭声咽’的‘咽’字,马蹄的声音是细碎的,不是散步奔驰所发出来的响声,不是使人震耳的声音,而是很细碎的声音.喇叭的声音压得非常低,好像哽咽的喉咙所发出很低的哑声.这样做是为了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行动.一个‘碎’字和一个‘咽’字,把红军行进的严肃敏捷烘托了出来.”
上面三种解释对“马蹄声碎”的理解比较一致,而对“喇叭声咽”的理解有很大出入.谁更有道理?
首先说②,“用一‘咽’字来形容喇叭低沉声和用尽力气的吹奏声”,不通顺,是病句.“用尽力气”的说法很值得考虑:作者描述的是一支挺进的红军队伍,不是溃败的军队,前面的“马蹄声碎”就是写红军在快速行进,写的是战前的紧张气氛.司号兵都应该是训练有素的,战士开始冲锋,你的嗓子就哑了?不好想象.按照常识,没有力气,要么吹不出声音,要么吹不成曲调,和“咽”的“哽咽”、“嘶哑”意义相去较远.
其次说③,“喇叭的声音压得非常低,好像哽咽的喉咙所发出的很低的哑声.这样做是为了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行动.”这样解释也不能让人信服:既然怕敌人知道,就不要吹号角啊;吹号角还又压低声音,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滑稽情形呢?这样又怎么能把红军战士行进的严肃敏捷烘托出来?军号嘹亮,振奋士气,军号呜咽,影响士气怎么办?
再说①此时诗人的位置在哪里?从全诗看,诗人应该是在红军队伍中的,(能听到“马蹄声碎”).但照①的理解,喇叭声从远处传来,诗人似乎成了旁观者.“喇叭声咽”,也就成了纯客观的描写.其实此处的“咽”字除了客观描写以外,还应该充溢了作者的情感.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红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咽”字曲折地表达了这种情感,宋代词人姜夔《扬州慢》“到黄昏,清角吹塞,都在空城.”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均是通过这种写景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因此,此处的“咽”字除了客观描摹军号的声音外,还应包括主人的主观感受.由于主观上对军事的担心,红军战士军号声,才会像是鸣咽,“咽”写出了悲壮的气氛.
二:怎样理解“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④《教师教学用书》:“这两句前句崇高磅薄,后句悲壮奇丽,表达了亦喜亦悲、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形成极为深邃的艺术境界,神韵悠然,回味无穷,不仅给人以壮美的感受,而且引人产生深重的思考.这两句的比喻十分奇特,又非常生动贴切,且富有象征意味.它体现诗人浩如烟海的胸怀,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的流血牺牲,并巧妙的暗示了娄山关战斗的激烈,展示了红军战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同时,这两句与上阕的“霜晨月”呼应,说明一天(从“霜晨月”的拂晓到“残阳如雪”的傍晚)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娄山关已胜利地越过,从而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词的主题更突出.
⑤《知识、方法、能力》:“这两句既状眼前景物,又展示了未来的前途,成为写景寓情的传颂(应为“诵”,笔者)佳句.作者曾说,是在战斗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点头胜利的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他自成为成功和两句话.”
⑥《毛泽东诗词鉴赏》:“‘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完全是自然景色,山高大得不得了,多得不得了,站在山头上放眼望去,一片望不尽的山峦起伏,好像翻滚着的大海一样.将落的太阳像血一样红.色彩非常浓丽,气象非常壮阔.”
笔者认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不能如⑥那样仅仅作自然景色理解,它应该包含诗人强烈的情感,但又不是④中所说的“亦喜亦悲,亦忧亦欢”,而应该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那种高兴心情.⑤的说法不能算错,但不具体.诗人毛泽东在战胜困难之后,常常用一些乐观的诗句表达兴奋高兴之情:“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作者自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首《清平乐》如前一首的《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样的心境.《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雨后复见斜阳出于天宇,雄关峻岭在斜阳照射中,一阵阵显出苍翠之色,”“关山阵阵苍”是在说明乌云还并未全然消逝,而关山仍在,斜阳正好,总难掩关山的苍翠,而且正显出关山的苍翠.”
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诗意解读:
凛冽的北风一阵阵吹来,呼呼地响,吹动那红军战士单薄的衣裳.在这样满是白霜的早
晨,战士们紧张地、急速地向娄山关进发,战马行进在险峻的山路上,发出杂沓零乱的声音.凄清的军号声在山间回荡,时断时续,与天空大雁的叫声相为应答.
不要说雄关坚如钢铁,我们英雄的红军又一次将它跨越.登上娄山关关口,放眼远眺,起伏的山峦向远处铺展开去,犹如大海的波浪,壮阔无比;如血的残阳挂在西方天空,将万里河山浸染得更加壮丽.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