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想念地坛》,《假如我有九条命》,《论快乐》 教案或有答案的练习题!最好有对文章的解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23:10:13
急需《想念地坛》,《假如我有九条命》,《论快乐》 教案或有答案的练习题!最好有对文章的解析
急需《想念地坛》,《假如我有九条命》,《论快乐》 教案或有答案的练习题!
最好有对文章的解析
急需《想念地坛》,《假如我有九条命》,《论快乐》 教案或有答案的练习题!最好有对文章的解析
论快乐
一、钱钟书与《写在人生边上》.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他出生在一个淳朴而保守的家庭,自幼入学读书,天资聪敏.1929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钱钟书学贯中西,渊博而睿智,在诸多领域成就卓著.他的主要著作有:《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围城》、《谈艺录》、《宋诗选注》、《旧文四篇》、《管锥编》等.这些著述已被人们当作“钱学”来学习和研究.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一书.《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钱钟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著作等身,培养和影响了几代学人,深为世人所景仰.
《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第一本散文集,1941年出版.他于抗战期间所写的散文虽未直接反映重大题材,但凡写人论世,总有其鲜明的褒贬,于自然天成的诙谐中表现出他对庸俗、堕落、虚伪的鄙视与尖刻嘲讽.《写在人生边上》总共只有10篇散文,不到3万字来谈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玑.大放智慧的异彩,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人生天地,给予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深刻启迪.他或旁征博引,或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俯拾皆是.而这一切他都以一种幽默的情趣,为之披上一件微笑的外衣,轻者令人绽然,重者令人喷饭,笑过之后又让人们沉思良久,咀嚼回昧再三,每有会意,无不拍手击节.
二、词语:酉(yǒu)阳杂俎(zǔ) 烹调 殉葬品 一箪(dān)食 禁锢(gǜ)
洗涤
词 飘瞥难留:很快飘逝,难以留下. 一箪食:一篮饭.
工愁善病:长于忧愁,不正常的状态.
三、课文研讨.
(一)释题 《论快乐》是《写在人生边上》中的一篇.
钱钟书的文章,须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阅读,仔仔细细地把玩,方能领悟到其中的妙处.本文是一篇哲理意味浓厚、政论性亦很强的随笔.思路奔放开阔,文意层层见深.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反复阐说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
(二)结构(练习1)
第一段:从多种民族语言、心理和文化的角度说了快与乐的关系.
——法语;汉语;德语;《西游记》、《酉阳杂俎》、《广异记》.反复论证,更有说服力.
第二段:“永远快乐”是不存在的.
——更进一层说,因为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用了比喻论证和事例论证.语言幽默带讽刺.
第三段:快乐是人生永远存在的一种诱惑.
——用了比喻论证和事例论证.语言幽默带讽刺.
第四段:断言“快乐由精神来决定”,颇有创见.
——因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用了大量的事例,反复论证,更有说服力.语言幽默带讽刺.
第五段:指出“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
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这种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证明了精神可以战胜物质.这样,由词语的解释到论断的生发再到观点的延伸,文意不断地向更深层推进.正如元代陈绎曾《文微》所说: “辨宜曲折明白.”即要反复论证,起伏波澜,其中之道理方能明白清晰.文章虽没有对“快乐”做出一个最终的结论,但作者认为“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就足够了.因为对于快乐,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有着不同文化修养和不同人生经历的人,各自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又何必强求一致呢?!钱钟书先生在《写在人生边上’序》中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有一种作者却懒得去写正经的“批评”,“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的确如此,谁也不能包揽一切,更何况对世界诸种复杂问题的看法呢?这是一种睿智,一种大气度.
(三)品评词句:(练习2,3,4)——命题意图:旨在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散文.
(练习2)参考答案:①比喻生动、形象、新颖.②语言幽默带讽刺.③拟人,有趣;比喻,带讽刺.
④看问题全面、深刻,带讽刺.不求答案一致,具体可参看课文基本解读及后面的相关资料.
(练习3)结合题目提示品味.也可参看《从(写在人生边上)看钱钟书散文的风格与魅力》一文中有关“幽默”的分析.
(练习4)提示:结合原句的下文来看,作者对“苦中有乐”的理解是有正反两面的含义的,而题目提供的材料却是正面的.
(四)主题归纳:——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复阐说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得出“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创见,指出这是人类文化又进一步的表现,并于诙谐中表现出他对庸俗、愚昧、自欺的嘲讽,耐人深思.
(五)写作特点:1、纵横开阖,思维变幻,极具创造性.
这从第一段文字中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文章开篇只说从旧铺里买回来一本维尼的《诗人日记》,由此说起与“喜乐”、“快活”、“快乐”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进入了题旨所规定的范畴.给人的感觉是在“聊天”,在“闲谈”,并不像有些论说性文章那般正襟危坐,煞有介事,摆出一副了不得又怪吓人的面孔.如他在《写在人生边上‘序》中所说:“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然而,只要你读下去,就会发现每一句都在题内,似东扯西拉,却饶有兴味,一下子把你诱进门来,不忍不读.文章由维尼的《诗人日记》先说法语里“喜乐”的拼写,再联想到汉语里的“快活或快乐的“快”字中所包含的“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欢娱嫌夜短”;又再想到与之反义的德语里的“沉闷”的直译为“长时间”,并举出《西游记》、《酉阳杂俎》、《广异记》等与快乐相关的种种说词.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人间鬼蜮,纵横捭阖,连类所及,令人目不暇接.真是字字语语皆学问.文章不仅广举事以类义,而且思维变幻,思辨力强,且极富于创造性.行文由“喜乐”联想到“沉闷”,由快活之“短”,联想到沉闷之“长”;由“天上比人间舒服欢乐”,类推到“地狱里比人间更痛苦”;由“嫌人生短促”、“最快活”,又反过来说到“短命夭折”,并推说“做神仙也并不值得”;卖老祝寿“在地上最为相宜”,“而刑罚呢,应该在天上去受”.看来,作者的视野是极为开阔的,我们同时也领会到世界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意蕴确有其相通之处.文章由此及彼,由正而反,由反而正,左右逢源,变幻不定.
2、文章语言独特,比喻中联想丰富且话语幽默,带有讽刺.
阅读本文我们不能不为钱老充满智慧的语言拍案叫绝.如文中用“飘瞥难留”形象地诠释一个“快”字;用“日脚像跛了似的”比喻了一个“慢”字.前者不仅释了词义,而且把人生对快的感受也具象地表达了出来;后者所打的比方,说“日头有脚步且跛,怎么能快得起来”?喻得机智、恰帖,喻得有趣味.再如说“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为证明这一点作者用了几个极普通、极典型,又高度浓缩的事例:“一个失眠的晚上”,“有约不来的下午”,“一课沉闷的听讲”.这是多么简练!再如“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钓钩上的鱼饵”,“满足得像猪”,“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比喻,以联想为桥梁,透着灵性,寓意深刻,浅显易懂,趣味横生,俏皮而耐人寻味.
简介钱钟书及其作品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他出生在一个淳朴而保守的家庭,自幼入学读书,天资聪敏.1929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1935年与杨降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一直从事教学、写作和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钱钟书学贯中西,渊博而睿智,在诸多领域成就卓著.他的主要著作有:.....
《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第一本散文集,1941年出版.总共只有10篇散文,不到3万字来谈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玑,大放智慧的异彩.他或旁征博引,或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俯拾皆是.而这一切他都以一种幽默的情趣,为之披上一件微笑的外衣,轻者令人绽然,重者令人喷饭,笑过之后又让人们沉思良久,咀嚼回味再三,每有会意,无不拍手击节.
3.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了快乐,教师板书生字词.
4. 请学生概括每段内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1).从多种民族语言.心理和文化的角度论说快乐的飘瞥难留.
(2)“永远快乐”,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
(3)快乐是”希望”的泡影,只不过是人生永远存在的一种诱惑.
(4)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
(5)发现了快乐是由精神来决定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
小结:本文思路开阔(所举事例包括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人间鬼蜮,纵横捭阖,令人目不暇接),文章层层见深(由词语的解释到论断的生发在到观点的延伸,文意不断地向更深层推进).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反复阐说对快乐的种种理解.
5.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反复举例、一再强调“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有什么深刻含义?由此问引出时代背景.
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伐受到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阻挠,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走狗四处散布日本”毕胜论”.中国”毕亡论”,妄图从思想上.精神上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论快乐》强调对快乐的希望是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实际上就是鼓励人们永不丢弃理想与追求.文章宣言,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这更是当时抗日到底的精神写照.
6. 品位深刻、幽默的语言.(可以就疑难句子提问)
7. 对于快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快乐的理解.
老师说:“达观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