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1.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到来和以经济、科技为重点的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日剧激烈,人才成为各国竞争力强的关键性因素.2.特别是在高科技迅猛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10:41:28
为什么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1.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到来和以经济、科技为重点的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日剧激烈,人才成为各国竞争力强的关键性因素.2.特别是在高科技迅猛发
为什么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1.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到来和以经济、科技为重点的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日剧激烈,人才成为各国竞争力强的关键性因素.2.特别是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拥有高质素的人才,谁就有了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拥有竞争力.
为什么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1.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到来和以经济、科技为重点的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日剧激烈,人才成为各国竞争力强的关键性因素.2.特别是在高科技迅猛发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1.第三次浪潮(产业革命):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计算机改变了世界面貌:飞机生产与图纸,编辑出版系统,信息高速公路、银行结算、多媒体、气象预报、荆汇不分洪(1亿元、40万人、60万亩).
2.产业结构调整:夕阳:钢铁、汽车、纺织、机制、建筑、煤炭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是中心)、新能源、新材料、激光、生物、航天、海洋开发等.
3.新兴产业中知识含量的增加,社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激增.体︰脑=9︰1→6︰4→1︰9;松下:大30%,中技40%,白领、兰领;我国88年中专以上980万,92年2500万,每年增加25%,美国50年至今,技人数增至3倍达1/4.原因:采用新技术,新产业支柱,提高产品质量.欧共体2000年:脑占50%.
4.科研成果到应用周期逐渐缩短:电能到电站282年,照相机112年,电动机65年,电话56年,无线电35年,真空管33年,X光18年,雷达15年,电视机12年,核反应堆10年,原子弹6年,晶体管3年,太阳能2年,激光2年.转化靠科技人才.
二、世界经济格局与大国竞争:
1.从两级世界到五支经济力量:美、俄、北欧、日、中(理查德•尼克松).
2.群龙腾飞的太平洋世纪:“地中海是过去的海,大西洋是现代的洋,太平洋是未来的洋”,日本、四小龙(港、台、韩、新).60年代太区总产值是美一半,欧1/3.到2000年则相当于北美,超过了西欧.未来10年内,发展国平均增率4.8%,其中中国8.5%,最高.到2000年中国总产值9.8亿美元,超过美国(9.7).届时,日4.9,德3.1.未来经济势力的三极化结构:太平洋边缘地区、欧(含俄)、北美,等量齐观.
3.美、日情况:
(1)美:二战发财,得科技成果及人才,V—2火箭、核弹;此后一直高价收才;智慧在华人脑袋里.钱学森的历程与启示;影视博士生;滞留问题.
(2)日:1950年(10年恢复),1956年与中国相近,15年高速增长25年,平稳发展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安定、改革;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重视教育;普及、待遇.
4.几个实例:(1)美与瑞典争一个20几岁研究生,解决了地球资源卫星的一个关键问题;(2)西欧一电子公司不惜以200万$挖取美“硅谷”一电子专家,不成,干脆花3000万$购置此人与整个公司.英国为了买下纽约银行一管理人员,出薪高于撒切尔.日本为了开拓尖端技术,聘请一名外国优秀人才,其效果相当于派20名本国学者出国进修.
5.综合国力与人才:(1)科技与生产的关系,(法拉第、爱因斯坦、非欧风何、牛顿).(2)从一般行业看:管理、科技含量、人才素质;(3)高级产业:信息(微电子、计算机、通信、自控)、激光、生物、新材、新能、航天、海洋开发.(4)军事实力,综合国力;现代战争情景(电子对抗、卫星侦察、隐形机、制导弹、爱国者)
6.结论:未来一国取优势,依主要不是物资源而是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世界范围内经济、综国力之争,实质是人才全民素质之争.对未来,我们最需、最缺的是,高素质人才.谁有高素质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国家、民族、集团均如此.人才素质已成为一国、民族未来竞争中保持主动、取得优势的第一资源.
三、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1.综的特征:美国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现代化人”素质分析模型:(1)愿意接受新事物,思想上倾向于革新与变化;(2)乐于发表意见;(3)时间观念较强;(4)对人本身的能力较有信心;(5)计划性强;(6)普遍的信任感,对周围人较多的信任;(7)信奉并愿意遵循公平待人的原则;(8)对新式教育感兴趣;(9)比较尊重他人.
强人十大特征:(1)热情(献身、活力、热忱);(2)适应性;(3)精力集中;(4)广集资源;(5)个人权威;(6)坚韧;(7)乐观;(8)创造性;(9)目标明确;(10)时间有效性.
2.文化素质:(1) “开”字形的知识结构:由最一般的基础知识,纵深性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一门、最好是两门专业.而不是传统的下宽上窄,逐级上升的金字塔型结构.(2)三个关系:博与深,先进性与应变性,立足现在与着眼未来.(3)知识与能力:反映时代要求的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等.
3.思想素质:追求与金钱;名与实;义与利;群体与个人.
4.心理素质:(1)总特征: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正常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乐观的进取心.(2)竞争意识:环境的需要;平衡——不平衡——平衡;策略、心理、个性.(3)合作意识:与竞争关系:多交流,集体观念.(4)应变意识:多变的环境,逆、适、创;多元化的时代,对选择的适应性,不求完美;不盲从世俗;(5)面对挫折与压力:普遍性、双重性,开阔视野与心胸;正确归因;调节抱负水平;依智力程度,知识厚度,人才密度,兴趣浓度;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改善挫折情境(预防、改善、减少不良影响).
四、大教育观:
1.教育时限,从职前到终生:(1)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科技知识老化周期18世纪为80—90年,19世纪为30—40年,20世纪为5—10年.近几年缩短了3—5年.一个人大学毕业时只学到以后所需知识的10%.(2)教育应是个人从生到死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教育.(3)日本把教育分为成人前期教育,成人期教育和高龄期教育.
2.教育的空间,从学校到社会:(1)教育从学校扩展到社会,是社会成为学习化的社会,教育成为社会化的教育.(2)社会文化机构,社会部门,新闻媒介.(3)家族教育,零岁方案.
3.人才标准的转变:(1)从专才转向通才:现代科技发展,在学科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整体化趋势,学科间联系更加紧密.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是具有跨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人才.(2)通才不是全才,而是在一个学科,一个领域具备足够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集结”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做到“一专多能”既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广泛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从而富有创造性.(3)日本1985年实施培养“四合一”人才计划.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于一身.
4.智力心理研究的新进展:(1)成才三要素:对知识的掌握、智力、非智力因素.智力是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2)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干不能干,非智力因素决定其肯干不肯干,至于干得好不好,则由二者共同决定;(3)智力因素主要决定智慧活动效率;而非智力因素除与效率有关外,还决定一个人进行智慧活动的方式.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是坚忍不拔还是畏怯退缩,是勤劳还是懒惰等.(4)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以非智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5)试验表明:成绩好组内,差异主要与智力相关,成绩较差组内,其差异,主要与非智素相关.
5.成功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1)非智力因素中,最关键的是“情绪智力因素”.用情商表示.提出才5年.(2)情商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力五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