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凡尔赛宫和中国颐和园的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21:46:51
法国凡尔赛宫和中国颐和园的不同
法国凡尔赛宫和中国颐和园的不同
法国凡尔赛宫和中国颐和园的不同
颐和园和凡尔赛宫分别为东方和西方的皇家园林,它们展示了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不同风格特征.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借庆贺母后60大寿和整治京城西北郊水系的双重名义而建造,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后在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以及其他银两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颐和园占地面积290公顷,园内山环水绕,万寿山苍翠如黛,昆明湖碧波荡漾,景色十分优美,建筑辉煌壮观、绚丽多彩、装饰华美,体现了皇家园林的恢宏风范.全园可分为三大区,即宫殿区、前山前湖区和后山后湖区.宫殿区位于颐和园的东部入口内,为一组宫殿建筑群,采取前朝后寝的格局.前朝主要建筑有皇帝听政的仁寿殿,左右为配殿.后寝主要有皇帝、皇后们居住的玉澜堂、乐寿堂、宜芸馆以及其他的服务性建筑.前山前湖区是颐和园最主要的景区,由万寿山的南麓和昆明湖组成.万寿山坐北朝南,面向昆明湖,其南麓集中了颐和园的大部分建筑景观.在万寿山的中央郁郁葱葱的松柏丛中,依山随势建造了庞大的建筑群,其中南北中轴线上的一组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主体建筑佛香阁巍峨高耸,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并构成全园景观的中心.万寿山脚沿昆明湖畔,有一条长达700多米的长廊.廊内的梁枋上绘满了植物花卉、自然山水以及历事故事、神话故事和文学名著中的精彩片断情节等彩画,使长廊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漫步其间,既能观赏廊外的湖光山色,又能品赏廊内的画卷.碧波涟漪的昆明湖,被蜿蜒曲折的西堤分隔成大小三个湖面,湖中有三个小岛,象征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长堤上有仿杭州西湖苏堤上的六桥而建造的六座桥以及各种亭子,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后山后湖区位于万寿山北麓,这里地势起伏,树木参天,环境幽静深邃.山上建有一组藏传佛寺,雄伟庄严.山脚下,引昆明湖水形成一条宽窄有序,舒缓宁静的河流.河流中游模仿苏州水街建造了一条买卖街,两岸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排列着各式店铺.沿河而行,或穿行于繁华市街,或徜徉于山林之中,情趣无限.
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结晶,融我国南、北园林特色与艺术于一体,运用灵活多变的造园手法,将金碧辉煌、绚丽多彩的宫殿建筑与自然山水相互交融,将园内景观与园外景观巧妙组合,营造出“人间天堂”般美景.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南郊.1624年国王路易十三在这里修建了狩猎行宫,后来路易十四于1661年开始,历时28年,倾尽财力、人力将这里改造扩建为王宫.凡尔赛宫是凡尔赛宫殿和园林的统称,占地110万m2,从东向西包括练兵场、宫殿区和园林三部分.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布局.练兵场为向东撒开的扇形,有三条放射状的大道向东伸展出去.宫殿区是一组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群,中央是王宫,周围有王子和亲王的宫室,官员和贵族的住地及办公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气势雄伟庄严,布局严密协调,内部装饰雍容华贵,陈设富丽堂皇.宫殿区往西是大面积的园林.自宫殿中央向西有一条长达3km的宽阔的林荫大道,构成中轴线,园林大体均等地分布在中轴线两侧.东西向的林荫大道与许多笔直交叉的林荫小道将园林分隔成许多块.每块园林中又对称分布着大小不等的不同几何形状的水池、喷泉、雕像、水景剧场,以及如茵的草坪和按各种图案纹样布置的花坛和树林.林荫大道旁排列着外形修剪整齐的树木.千姿百态的雕像或伫立于林荫道旁,或沐浴在喷水池中.园林的西部,中轴线由林荫大道变为一条宽大的人工河,且在人工河的中点还有一条横向的人工河,两条人工河构成十字架形,河旁是郁郁葱葱的高大乔木林.在整个园林的主轴和副轴的交叉点上,一般建有大型的喷泉水池和以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各种神的雕像.
凡尔赛宫设计精致,典雅气派,园林布局严格的尊崇对称、均衡、整齐的几何形规则原则,这种造园风格在18世纪风靡全欧洲,是西方园林的典型代表.